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015-05-30
最早听说《我们15个》是在去年12月,当时该节目宣传文案“领导,我想请一年假录档节目”正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初听节目架构,惊叹于其近乎疯狂创意的同时,笔者也对它最终呈现效果持好奇观望态度,坐等节目的播出。
就在等待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亲临平顶之上探班的机会。6月22日,山雨微冷,我们一行几人跳进一辆老式吉普,向《我们15个》的录制基地进发。道路顺着“之”字形山路向上蜿蜒,崎岖泥泞,峰回路转。
经过一路节奏均匀地颠簸,我们来到了位于山上森林腹地的平顶之上。穿过两个质感古朴的欧式庄园大门,眼前浮现出一副荒野农场的景象:一块四个足球场大小的“平顶”向周边铺展,两个池塘在一大片草场中被开垦。坐西向东,一座400平米见方的做旧木质仓库缘山而建,位于仓库东北角的牛棚里,两头黑白花奶牛与六只鸡和谐地相处。平顶周围,层峦叠嶂,云气氤氲。
顺着斑驳陆离的石板路,我们来到了15个人居住的仓库。虽说是居所,其实里面没什么东西,环视一周,旮旯角落里,只零星摆放着恰如出土文物的废弃农具。不过,对“一无所有”的平顶居民来说,这些尘封已久的蓑笠、簸箕,未来或许将大有用武之地。据《我们15个》基建负责人张磊介绍,这个仓库并没有做区隔和空间的设计,未来的一切都靠15个人的智慧来完善。
仓库北侧,一湾清溪从山上顺流而下,汩汩作响,在不远处的小池塘里汇聚。张磊透露,工作人员在仓库后面挖了一个水塘,赶上下雨天这块凹地里会有积水,通过山体的渗透和地面的引流,积水就会流到下面的小池塘里,这将是15个平顶居民未来一年的饮用水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池塘的存在,也为群山环绕的平顶之上平添了几分灵动,山与水相映成趣,韵味无穷。
荒山之上,通电也是一件大工程。基建组通过白色电缆,将电从山下引上来。为了保证拍摄的美观,这些像血管一样交叉错杂的光纤和电缆,被埋在了刚刚铺种的植被下面,每当有线路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就不得不把植被重新挖开进行修理,程序很是繁琐。
隐匿于草场和仓库的120台远程固定摄像头,掩映在球体路灯罩内。仓库内外,两个360°无死角摄像头,给观众提供了全知全能视角。这些设备将平顶之上的半开放式空间变成了一座天然的摄影棚。6月23日,从全国十万报名者中选出的15位居民正式入住这里。15人,365天,总共5000元,他们将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互助探索,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们15个》呈现的节目内容是充满想象力的生活实验,而对节目制作来说,本身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媒体实验。在平顶之上的外围,节目组全新搭建了一座形似土家吊脚楼半干栏式建筑的制作区,因处在半山腰,南北落差近十米,悬空部分通过十多个钢筋混凝土方桩支撑。与15个居民生活的仓库反差极大,同处在荒野中的制作區,内部装修非常现代,科技感十足,整个节目的后期制作全部在此完成。
历时七个月,《我们15个》工作人员将这块长满野草的山头,变成了如今这般巨大空旷的露天演播室,期间克服了运输、地质、集成等很多不为人知的困难。首先,将所有基建、生活用品运送到山上,就是一个耗时耗力的问题;因为山顶都是石头,无论是建房还是立灯杆,都需要打桩保持稳定;由于雨多潮湿,室外遮蔽摄像机的灯罩常常因为温度变化起雾,工作人员只好在15个人休息了之后,悄悄去擦拭。节目录制前,工作人员已经解决了众多千头万绪的问题,此后一年中,还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等着他们去面对。
离开平顶时,骤雨初霁。远处群山交错间云气升腾,宛如仙境。回望半掩的木质大门,笔者脑海中不断浮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句诗词。曾和大家讨论过这15个人抛家舍业来到这块荒郊野岭生活一年,究竟图什么。有人说他们想出名,借此机会提高知名度,也有人说这些人看破红尘,出来遁世。在笔者看来,这些理由或许都存在,但只存在于极少部分,大多数人还是为了回归初心,远离尘嚣,让生活清零从头出发,看看自我价值真正的边界在哪,同时也为其他人的生活搭建一个有益的范本。在这里,他们所做的就是要倡导和定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这归根结底,则是源自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就像是心中一道不灭的光。
(戴硕)
网友说
“这是一个电视实验,一个社会学实验,一个人性实验。既测试这15个人,也测试观众反应。”
“认为人游泳比鱼游泳重要。这块池塘被我承包了。守着一片池塘,除了洗澡,还是洗澡。活水水质多好,池塘深浅又适中,养鱼种莲藕都是不错的选择,然并卵,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没有基本的生活经历,学历再高也等于零。《我们15个》集齐设计师、艺术家、农民工、兵哥哥、户外达人、时尚达人、手工艺人、资深生活体验者……都说一种思想加一种思想能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然而事实并不见得,天天不是买电磁炉就是买马桶,粗茶淡饭忍两天,没有危机紧迫感,干活扎堆不出活,一盘散沙坐吃山空,还能笑得跟地瓜秧烤火似的也是种境界!只是你们这样,让农民伯伯们情何以堪!”
“实验性质的设定固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过于松散的结构和不够明确的任务,也令人摸不着头脑。”
“深夜里打开《我们15个》,从看到听,聆听蛙鸣虫叫感受自然原生态,有种返璞归真的满足感,这何尝不是伴随入眠的最好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