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心语
2015-05-30徐芝麟
徐芝麟
我出生、成长在湘江之滨。16岁时,才拿起画笔正式作画,其艺龄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步前行。今天,我能成为一名画家,主要是新中国的阳光雨露和长沙这片沃土对我培育的结果。
一般说来,艺术家的人生含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人生,所有人都一样。生命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时间可宝贵,时间不停地流逝。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二是艺术人生。齐白石大师已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仍为我们所爱。可见艺术人生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生活。同时,生活又能激励作者的热情,引发作者的想象。如同土地培育禾苗一样,生活感受可以让作者催生完美的作品。作者要艺术长青,应该毕生把握源泉。面向生活,积累生活,反映生活,美化生活。
参古定法,望今制奇。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要继承、发扬。好的艺术作品,应能延伸前人的优秀艺术成果,又能展现艺术发展中的新面貌。
笔墨当随时代。新的时代、新的群众,必然对艺术有新的审美取向。艺术家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保持旺盛的艺术活力。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作品大都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显明的个人特点。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画家的作品是给人民群众看的,我们应力求自己的作品群众喜闻乐见。在大千世界里,画家好似沧海一粟。这个客观位置是摆着了的。一般来说,作画是画家个人进行的“小技艺”。只有认真把自己的“小技艺”做好了的人,才能小中见大,赢得画家自身的价值,赢得社会的认同,赢得群众的喜爱。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重视客观事物对主观思维的作用,也重视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作用。坚持客观态度写生,注重主观思考创作。神州大地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绘画作品与这些自然形态相比,其变化和丰富程度是不可及的,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和喜爱绘画作品,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绘画作品,更加注重“似与不似”的艺术要求,绘画作品较之原生态景物,更富有情、趣、神。
艺贵精到、艺贵创新。要充分估量和发挥主体意识在创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作品的图式和语言,适时调整各种绘画元素,全面提高绘画水平,才能获取艺术的永恒。
画如其人。为人要正,为艺要曲。仁者作画、宽容大度、豁达开朗、自由流畅、虚实相生、其画可观。绘画创作是情与美的结合。情能生画、画能生美、美能动心。
艺术创作要有平和心态,不受各种干扰,全心贯注制艺。作品初步完成后,应先放下来,等一段时间再去看看,经过这样“冷”处理调整,常常可获取更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把握绘画本领,要持之以恒、用心用力、长期磨练。不急躁,不过头,能放能收,留有余地,恰到好处。耍聪明的人不愿付出多大气力,怎么能画好画?不事思维、不求学养、不做“画外功夫”只是埋头作画的人,也难画出好画。唯有聪明有悟性的实干者,又是十分刻苦、善于学习和钻研的人,才能画出好画。历史上诸多绘画大师,莫不如此。
书画同源。书与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得益。善书不画者,其书少画意。善画不书者,其画常轻浮。
在艺道上行旅,要有不见尽头的思想准备,越过一座高峰后,又有另一座高峰等待你去攀登。艺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艺术可以在求索、把握、积累、创造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爱好艺术十分重要。爱好就会追求。不懈追求,才能进入艺术殿堂,画出精美的图画。
艺术的春天,永远属于不断进取和勇于攀登高峰的有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