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需要看得见、用得上的“现代农业”
2015-05-30赵士鹏
赵士鹏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02-01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有的地方还专门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了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级别相当的管理机构,可以说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带领受训学员参观考察了安徽、江苏、山东的几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给我的感觉基本上是“高大尚”:高规格、大手笔、够时尚。“这样的现代农业能赚钱吗?”每每参观过程中,不时有学员和我交流:“投入這么大,猴年马月才能把本钱收回来,能赚钱门也没有;国家尽搞形象工程,这样的现代农业看是好看,对我们种地用处不大啊!”
公允地讲,学员的言论有些偏激,地方政府从典型示范和发展观光农业的角度出发,把示范区建的“高大尚”也无可厚非;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水平,目前的现代农业建设方法的确对职业农民帮助不大。现阶段国家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种植普遍在300亩左右),各级政a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职业农民看得见用得上的现代农业,更好的推动全国的农业现代化。
1 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生产力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职业农民是我国了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和装备已日新月异,从工厂化育秧到植保统防统冶,从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到粮食烘干,粮食生产全过程已达到相当程度的现代化。但由于劳动者素质的低下,导致了农户的生产方式因循守旧:首先职业农民管理意识不强,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现象,导致生产成本偏高。其次化肥农药用量居高不下,农业生产对土地的污染严重;再次偏面追求产量,对出售的农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漠不关心。所以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训,保证国家农业后继有人,确保农业持续发展。
2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是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的潜力已挖掘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土地细碎、地力下降、水利设施老旧严重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应象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硬件水平。
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自2003年以来,国家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工作,我国的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备,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如今的乡镇农技站公益性服务能力已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但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尚不健全,殛待完备提升;如工厂化育秧、机械收割存在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植保统防统冶、粮食烘干基本没有等。各级党委政应加大对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扶持力度,打造能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
4 健全粮食流通渠道,提高种粮者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生产者对粮食市场信息不够关注或者是根本不关注,市场和生产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农户的粮食销售基本是依靠随行就市;另订单销售在农产品销售中所占比例偏低,上述因素导致农户生产粮食风险较大效益不高,丰产不一定丰收。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完善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订单履约机制,让农户不要为粮价犯难。
5 拓宽涉农融资渠道,解决农户融资难
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季节性较强,如融资过程漫长,则会影响农业生产。当前涉农融资机构不少,但存在放贷量较小时间过长问题,农户有时情愿进行民间借贷也不想到银行贷款,这既不利于农业生产还会产生民间借贷纠纷。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涉农融资体系建设,让农户能便捷地得到农业生产所需资金。这方面,今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调整已传递了利好消息,试点省份将利用三项补贴沉淀资金,扶持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会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6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
市场经济决定了农业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效益问题,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老实说在农业生产者心目中还根本没有重视,甚至有农户认为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给他们设条条框框,会限制他们生产自主权,影响他们的经济收益。这是一种极其短视的思维,不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包括工业)是不可能做大甚至不能长久生存的企业,这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个问题应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发力,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建立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让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无法生存,让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者多得利,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能放心大胆消费,才是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各地发展现代农业不仅仅要重视建设“高大尚”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亮点”,更要看到当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来实现,要重视建设信息化、标准化、高效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只有打造职业农民能看得见、用得上的“现代农业”,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金文.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07,11:21-22.
[2]孟凡.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6.
[3]李逸波.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分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4]李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林萍.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培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