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小莹:打造有情怀的音乐课堂真人秀

2015-05-30

综艺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音乐大师音乐老师

音乐,与名利无关。

这是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的宗旨,也推动了节目的模式突破和创新。

对于节目“去名利化”的处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金文雄表示赞扬,“总局文件规定不让18岁以下孩子参加选秀,正是担心其中的‘名利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音乐大师课》坚持‘去名利化的理念在少儿类音乐节目中尤为必要”。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认为,“《音乐大师課》是音乐课、是知识课、更是人生课。北京卫视永远做的就是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节目,这个节目传递出的是所有美好的情愫”。

几乎每一位收看《音乐大师课》的人,都会由衷地说,太喜欢这个节目了!太喜欢这群孩子了!太感谢这些音乐人老师了!每一期都会被一种真实和真诚感动落泪!这是的节目太难得、太少见了,是真正的好节目!世熙传媒副总裁、《音乐大师课》总导演姚小莹,近期接受本刊采访,探寻音乐教育节目中的纯真与成长,揭示这部零差评“综艺大片”背后真实和真诚的娱乐价值观。

蜕去名利,增加友爱的课堂真人秀

《音乐大师课》正如一阵清新的春风,吹开了电视荧屏上的浮躁。探索音乐教育模式,树立正确价值观,有力地证明好的电视节目完全能够做到社会效益和节目效益的有机组合。

据北京卫视方面介绍,“节目播出后,全新的节目模式,充满正能量的表现方式得到了业内好评,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节目开播期间,话题浏览量超过10亿人次,评论互动达57万条,视频点击量总计超过4.8亿次。”

“这不仅是孩子和老师们的音乐小课堂,更是我们所有人的人生大课堂”。6月28日,在结束了《音乐大师课》的总结大会后,节目总导演姚小莹首次与记者全方位分享节目走过的每一步。

如今,“赛制”、“PK”、“辛辣点评”几乎成为音乐类节目的“标配”,然而看过《音乐大师课》的观众知道,这些元素在节目中基本淡化,甚至消失。它规避了导师评委的刁钻点评和无情淘汰,让每一位儿童都得到表现机会。纯净的音乐、天赋异禀的孩子、跨时代的情感互动,仅此而已,纯粹的让人意外。

少了这些元素,你不担心节目会失去“看点”?面对记者的提问,姚小莹云淡风清地一笑。“2006年我们做《加油,好男儿》的时候,收视最高点一定在‘PK环节,2007年收视最高点却出现在选手表演环节,这说明‘PK模式已经不再那么受观众热捧,”正如姚小莹所言,一直存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一种良性循环,对做节目的人来说,能够敏锐观察到市场变化,不断发掘新的节目模式比趋之若鹜更有发展空间。而《音乐大师课》的创新,姚小莹概括为“课堂真人秀”,这也是节目第二季将进一步强化的部分。

节目整体设计理念围绕“课堂”,在校服、书包、毕业徽章、纪念册等形式化内容的包装下,四位音乐大师带领十六名学生学习音乐,让孩子们在温暖、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他们经历了《音乐大师课》的入学面试、老师培训、毕业典礼等学习过程,节目真实记录了小学徒们成长的全过程。

“在真实的学校,孩子的教育成果通过打分来体现,但现在的分数也只会单独发到每个孩子手上,这和节目中老师面对面的指导作用是一样的,没必要通过淘汰这样残酷的方式来体现”。在姚小莹看来,成绩考核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由听课团老师和四位老师共同推举一位堂课表现最好的学员跟老师合唱一首歌,“并不是所有的进步都需要通过竞争才能完成,这种形式缩小了学员之间功利化的竞争,增加了友爱”。

在节目组看来,《音乐大师课》最重要的核心是教育形式的表现,不涉及任何“淘汰”、“签约”等传统节目模式。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深表赞同,“《音乐大师课》的理念是成长比成功重要,节目组应该继续关注几位孩子的成长,不仅关注他们在音乐造诣方面的成长,更关注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成长。”

尽管节目在内容、结构等各方面的设计都已经做到了“去名利化”,但仍免不了家长因为过度关心孩子在节目中的表现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对此,节目组专门请来心理老师“驻扎”在大课堂,在必要的时候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做过很多成人的选秀节目,都让我看到了得失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姚小莹感叹,如果当时自己的制作理念足够成熟,也会像《音乐大师课》这样请心理老师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态对待表演。

搭建制作团队,洗脑式磨合

纵观近十几年来中国内地选秀节目发展历史,其前身就是传统的“歌手大赛”等表演类选拔节目,2005年,李宇春在以三百多万张投票赢得《超级女声》总冠军后,各类综艺真人秀涌现荧屏。

随后,《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音乐类选秀节目遍地开花,风靡全国。音乐选秀扎堆的火热场面也带来了严重的收视疲劳,此时启动一档音乐类节目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声音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孩子是最具纯真和潜力特质的形象代表,孩子所倾诉的言语和情感也最为通透和纯净。”姚小莹如是说。

做电视节目的人都知道,一个节目的创意来源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捕捉和理解,而《音乐大师课》的诞生,正是因为节目组关注到了中国有太多父母注重对于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其中对唱歌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视。

除了创意,执行过程更坚定了节目组做这档节目的决心。据姚小莹介绍,节目组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家长对儿童音乐上的教育存在很大误区,来参加面试的孩子,大多在演唱风格、姿态表情、发声方式上都比较相似,而且,很多教育机构对孩子音乐上的培养不够专业。“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音乐特征,不该被培养成一模一样的范本。如果《音乐大师课》能给予大家专业的音乐教育示范,我相信节目会有很大市场。”如今,再次回顾制作这档节目的初衷,姚小莹对其将发挥的价值依然笃定。

“把它做成什么样气质的节目是我思考较多的问题,自然、真诚、感人,也正是这三个词把握节目方向,《音乐大师课》才呈现出现在的气质。”在节目内核上,整个制作团队保持一致,然而要把各方力量集合起来使整个项目顺利运作,少不了反复磨合。

姚小莹去年从东方卫视辞职加入世熙传媒,《音乐大师课》的制作班底以姚小莹核心团队为主,同时配备世熙传媒的多支团队。回忆整个制作过程,姚小莹坦言节目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尽快完成团队磨合,实现内容生产的标准化和制作流程的工业化。对于接受过英国电视制作培训,也做过多档国外模式节目的姚小莹来说,这些因素对节目的成败至关重要。“需要不断调整和磨合,甚至是‘洗脑式的反复强调,好在制作团队非常年轻,学习能力强,缩短了磨合期,也标准化地完成了节目制作”。

四位“大师”和十六名“学生”

“选角”成为当下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四位“音乐大师”和十六名“音乐学生”如何选择和搭配需要节目组下大功夫。

在节目筹备伊始,外界就纷纷猜测节目究竟聘请何人担任《音乐大师课》的音乐老师,最终,韩磊、曹格、林志炫、杨钰莹四位老师成为“大师”人选。

对于音乐老师的选择,节目组经过再三考量。首先要有爱心,这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孩子有耐心;其次要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以实现音乐教育的专业化;第三是各位老师要在节目的目标观众群中有一定影响力;当然也要照顾到各位老师的档期问题。

据节目组介绍,除了最基本的四点要求,四位老师的配比也非常讲究。为了满足学员和观众对于多元化音乐类型的需求,四位老师中要有内地的也有港台的。具体到个人,作为唯一的女老师,“柔美老师”杨钰莹在《音乐大师课》上的表现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她是散发母爱的角色,节目组会把缺少母爱的孩子让她来教。

“严厉老师”韩磊虽年逾不惑,却拥有大批粉丝,虽然让孩子哭的最多,但在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后孩子们也会认真学习。

林志炫作为“专业”担当,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专业度上。

而在姚小莹看来,规整的中国式教育,需要一位“鬼马老师”的加入,因此曹格是四位导师中最先确定下来的。

除了他的“鬼马”,非科班出身的背景也是节目组看重的,“在我们的孩子中,有的接触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有的是纯天然的音乐爱好者,需要一名草根背景的老师来教学”。

对于十六名“学生”的要求,姚小莹特别强调要自然。

据悉,节目组跑了大概10多个城市,面试了三四百个孩子,秉承一个原则,这个孩子不能是“小大人”,“节目想传递的理念是孩子要有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纯真和自然,也应该让大家看到他们天真无邪的个性。” 姚小莹认为。

面试时,“学生”朱振铭妈妈的一句话更加坚定了姚小莹对于这种理念的坚持,“孩子的童年不知道有多长,但我希望越长越好”。

然而,在毕业典礼上挥泪告别的师生,刚开始的相处也并不融洽。

“孩子们只知道四位老师是来教他们唱歌的明星,而‘老师这个身份对于四位明星也很陌生,”节目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师生双方可以尽快进入上课状态,特意让孩子们听了老师的歌,也让四位老师了解了孩子们背后的故事。经过前两期的磨合,双方的相处越来越融洽,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

歌曲选择与编排的微创新

四位音乐大师的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样的歌曲,在节目策划一开始就非常确定——经典老歌。

每期节目一个主题,或传承经典,或表达真情,让孩子们用最真挚的歌声传递正能量。

然而,什么样的歌曲算是“经典”,如何重新编排这些经典曲目,却经过了节目总导演姚小莹、音乐总监和四位老师的反复筛选和讨论。

最终,我们看到孩子们在《音乐大师课》中以全新的方式演唱了《南泥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北京的金山上》等经典老歌,这样有难度的表达方式,正是节目组的精心设计。

除了在歌曲选择和编排上下功夫,每期节目还邀请4-5位音乐大师和跨界专家,组成特约听课团,为孩子们解读经典,给予他们音乐之外的辅导。

从播出的节目来看,节目除了传授歌唱技巧,还对音乐知识、歌曲背后的故事进行针对性讲解,教给孩子很多人生经验。让孩子们感受一首歌从创作初衷到演唱时的心境。

记者观看节目时发现,现场观众始终和着旋律打拍子,唱到动情时观众潸然泪下,还时常起立与演唱的孩子互动,足见天籁童声、天真童心诠释的经典深深触动心灵,受到观众的认可与敬意。

著名音乐人、词曲创作人科尔沁夫表示,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歌曲不论是否适合,都充斥在孩子周围,小孩没有分辩能力,《音乐大师课》对歌曲进行挑选处理,把真正美的歌教给孩子,传达了美好的旋律和美好的情感。

然而,这些经典老歌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确实久远,这对于一首歌曲的演繹来说,存在很大的陌生感。

为了让小学员们能更好地体会爱国歌曲中的感情,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八一影视基地,爬土堆钻地道,模仿“铁道游击队”,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当然,节目不仅仅关注孩子的音乐进步,也关心孩子的性格成长及人格提升。

“节目中的音乐大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巨星,而是与孩子们平等交流的音乐老师,我们见证了一个个音乐小学徒逐渐散发光芒的过程。”姚小莹告诉记者,《音乐大师课》的主角从来都是孩子,而节目的教育意义也将体现在音乐及情感两个方面。

“在节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老师也能从孩子身上得到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天真与纯真,这是一档没有商业污染的少儿音乐成长节目。”世熙传媒相关负责人表示,节目试图完成一种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引导他们自然天赋的反向输出,才是节目制作的最终目的。

据节目组透露,以《音乐大师课》为基础的百首中外经典歌曲有声读物将要通过发行或者捐赠的方式跟大家见面。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音乐大师课》里面讲授的知识和演唱过的经典歌曲,“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普及孩子们的音乐教育,让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帮助他们提升音乐素养。”节目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

对于节目在音乐教育上的意义,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陆地认为,《音乐大师课》让观众感受到中华音乐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音乐窗口感受到文化魅力,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自尊、自信。“参加节目的孩子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家,但通过节目能让他爱音乐、爱文化,对他的成长以及社会认识产生引导,增加其发现美丽事物的能力和对美的体悟。”

(薛少林)

猜你喜欢

音乐大师音乐老师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好的学生——音乐大师李焕之素描
圣诞音乐路
音乐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简讯
《音乐大师课》
六·一放假么
《音乐大师课》报名启动 寻找最美“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