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实践

2015-05-30王敏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计时经验创设

王敏娇

一、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意设计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好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引出数学问题,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新知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认识千克”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空间,模拟货架、柜台摆满水果、蔬菜及各种生活用品. 以两包袋装物品为例,请学生猜猜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些?学生置身于购物情境里,靠观看比较不出两袋物品的轻重,所以非常想去掂掂称称,弄个究竟. 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既呈现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知不觉中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既轻松有趣又难忘.

二、以“生活实例”的再现,探究数学问题

人们往往对做过的事情印象最深. 学习也一样,亲自经历过的记得最牢. 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从生活中学数学,再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出示小朋友去商店买笔记本的情景,“笔记本价格为1元钱,你可以怎样付钱给收银员?”让学生结合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探究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付出1元钱,有的学生付出10角钱,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知道1元钱和10角钱都是这本笔记本的价格,从而体会到10角就是1元,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接受这一新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是成正比的,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也越强.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生活中的经验去探索数学问题,让他们获得探索知识成功的喜悦.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除法”这一单元时,学生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一个问题,“每辆车用4个轮子,那45个轮子,最多可以装几辆车?”学生基本上能够列出式子算出答案,知道45 ÷ 4 = 11(辆)……1(个),但是答案算出来后发现有余数,这时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还剩下1个轮子是不够装一辆车的,于是可以答出45个轮子最多可以装11辆车. 这是一类问题,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问题,“3位老师带着62名学生去郊游,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问: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学生可以列出式子62 + 3 = 65(人),65 ÷ 6 = 10(顶)……5(人),同样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余下的5人也要搭1顶帐篷,所以最后答出至少要11顶帐篷.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数学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这一单元时,我一开始就出示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用24时计时法来描述早中晚的时间,所以不知道19:00是什么时间,他们只会用时间词加上具体的时间也就是普通计时法来描述各阶段的时间. 所以用这样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想知道19:00表示什么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描述上午和中午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和普通计时法一样,只要把时间词去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学生是不会用24时计时法来描述的. 比如下午2:00,学生只会用下午2:00来表示下午两点这一时间,但通过学习,知道下午2:00和14:00是表示同一个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用14:00来表示下午两点了. 虽然用普通计时法一样可以描述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但通过进一步学习后,学生既可以用普通计时法,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来计算时间,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所以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题材,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教育”的思想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是:数学教学要面向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学习要反映生活的内容. 这无疑与当前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相一致.

猜你喜欢

计时经验创设
畅游计时天地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腕表计时2.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4时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