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2015-05-30王福莲
王福莲
[摘 要] 作为我国最重要、种植最广泛的经济作物之一,水稻的栽培历史由来已久。其不仅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结局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尽管我国政府多次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但是由于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异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仍然没有全面普及。在下文中,笔者就将这一问题结合相关的参考文献与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与读者展开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60-02
1 引言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极为广泛,主要分布在长三角至珠三角的广大平原地区。由于我国的种植面积大,加上良好的水热条件,使得我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稻大国。随着相关高产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的水稻产量以及质量正在逐年攀升。因此,对于我国的水稻种植产业来说,如何在相应的时间内栽培出产量高、质量好的水稻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着重论述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
2 我国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种、播种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水稻的选种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序。所选择的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水稻能否优产、高产。因此,水稻的幼苗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培养,确保无菌、无毒。由于我国农民种植水稻时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缺少科学化的防毒、防害措施,使得水稻的产量长时间得不到提升,水稻的死亡率也因此居高不下。
播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播种时间的选择、播种密度的控制等方面都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户往往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盲目地过早播种,使得稻种在田间得不到良好的生长环境;还有一部分农户随意扩大了播种密度,使得田间的养分无法满足所有水稻的需求,最终“事倍功半”。
2.2 田间管理不到位
有了良好的选种以及播种工序后,完善的田间管理就成了水稻高产种植中的重中之重了。从广义上来讲,良好的田间管理基本如下:对水稻的长势有一个基本的把控,定时定期灌溉施肥,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以及治疗等。但是我国的水稻种植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田间管理的认识普遍不到位,许多农户甚至坚持着“自然放养”的态度来种植水稻,很容易导致田间管理不善而造成了减产甚至绝收。
2.3 对病虫害的忽视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我国水稻种植业的永恒主题。我国的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危害性很大,尽管国家多次对水稻的病虫害知识进行普及、教育,但是仍然没有成效。从上世纪以来,各地出现的虫害屡见不鲜,给我国的水稻种植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3.1 科学选种、催芽
目前,学术界认为,水稻种子质量的优劣对于能否栽培出高产水稻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因此,对于水稻的选种工作一定不能忽视。笔者认为,对于水稻种子的选择,基本有以下几个规律:优质的稻种的表皮一般都是完整的,色泽不暗,也不过分亮丽,同时,优质稻种的外形颗粒饱满,无明显伤痕等,经过多代杂交的稻种其优良性状得到了充分保持,对其高产栽培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对于水稻种子的催芽工作来说,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基本程序为:首先将选好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时间控制在10~12个小时左右,随后捞出水后利用化学试剂浸泡,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以10个小时左右为宜。经过这样催芽的种子能够在土地中很快发芽,最大程序地减少劳作时间。
3.2 完善田间管理的力度
上文说道,阻碍我国水稻种植产业进步的“元凶”之一便是农民朋友没有进行完善的田间管理。笔者认为田间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第一,对于肥水管理来说,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我国传统的方式是利用人畜的粪便作为底肥,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施加一定的有机肥料,这样的做法的缺点是要等待有机肥料腐熟之后才能使用。但是目前国外的一些地区摒弃了这样的做法,将水稻与一些豆科植物间植,一方面,豆科植物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在为水稻灌溉施肥的同时也为豆科植物补充了其他的元素,为水稻种植也以及豆科植物的种植业都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的水稻高产种植业是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以及影响力的。其次,对于灌溉的管理上,也有一定的科学要求。灌溉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水稻会因为长期缺水而死亡,但是灌溉的间隔也不能过短,否则这些“无用功”反而会使得水稻减产,对于灌溉的量也要有一定的控制,如果一次性灌溉量过多,会导致“烧苗”的现象产生,如果灌溉量过少,则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是没有帮助的;第二,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在没有播种之前,要做好翻地以及除草工作,将土地里的害虫杀死,为水稻的生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其次,在水稻被病虫害侵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喷洒一定量的农药来帮助扑灭虫害,但是事后要注意对残留农药的清理工作。
3.3 适时收割
我国的水稻收割时间普遍在9~10月份,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要根据当地的水热条件以及当季的气候变化来决定。水稻收割的时间决定着精米率的大小以及产量的高低。如果水稻的收割时间过早,会导致收获的稻米产量偏低,如果收割时间过晚,不仅会影响产量,也会影响稻米的质量。
4 总结
经过几年前的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产业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不仅有相关的理论支持,还有大量的实践证明。自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部以及党中央对于农业特别是水稻产业的发展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关心,中央连续几年推出了文件来保证水稻种植户的利益。笔者认为,要想保证水稻的高产种植产业的发展,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政府部门加强对种植户的引导工作,最大程度上为其提供科学指导以及政策便利;其次,种植户对于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应该抱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在稳步学习中才能获得前进;最后,相关的科研院所也要加強对于新品种的高产水稻的研究,利用科学技术来推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锦艳,康洪灿,钏兴宽,李国生.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 时代农机,2015,04:164+166.
[2]葛其权. 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4,07:51.
[3]胡忠萍,熊伟.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