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5-30唐云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趣味性生活化

唐云峰

【摘要】初三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的认知差异性,一般有三种情况对高中数学失去兴趣,一是从小学、初中起数学成绩不理想,听不懂数学课不喜欢数学,进入高中后难度增加更没有兴趣; 二是小学、初中数学一般,主要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上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特点处处受阻,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三是小学、初中都非常优秀,因高中能力要求不同,始终入不了门,也慢慢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融洽的师生关系;趣味性;生活化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史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就是数学家与苦难和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一种探索精神.尤其是开学的第一课,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到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如果我们拿起就讲知识点,学生兴趣不高,觉得数学知识单一空洞,枯燥,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

再比如我们学习复数的时候,当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在16世纪首次引入,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瑞士数学大师欧拉说:“一切形如,1,2的数学式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经过达朗贝尔、棣莫弗、欧拉、高斯等人的工作,此概念逐渐为数学家们所接受.它是复变函数论、解析数论、傅里叶分析、分形、流体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学科中最基础的对象和工具.另外,复数还指在英语中与单数相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可数名词.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发展历史,不但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体会掌握知识的快乐与数学家同步,渐渐的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和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更要做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因而肯下功夫学好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主动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等,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教师应该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批评和表扬的目的都同样是出于爱护.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艺术,既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更要让他们能知错就改,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是对他们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唯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才能融洽,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学得好、学得快.我们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而不是靠老师的地位去压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信服自己.想想我们的高中学生三年都要面对的数学课堂,在期待中完成,在享受中接受,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供了重要场所.这也是我们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

三、创设问题情景,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兴趣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作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感悟到数学美,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数学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在是单一,空洞,枯燥的数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无形增强.

四、搭建学生自我表演的平台,主动性感兴趣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数学课堂的中心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形式,而是向着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的方向发展.在“自主、合作、发现、探究、创新”的新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自主会学习的好习惯.13级我班学生刘佳佳数学一般都只能考100左右,有次讲到平面向量的时候,我叫同学们自己上来讲,我都没想到她会上来,讲得非常成功,语言功底深厚,条理清楚.我在多个场合表扬她,她对数学由以前的不感兴趣变成了非常的感兴趣,投入也多,以后经常上讲台来讲课,抛出了自己很多的观点,参与度极高,数学成绩一步一个台阶,后来高考数学考了138分,顺利考入北京大学.

数学的专业性决定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我们的数学课堂一般都很枯燥无味.但是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我们应联系生活,就地取材,做到变没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变兴趣为志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在数学史的感召下,有了自我的表现平台,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教师的责任在于时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能够长久的保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以致成人以后完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不只是数学教师,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我们备课的第一环节.

猜你喜欢

趣味性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