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怒火先飞一会
2015-05-30徐娟
徐娟
“出去!我对你已经忍无可忍了!”
“给你家长打电话,让他把你领回家反省3天!”
“你脑子里装的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
……
以上是我在共事的班主任发火时常常听到的话。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接触学生的时间比接触家人的时间还多。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就是老师的“作品”,是老师人生价值的载体。当这个“作品”不尽如人意,达不到自己预期效果时,老师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生气的情绪与心理。“发火”实际上是老师自我挫败感的一种体现,是权威受到挑战、尊严受到伤害、付出没有回报、准则遭遇质疑时的一种消极反应。
面对那些难管学生和棘手问题,情绪波动是人的正常反应。当这种不良情绪被叠加放大之后,已发火的形式爆发也在情理之中。但必须承认,当处于情绪激动的怒气之中时,我们的言行都是缺乏理性的,而在这种缺乏理性、甚至有些失控的情绪支配下对问题学生进行武断处理,除了对学生有一种肤浅的威严震慑之外,教育功效是微乎其微的。怒气冲冲之下,我们做出的惩罚措施多是消极、自私的,自我发泄的动机往往大于教育的成分。而当学生敏感地捕捉到教室这种有些阴暗的心理动机时,自然会在自我防御中进行消极的抵抗。这种抵抗在不同的人身上呈现出不同的映射方式:内向点儿的学生,会冷漠应对,或者从此与你形同陌路,或者从此不再学习你所教的学科;而那些外向的学生,会用更多的问题和事端来挑战你下一次忍耐极限,在背后大肆宣传他们所读懂的那个负面的你。无论是哪一种反抗,你都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你的发火而承担或明或暗的“后遗症”
老师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我们具备更多教书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我们具有更多育人的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关键时候就体现在如何面对那些可能惹人发火的场景中。
高三下学期,我在处理了一名擅自缺席早操的刘同学。刘同学是一名住校生,有一次他没有履行任何请假手续,也没有和任何同学打招呼擅自缺席了早操,结果那天刚好是我的早自习,早操结束后回到教室他已经在教室里和同学说笑了。我气不打一处来,叫他滚到教室外面站着。结果他是离开了座位,却倚着站在教室后门,还时不时把头伸进教室里跟后面的同学讲话,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强忍着没吱声,朝他走去,人还没走到,却闻到一股越来越浓的酱油味。我马上断定他不上早操就是趁着保安同志换岗的时间接外卖去了。果然,我在他前排的一个同学的书箱里发现了一大包外卖,至少有20份。看来他不但是接了外卖,还接了班级一半人的,难怪早操时没有一个人愿意说他为什么不来早操的,看来很有可能是跟外卖伙计的时间没有对好。面对讲台上这一堆学校三声五令的外卖,我想马上丢到地上踩个稀巴烂;那个刘同学此时站在后门,还斜斜的倚在那里,没了笑脸,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我真的很想马上就叫他滚蛋,消失的干干净净;讲台底下鸦雀无声的41名学生,盯着讲台上的我,也盯着那20来份热腾腾的非法早餐,心里早已怒火中烧的我恍然意识到这已经不是发火能解决的问题了,我总不能对着这半个班乱发一通脾气吧。
那么,让怒火先飞一会吧。这是我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即当学生有迟到、不交作业等现象让我有怒火时,不急着处理问题,不让怒火污染学生,而是将怒火暂时搁置,让学生在我规定的时间来找我,给自己,给学生一点冷静的时间。结果学生来找我时一般会已经补齐作业或写好检讨,不用我任何多余的话语已经认错并保证不再犯,我们的问题也就心平气和的解决了。
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一份一份的清点了那些外卖,数完后又停了一会,静静的看着同学们,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低下头了,那个刘同学则把头扭向外面。再过了一会,我故意说了句:“这些早餐不会是他一个人吃的吧!”班上同学的头更低了,我顺势又补了句,“你们举个手,我来给你们发早餐。”同学们惊讶的互相望着,畏畏缩缩的,有些同学把头埋进胳膊举起了手,我马上微笑着过去给他发了一份,接着其他人看我没有发火也不好意思的举起了手,等我发完这些举手的,还剩2份,此时的刘同学低下了头。我把最后两份放在他的桌子上,让领了早餐的人拿着早餐到走廊去享用,剩下的人继续自习,然后我离开了教室。
后来眼保健操时间,刘同学自己到办公室找我,低着头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老师,我错了。”我没抬头,问了句;“错哪儿了?”他从缺席早操到叫外卖,什么都认了,还说为了惩罚自己他没有吃今天的早餐。此时,我心里一直憋着的怒气才算消了,抓住机会在办公室里跟他语重心长了一番,算是彻底解气。后来甚至有学生跟我说;“老师,现在我天天早上去饭堂,再也不叫外卖了。”
很庆幸我及时刹住了自己的情绪之火,才没有让场面失控。在后来班委会组织的给老师写匿名小纸条的活动中,有学生对我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高一的时候你是我的科任老师,我觉得你像个洋娃娃一样;你当了我班主任后发现你越来越像大妈,发起火来脸都是扭曲的。多笑一笑吧~”其实这个话以前李红彦老师就和我说过,当时我收学生的手机,有个学生交了个模型机给我,我当场就给摔了个粉碎,气得发抖,李老师恰好从班级门前过,后来他说我发火的样子真难看。我这个班主任满脸严肃,言辞犀利,貌似威严无比,但为人师者的儒雅风度已荡然无存。青少年时代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他们的偶像和榜样也并非都是名人、伟人,更多的是他们的师长或伙伴。老师发火之时,就是一个偶像死去的时刻。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客观的讲,发怒是班主任对工作负责任的表现,假如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无动于衷,发倒说明老师的责任心出现了问题。尽管如此,我們也必须意识到,经常发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策,且会伤人伤身。
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曾冲动过,也曾赌气要把学生整治过来,但事实证明,这是给自己找麻烦。我认为,学会“制怒”,可以是暗示自己,阻拦冲动的洪流,让自己度过那冲动的几秒钟几分钟;也可以是转移注视线,转移环境等,来使自己脱离不满情绪;或者是找同事朋友倾诉,男老师找一帮人打球,女老师找闺蜜逛逛街等。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班主任,学会“制怒”,还应该不断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感恩之心。班主任是学生的“同龄人”。作为班主任,生理上可能是30、40、50,可心理年龄往往和每一名进班的学生一般大。因此,学生来到我们身边,就给了我们一个“再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生,感谢他们让我们有幸成为班主任。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你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学生带来的快乐和欣慰,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坏脾气”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