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

2015-05-30黄向场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鱼钩榕树诸葛亮

黄向场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从字词句、思想内容、布局谋篇等方面提出问题,并教给方法,可使学生对文本更加深入理解,使思维得到发展。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介绍一些经验。

一、预习质疑,主动求解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习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然后经过整理去易存难,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本课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做课题,而不用“诸葛亮借箭”或“草船受箭”做课题?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并且不让周瑜知道?3、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4、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才去取箭?5、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6、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7、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上述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类,从而看出诸葛亮知人心,通天文,晓地理,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神机妙算,才智出众,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围绕课题,引疑解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开讲时我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谁向谁借?

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又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文章重点应写什么?读了课文后再看课题,你会想到或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索后提出: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2。为什么在“鱼钩”前面加上“金色”一词?3。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学生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他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虽然初读课文,因对课文不甚了解,一时还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但已设下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三、扣住难点,质疑释难

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是静态的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阅读课文后学生还不太明白,提出几个问题:1、写榕树的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进”、“卧”等动词?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把远景写在近景中?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长势的句子,先总结出榕树大而美的特点,再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榕树的千姿百态。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大家谈了这样的看法:1、把榕树的近景、远景交织在一起,更能突出榕树的与众不同;2、把这句话加在近景的描写中,写法新颖,巧妙地把的近景和远景融合在一起,远中有近,近中有远,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3因为前面有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的描写:“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所以有“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的话,文章前后照应。经过指点,学生摸准思路,自己解决了难点,享受到质疑解疑的乐趣。

四、抓重点句,设疑解疑推导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句,指导员说的话:“一路小心,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的。学习此句时学生提出:为什么称老班长是“上级”、“保姆”、“勤务员”?

这个问题很大,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上级”、“保姆”、勤务员“的本意,明确老班长在过草地时肩负着什么任务?在草地那种特定的环境中老班长是怎样完成他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老班长的具体言行。他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洗衣服,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做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而自己却忍饥挨饿,还不许告诉别人,用实际行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三个病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最后让学生透过老班长外表的描述,体会他舍已救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老班长的认识从表面深化到实质。

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鱼钩榕树诸葛亮
金色的鱼钩
榕树街121号
榕树的美髯
榕树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看不到鱼钩的鱼
鱼钩
诸葛亮喂鸡求学
榕树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