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甸关玉竹生产发展思路

2015-05-30黄义波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宽甸玉竹板栗

黄义波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29-01

宽甸县是辽宁省主要林区,是辽宁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同时,宽甸中药材资源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植物宝库,据业内统计,全县野生药用植物122个科,960多种,约占东北地区药用植物的70%。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中药材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辖区内林地面积 770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6.1%,可适易种植中草药面积约 300 万亩,目前利用率不足5%。此外,板栗园面积85万亩居全省之首,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关玉竹的种植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环境,尤其是能够创造出半阴半阳的林下空间,为林下种植关玉竹达到一地双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利用板栗林下种植,大力扶持我县的关玉竹产业,重点扩大关玉竹种植面积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1 适宜的自然资源

宽甸县种药历史悠久,农民有丰富的药材栽培经验,宽甸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林多草密,水源充足,四季分明,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质量标准,属于长白山余脉,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人工驯化栽培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为板栗林下种植关玉竹提供了可靠的前置条件,同时山地种植方式对振兴山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 关玉竹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多年来农民靠采挖野生关玉竹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各大制药厂及食品生产企业的需求。所以全县大力推广林下种药、林药互补这种经济运行模式,为中药材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县现有关玉竹种植户5000多户,关玉竹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板栗林下为3.5万亩,主要分布在古楼子乡2.5万亩、大西岔镇0.6万亩、红石镇0.4万亩,大田关玉竹种植面积为1.5万亩,主要分布在永甸镇0.4万亩、长甸镇0.3万亩,步达远镇0.3万亩,下露河乡0.5万亩。由于关玉竹生长周期为三年,关玉竹保有量仅为2.5万亩,鲜关玉竹产量6250万公斤,关玉竹干品产量62万公斤,我县每年出口与国内需求量在120万公斤。因而,产不足需是关玉竹市场有序发展的瓶颈。

3 关玉竹市场前景与竞争力

3.1 关玉竹市场需求分布情况

关玉竹的主要市场在韩国、日本、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关玉竹的药食同源属性又使其在药用、食品、饮料、保健生物制药等领域被广泛运用和开发,由此可见关玉竹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2 关玉竹生产有很高的抗风险能力

关玉竹产品主要采用根部用于医药加工和食品加工。它的栽培也是选用优质的根茎进行栽培,并且关玉竹植物本身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所以任何自然灾害对关玉竹都构不成威胁,种植风险几乎不存在。

3.3 国内玉竹产品中关玉竹品质优良

玉竹分为两种:一种是湘玉竹主要是生长在南方,另一种就是我们东北的关玉竹。湘玉竹由于生长周期短,其药味较大,食用口感粗糙且甜度低等原因,只能做药用,不能做为其它功能性食品。而关玉竹无异味,糖分、黄酮成份含量高,即可药用也可食用。在质量和价格上均属于上乘,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4 关玉竹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4.1 加快关玉竹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是稳健的发展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签订保底价回收合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免费技术指导,做到种植有保障,销售有订单,大力发展关玉竹支柱产业,扩大种植面积。

4.2 增强政策性保障

关玉竹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拥有良好的政策背景和支持环境。属于中药材、林下产业,符合省政府辽宁东部天然林保护和建设山上宽甸、生态宽甸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同时还带有创汇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点,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势项目。

4.3 扩大板栗林下种植面积,形成立体产业效益

宽甸县是一个板栗大县,板栗面积达85万亩,林农每年板栗亩收入最高不超过300元,推广板栗园冠下间种关玉竹这一技术,使板栗冠下空闲地得到高效利用,每年林农亩可增收3000多元。果药兼得,立体双赢的局面,即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又节约了土地。我縣计划五年内,带动全县2万多农户从事关玉竹种植产业,重点开发板栗园林下关玉竹的种植,保有量要达到20万亩,关玉竹鲜品产量达到2.5亿公斤,关玉竹种植业年收入将达到10亿元。

猜你喜欢

宽甸玉竹板栗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养阴润燥话玉竹
编竹篓
原来我挺厉害的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宽甸县2018年春季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浅谈宽甸地区蓝莓修剪技术
辽东地区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