对常见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
2015-05-30王莉
王莉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17-01
随着国家生态战略的不断调整,生态林建设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伴随着气候降水和太阳光照的影响,不同的地域的林业病虫害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如何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充分的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针对不同形态的病虫害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做好应急预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1 本地的病虫害现状分析
本地区位于黑龙江流域,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交叉地区,土地营养丰富非常适合树木的生长。目前在本地的林业覆盖面积近有几万公顷,全区域的森林覆盖面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主要是防护林中和再造林的树木数量所占比重较大。树林的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当地林业部门工作的重点,由于水土环境的影响及气候的作用,当地树木的病虫害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是季节的影响,会使树木的病虫害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由于树木病虫害的致因虫因温度、环境、季节的不同导致其活动的频度和向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依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
2 树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择适合于当地环境的树种,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同时做好种植保护工作及时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2.2 培育健壮苗木
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几率与苗木种类及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在种植前培育出质量好的树苗,对以后的病虫害防治有着密切联系。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要选择距离树林较近的地方,开拓平整出土地,做好苗圃,做好水利灌溉措施,对苗圃要及时的胶水,按照技术规范加强树苗圃的田间管理。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要对苗圃浇足水。防止对幼苗造成伤害,损伤幼苗的生长特性。从树苗生长习性的角度出发,平整出适合树苗生长的土地形态,保持土地的完整性,根据其根茎的插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种植深度,来保证树苗植株的可支持性,提高主茎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地势平坦,地表形态无沟壑、排水能力强的中实行轮番种植模式来保持土地涵养能力,在倒休期间合理规划种植模块,保证农田的基本可持续种植能力,确保树苗中的幼虫不能持续性的繁殖。在肉眼可观测的地表深度范围内,在季节性雨水过后要及时松土,保证土地与空气的循环交换能力。在间隔纵行之间要进行一定深度的施肥,保持土地肥力,防止幼虫的生长和繁殖,不给其提供适宜的生育环境。在生长周期内根据幼苗具体生长状况选择适合土地土壤状况的有机肥料,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2.3 树苗培育好后采取合理的造林技术
很多树的病虫害是由于树林搭配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要根据地表形态,树的生长习性,土壤的有机物含有量,来规划树林的种植搭配。在栽种的过程中,要为树苗浇足底水,让树苗吸取足够的水,栽后树干及时涂白可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在规划种植时要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程度能使树苗植株子叶面积发育趋向于动态合理的水平,叶子规范化地生长能够减少阳光反射,增加光在子叶单位面积的截获和能量吸收程度,使叶子内部的叶绿体群体内部受光的影响较大,增强叶绿体的活性,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从而受到时效性的可控生长。
2.4 要根据实际状况做好树林防护管理
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树林环境的监测,及时了解树林的温度、湿度、病虫的繁殖状况,加强工作落实,对树林及时进行农药喷洒,对幼虫进行及时的杀灭,根据季节雨水的不同,加强对树林水源涵养力的监测,及时进行数据统计,加强数据管理。杨树是深根作物,其根茎常常深扎土壤的较深处,所以土地耕翻是树林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面对根茎深入土地的问题,在每年春季要对土地进行仔细的耕翻与平整。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选择适合的耕翻深度,给茎部生长留下较大的生长发育空间,同时要保持土壤的稀松程度,保证树苗的根部能快速发育。运用合理的耕翻机械,做到标准化,高效化,完整化的土地耕翻作业,进而破坏杨树致病幼虫的栖息环境,防治其繁殖。树林的防护管理必须根据杨树苗生长环境特点来进行,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杂草进行及时的清除,保证养分的及时补充,还要准备好适当的农具,确保管理作业的高效性。对其他影响杨树苗生长的自然因素要及时的排除,避免隐患的存在,为防治虫害的破坏做好准备。
3 林业病虫害的时令性防治措施
3.1 防治时间:6月中旬至9月底是林业病虫害防治主要时间阶段,必须加强对树林的病虫害普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 防治指标:当林间的植株虫量达2000—2500头时,对树林要进行药物喷洒。
3.3 推荐的预防病虫害的药剂:
3.3.1 80%吡虫啉(艾美乐),亩用3-5克;
3.3.2 25%噻虫嗪(阿克泰),亩用3-5克;
3.3.3 25%噻嗪酮(优乐得、扑灭灵),亩用30-50克;
3.3.4 50%吡蚜酮(顶峰),亩用12-16克。
3.3.5 对成虫数量较多树林地域,可选择吡虫啉单剂或噻嗪酮单剂与敌敌畏(80%敌敌畏亩用80-150毫升)或毒死蜱(48%毒死蜱亩用80-100毫升)混用。
以上药剂随意的选择一种,喷洒机器要兑水5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100公斤。根据树林间的植株密度和树木的不同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适量的喷洒。
4 注意事项
4.1 开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有很多,但是不能使用有剧毒和高腐蚀性的农药进行喷洒,对树木的农药喷洒要适量不能多次使用。
4.2 施药时要用足水量,以保证农药的稀释程度,防止农药超标,同时在进行喷洒的时候要保证农药的全覆盖性,对树叶要形成保护膜。
5 结语
随着当前我国生态战略的不断调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同时立足于病虫害的防治,有利于推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好更快發展,要充分的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2]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 2012(11).
[3]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