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鸣:青春戏中的“小鲜肉”
2015-05-30
他是《青春派》里整天混日子、不用为高考发愁的“富二代”贾迪,他是《我的播音系女友》中的“爱情军师”发哥。2015年,他带着自己的两部大电影《迷与狂》《命中注定》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他叫蒋雪鸣,北京大男孩。
蒋雪鸣的艺术道路正如自己拍过的电影那样,走过带有梦想的“青春派”,进入“命中注定”的行业,迈向充满好奇的“迷与狂”。在这个繁杂的物质世界里,他脚踏实地地积累着自己的作品,等待“小宇宙”的全面爆发。
梦想的“青春派”
学艺术需要多年的专业积累,蒋雪鸣的童年就是在各种兴趣班中度过的。“我小时候比较爱动,一听音乐就会动来动去,动作不带重样的。妈妈的同事建议我去学舞蹈,所以3岁我就进入了BTV七色光艺术团,之后就一直没闲着。”绘画班、舞蹈班、钢琴班、英语班,蒋雪鸣的档期排的比上班族都忙,不过除了陶冶情操,这么多兴趣班能让他坚持学下来的只有舞蹈。
蒋雪鸣的初高中都在北京二中就读,并且是校舞蹈队队长,国外文化交流、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学校也算是风云人物了。蒋雪鸣喜欢玩闹,刚上初一就拿了一个记过处分,原因很简单,他把家里养的蜥蜴带学校去了。在学校里,蒋雪鸣不属于学习好的,不过,在女孩们的青春萌动期,这种有点小坏、哥们儿义气的男孩最讨女生喜欢。“二中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喜欢谁就给对方买早饭,这是最盛行的一种表白方式。”因此,从初二到初三,蒋雪鸣每天都能收到一份早餐,外加一封情书,一年多的时间,情书已是厚厚一摞。“有人追是件很开心的事,我的初恋是个学霸,每天早上她都会羞涩地冲到我们班,塞给我一包吃的和一封信,也不说什么,转头就走,这种感觉特好,我觉得很多男生都吃这一套。午休时,我们会找一个安静的走廊,一坐就是1小时,就是聊天,现在想想还挺青涩,挺不可思議的。”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初三的暑假,女孩向蒋雪鸣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两人未来上的可能不是一所高中。故事到这儿就该结束了,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高一第一天,蒋雪鸣走进自己的班级,没想到居然跟初恋女友被分到了一个班,“不过她后来学理了,联系逐渐也少了。这就是青春,我们会觉得当时特别闲散,每天好像都周而复始,但现在回想,你才会觉得它是多么精彩。”
“命中注定”的行业
每个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蒋雪鸣也不例外。小时候他梦想当警察,长大后他又梦想当导演,在一个不受约束的创造空间里,指导演员完成每一个“造梦计划”。
蒋雪鸣是一个不服管的人,从小就叛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在他看来跟上学没什么区别,“我希望时间和空间可以自己分配,比如当主持、演员、画家。”
说起蒋雪鸣的高考,那也是蛮拼的。高二的暑假正好赶上国庆60周年,从暑假开始,蒋雪鸣一天也没闲着,每天都在校舞蹈队排练舞蹈。“我们是国庆庆典天安门广场把国家领导人请下来一起载歌载舞的那群人;十一后陆续还有几个演出活动;11月又开始艺术特长生考试的舞蹈测试;之后为了艺术专业课考试,我又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前班;等拿到专业录取通知书,离高考就剩下两三个月了。”
蒋雪鸣的艺术专业课考试报了4所院校:中戏、北电、上戏、军艺,或许是命中注定,在3所院校都没被录取时,中戏给他发了专业课录取通知书。“真的是太悬了。”说起高考,蒋雪鸣骄傲地说:“我从一模到高考涨了150多分。看到450分的高考成绩,我都惊了,超了当年中戏表演系录取分数线100多分。”
大学,蒋雪鸣毛遂自荐成了班里的宣传委员,也是几出大戏的舞台监督。他曾无数次幻想大四毕业时,同学们散伙宴上喝酒、洒泪的场景,也曾想过谁会是第一个离开学校的人。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离开学校的竟是他自己。毕业前的中戏小品大赛刚忙完,他就接到了《青春派》剧组电话,希望他第二天进组,“所以最后我错失了散伙宴,省去伤感的环节,就连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是老师追着我要的。”
充满好奇的“迷与狂”
《青春派》之后,蒋雪鸣就再没管家里要过一分钱。片酬花完了,又没戏拍,他就宅在家不出门,跟个植物一样。
初入影视圈,蒋雪鸣就像《迷与狂》中的张一闲一样,跑组(应聘)经历并不顺利。在他的简历中,还有着《画皮2》《将爱情进行到底3》的拍摄经历,但都属于打酱油的角色,用他的话说“就是群演”。拍戏多了,跟副导演熟了,蒋雪鸣才明白副导演喜欢用中戏学生当群演的原因:形象好,戏不会太差,价格不高。蒋雪鸣坦言:“那段时间跑组真的挺残酷,没有关系真的不行。你推门介绍完自己,副导演会习惯性地说‘好,有合适角色,到时找你。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简历被他随便扔到一个大箱子里,里面堆放的全是演员简历。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上门投简历的人就是‘炮灰,根本不会有人认真地看。”这段跑组经历是《青春派》拍完后的那一年,直到签了公司,蒋雪鸣的工作才逐渐走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