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帕提玛
帕提玛
[摘 要] 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政体和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把人民的权益最大化,然而由于地域差距和农村的实际发展水平差异使农民本身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农民以农业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重中之重就是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注重培养管理方面及技术方面的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把一些迂腐陈旧的旧思想彻底根除。其次要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要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但是要注意的是新农村建设的现阶段情况,不能盲目地实施。那么,新农村究竟“新”在哪?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新”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 思考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14-02
1 引言
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工作动力,党内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更好地展开工作。对于我国目前所追求的全面小康而言,现代化建设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我国地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的农村基础的建设问题,这一系列中的党所面对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都是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最为重要和困难的任务。为此我们应该找准问题所在,理性分析。
1.1 整体的社会大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会议中,都将我国广阔农村的建设任务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而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情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否有成效也是检验我国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党实际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解决了我国内需推动的问题,创造需求的目在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致富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所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下,也将新农村的建设当做党的使命任务来看待,这一项作为党需要共同认识共同行动的任务,需要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成效和问题的分析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一个全局性的思考,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达到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推动,因此可以通过新农村的建设来提高现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1.2 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要紧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新的时代下,响应党和社会的号召,对农村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建设,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和建设。只有紧扣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将农村建设好。首先党要做的就是能够激活农村的经济命脉,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发展新的经济体制,从而来增加农村农民的收入;只有增加了适当的收入,农民最基本的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再通过教育文化的熏陶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农民有知识有文化,提告自身的素质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果地使用自己的权利,才能通过法律來维护自己的权利,随着新时代的高速发展,建设一个美好的繁荣的富强的新农村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改良,使得公共设施不断完备,综合的农村实力不断加强,那么建设一个有教养有内涵的新农村也不再是个愿望。
2 新农村的建设的现阶段情况
2.1 各方面的成效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我县的经济,能源,物质都有了比较突出的成效。
2.1.1经济
在我们所生活的新疆农村地区,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全部收入而言,在之前的30年中,形式比较单一,仅仅是依靠农产品的收入来维持,然而现阶段的新农村里,由于劳动力的改善使得有剩余的劳动力可以输出,然后多渠道多方面地改善和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收入,双向的收入水平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2.1.2能源和物质
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革新了农村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在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为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的问题引进了许多高效率少污染的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材料。这样一来农民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提高,然后在农民的健康卫生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在生活的物质方面也便捷了很多,交通工具的改善,还有许多新家电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民生活的质量,很多以前比较高级的东西现在都走进了农户的家里,汽车和洋房在农村也不断增多。在政府的帮助下,农村的道路也更加宽敞。
2.1.3思想文化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中也普及了义务教育,使得农民的小孩也有学可以上,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迷信不断地减少。
3 现阶段新农村的问题与反思
3.1 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是不容忽视。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新农村的建设才能更加有意义。
3.1.1农民自身的问题
在我国的农村中,因为地域差距和实际的农村发展水平差异,使农民的在素质上的差别也比较大。很多农民的小农思想比较顽固,不懂得遵守法律比较自私,更不懂得环保等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许多地方出现了缺少一个优秀的领头羊的现象,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会碰到许多的问题,首先在农村地区会有很多的亲缘问题的现象出现。在法律方面很多的农民都因为对法律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使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的认识比较单薄,有很多习惯会触及到法律底线,也会有很多不道德不尊重别人的问题出现。
3.1.2 农业上的各类问题
农民以农业发展为其主要工作,而在现阶段的新农村的建设中也常常会遇到农业上的一些问题使得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难以推进,有时候因为天灾会使得当年或者当季度的农作物产量低,或者又因为农村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然而农民对于当地的环境,土壤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农民遭受大量的损失,也因此缺乏一个科学的指导。在食品的安全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例如许多果农缺乏安全的健康理念,使得不安全食品进入市场,这样不仅给果农带来了大量损失,而且还威胁到更多人的健康。
3.2 对于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反思
3.2.1农村的集体经济建设需要加强
本身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在农村缺乏一个科学的指导人员,这样就使得农民增加收入的动力不足,而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而言,最主要还是需要靠政府在资金和能力上的扶持,其次还需要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在新村建设上给当地农民一个完整规范的计划,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使得农村与农村之间,政府与农民之间都有一个良好的互赢的合作关系,才能使得新型的农村建设形成。
3.2.2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使其农业形成产业化的规模。建立良好机制来使得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稳步地增加。在粮食的生产上,农村应该建设一个良好的机制,并进行一些旧制度的废除和新制度的产业调整,发展新型农业,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使得农业有机产品增多,在自身条件的不断完善下还需要抓住国家的政策优惠,使得新农村建设顺应国家的目标和计划,旨在使得农村的经济条件不断好转,农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和就业水平都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使得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
3.2.3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减少农民增收阻力
随着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在新型农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双向劳动增收模式,许多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地点转移务工来增加收入,但是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太低,使得整体的素质不够高,从而阻碍了农民的增收,所以新农村建设中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关键的因素。
3.2.4新农村建设中的短板效应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容易看到整齐洁白的墙壁和笔直的公路,这些外部环境已逐步完善,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发现农民的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一方面进取精神不足,另一方面技能缺乏,先进文化吸收少。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送先进文化下乡,进入农民生活中,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对于新事物和新人是要不断培养其兴趣和接受能力。还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农民自身可以不断提高的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发展。对于先进文艺的了解也可以通过送戏下乡的形式使得农民能够从各个方面吸取先进的文化内涵,此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会更加深入民心。通过改善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也会使得农民有兴趣和积极性来学习和创造新的东西,对于文化传统和法律意识也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风俗会不断形成。
4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经济还是最主要的方向,但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要了,不仅要解决温饱问题,更应该重视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问题。逐渐缩小与城市之间的收入水平,注重农村、农业真正的实力所在,而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能只停留在字面和口号的层面,应该具体落实到位,实际解决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新农村建设才能更加有意义。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提高现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且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基层工作,在政治和经济文化的建设方面任需要不断克服困难,紧跟时代的发展。那么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建设也会更上一个高度。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6年春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5期)[C].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6:8.
[2]郑鹃娟. 郫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3]張广芳. 社会资本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王远林.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西华大学,2014.
[5]郭杰忠,黎康.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综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06,06:217-225.
[6]刘晓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