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井喷与黑洞
2015-05-30
2015年的暑期档对内地院线和电影人来说是梦幻的。投资3.5亿元的《捉妖记》连破纪录,成为华语片有史以来市场表现力最强者(除了票房,还没有算它预留的续集空间和“胡巴”形象的后期延伸开发);投资5000万元(也有2000万元之说,估计没计入宣传成本)的《煎饼侠》成为当代回报率和性价比最高的内地电影;投资1.3亿元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超越《功夫熊猫2》,夺得内地电影市场动画片票房冠军……诸如此类的捷报频繁出现,已使娱乐媒体陷入到一种“喜悦后的迟钝”状态。
以最有后续收益潜力的《捉妖记》为例,疯狂的小“胡巴”会把奇迹演绎到什么程度?目前不得而知。媒体一再调高票房预估,从最早公映前觉得是“奢望”的10亿元,到目前的18亿元。后者我甚至都觉得有些保守了,18亿元必破。运气再好一点的话(延长放映期),超《变形金刚4》近20亿元,应该也不是梦话。如果加上被美国媒体事先唱衰的海外市场收益(估计也没那么差,两三千万美元的收益应该还是会有的),《捉妖记》全部票房收益超过《速度与激情7》24亿元的内地收益,应该还是可以的。
《捉妖记》的最大亮点是卖萌,好莱坞技术加上“聊斋式故事”“武侠”等元素,老幼皆宜。头一部“胡巴”值不值24亿元?按说不值。连14亿元都不值。但它据说从构思到制作时长将近9年,又等于拍了两遍,这样的积淀,在今天可能也没有几部片子能做到,这恰是该片作为票房强者的一个坚实基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情形也类似,据说做了8年,中间也历经资金的压力与艰辛。这类影片获得成功,首先在自身硬件,然后才是去印证“天助自强者”的老话。
也不要忽略票房井喷的两大外部条件:1、内地巨大的银幕数。2、2015年上半年质量高的娱乐片比往年多,《超能陆战队》《特工学院》《超能查派》《速度与激情7》……观众对影院的期待被点燃了,消费热情连锁推高。加上暑期档、国产电影保护月,综合因素铸造出一个“票房小盛世”。如果没太大意外,这个效应可能会绵延到徐峥的新片《港囧》。该片的发行团队绝顶聪明,提前进入状态,祝贺《捉妖记》的海报一发,片子等于免费打了5000元万宣传,比内地发行方现在流行的买票房宣传法,多了不少智力含量。
但暑期档的辉煌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业界的贪婪无疑会被调动起来。
发行方对即将上映新片的票房预估,会因此受到灾难性引导。众望所归的《小黄人2》,现在的预期票房肯定不像原来那样了,而不管影片好坏,它最后的票房肯定不会如眼下人们想象得高。因为这是部纯幼儿片,不像《捉妖记》,它会自动屏蔽掉那些具有奇幻和武侠情结的成年观众群。
在品牌资深导演近两年业绩一般的情况下,投资方们会因为大鹏的成功(包括之前的徐峥,最低限也还有何炅)而看好更具性价比的新导演。商业片市场,新导演的成功率通常是大大低于小众片的,可“高烧”之下,谁也不会对失败个案太看重。投机和冒险本就是资本家天生的属性。盛极而衰的道理,大数据追求者们是不愿意正视的。
倘若极盛之后,未来这一两年内的观影市场跌入到一种“狂欢后的乏力”,3万块银幕的大麻烦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