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家王朝“天子门生”:沉浮起落的幕后真相

2015-05-30李晚成

党史天地 2015年15期
关键词:汤恩伯陈诚胡宗南

李晚成

在蒋介石政权的草创阶段,黄埔中人贡献最大,沐浴的恩典也最多,以致“天子门生出黄埔”的说法,流播政坛。然而,曾位高职显的蒋氏门生,却终归逃不过棋子的命运:“特工王”戴笠机毁人亡,“中原王”汤恩伯、“西北王”胡宗南最终潦倒落魄,而备受恩宠的陈诚也不得善终……

坠机夭折的“特工王”

蒋介石的天子门生,位高职显,各有大号:陈诚以蒋介石为楷模,身材偏矮,号称“袖珍领袖”;胡宗南、汤恩伯拥兵自重,号称“西北王”、“中原王”;戴笠主持“军统”,气焰甚烈,盖过“中统”,号称“特工王”。这三“王”一“公”里,最早落马的是戴笠,起因于一次意外事故。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专机飞抵南京郊县江宁板桥镇上空失事,机毁人亡,惨不卒睹。

关于飞机失事的原因,说法甚多,通行的有二:其一“命相生克”。据说戴笠生前笃信命相,他请人算过八字,测为火旺之相,欲水相济,专门取了个别名,叫江汉津,意谓补水。后来,戴负责特工,为防窃听,常用化名跟手下联系,这类取名概以命相生克为原则,诸如涂清波、沈沛霖、洪淼等等。唯独失事前,他鬼使神差地用了“高崇岳”的化名,见山不见水,犯了禁忌。3月17日那天,飞机从沧口机场起飞,到达江淮地区上空,遭遇大雨,因为能见度差,撞山而毁。

再就是“内奸谋害”。此人叫马汉三,原本是军统在华北的一个头目,抗战期间变节投日,抗战胜利后,用行贿手段打通关节,当上了军统在北平的办事处主任。抗战胜利后,戴笠在提审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时,得到一段供词:军统特工马汉三曾在川岛家搜走一柄“九龙古剑”,价值连城。戴笠觉得奇怪,这剑是当年孙殿英送给自己的,后为笼络人心,暂寄马汉三处,怎么三转两转,到了日本人手里呢?戴笠决定查清此事。消息传到马汉三耳里,吓得半死,他生怕当年变节献宝的行为败露,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趁戴笠视察北方的当儿,在戴的专机上放置炸弹,一手制造了失事事件。

除了上述通行说法外,还有三种揣测:一是驾驶员技术失误;二是蒋介石唆使;三是CC谋杀。后两种说法,其实也就是一种说法,即戴笠之死与老蒋有关(如果没有蒋的默许,CC不敢妄为),这类揣测,虽无实证,却也不属空穴来风。飞机失事前,戴笠因为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与蒋介石改组特工的打算相抵牾。戴笠的发展计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扩充現在的势力范围,把军统搞成类似西方国家的警察总署;二是尽力把海军抓到手里,为达到目的.不惜巴结奉承美国人。这令蒋介石十分反感,他怎会容忍部属背着自己与老美勾搭呢?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钦点8人,组成了专门会商结束“两统”的班子,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戴笠的死对头。看来,即便没有飞机失事一节,戴笠淡出政治舞台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潦倒落魄的“中原王”、“西北王”

在国民党军界,蒋介石寄望最厚的莫过于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了。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雄师百万强渡长江,汤恩伯守卫不力,数日间骤失天堑;随后又孤注一掷,把几十万人马拉到上海,发誓要坚守半年,结果不出一周,青天白日旗落了地。由于战绩恶劣,军界骂声汹汹,连汤恩伯的弟子也指斥先生是“饭桶老师”。汤恩伯不堪负重,跑到蒋介石跟前痛哭,连称“对不起领袖”。当时,国军兵败如山倒,老蒋非常希望高级将领中有人能为党国树一个杀身成仁的榜样,以焕发血性,遏止颓势,激励斗志。于是郑重嘱托汤恩伯率先垂范,汤恩伯诺诺而应。

1949年10月,解放军即将攻打厦门,蒋介石临阵换将,撤去朱绍良,让汤恩伯接管防务。谁知交火不足7天,“中原王”既没成功,也没成仁,而是在厦门失守之前逃往金门,丢下西北军的刘汝明在原地顽抗。这事对老蒋的刺激太大,一想到恩宠有加的汤恩伯,节骨眼上抵不过一个非嫡系的杂牌军将领,便心痛宛如刀割。他不甘愿默认现实,转而把希望移到胡宗南身上。

1949年底,退守西南的蒋介石多次找胡宗南谈话。1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完成对成都的合围,面对四面楚歌的险境,胡宗南第五次请求撤离。蒋权衡再三,勉强同意胡暂往西昌,坚守阵地。谁知,堂堂胡长官破天荒地抗命违旨,一头钻入飞机,逃往海南。蒋介石失望至极衍生绝情之举,一道手谕下达海口,不许胡宗南回台湾,除非重返西昌,坚守3个月,否则师生无需相见!

按照当时的情况,四川一丢,西昌难保,坚守3个月谈何容易。然而,天不灭曹,胡宗南竟然不可思议地坚持到了3个月。最后一天,许多事前与胡宗南厚交的同道袍友,开始向蒋介石说情,呈请派飞机接胡长官回台湾。蒋介石阴沉着脸半晌不语。于是大家又变换方式,说飞机已备好,总统没有特别的关照,就起飞了。老蒋仍然不说话,但从和缓下来的面容看,是默许了。就这样,胡宗南侥幸走出死局。当接他的飞机离开数小时后,解放军攻进了西昌。

然而,死罪免受,活罪难逃。“中原王”、“西北王”回台湾后,大受冷遇。胡宗南想想无趣,带着老婆儿子跑到台东花莲住下。没多久,大整肃开始,“监察院”46个监委联名对胡宗南提出弹劾,理由是“胡宗南丧师失地,贻误军国”。

胡宗南闻讯大惊,急忙从花莲返转台北,借住在锦州街汤恩伯家。当时,汤以“总统府战略顾问”的虚职,被老蒋闲置一旁。又因为陈仪“通共谋降”案(陈仪是国民党二级上将,是汤恩伯步入军界的引路人。解放前夕,陈派属下游说汤,劝其停止对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的牵连被告发,正惶惶不可终日。眼下,这一对“末路英雄”相见,顿生相惜之情,于是联起手来互助互济,晚上出主意想办法,白天走门子、托关系,最后总算化险为夷,逃脱了牢狱之灾。

1951年夏,胡宗南被任命为大陈岛“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堂堂胡长官,一下子跌落到游击队司令的份上,说悲是悲,说惨也惨。胡宗南捏了个化名“秦东昌”,匆匆上任,表示与“西北王”的辉煌历史彻底告别。汤恩伯则一蹶不振,病魔缠身,原本患有的十二指肠溃疡,恶化为癌症,挨到1954年病卒,时年55岁。

“袖珍领袖”的挽歌

四人中,陈诚最后一个退出蒋家王朝。

蒋、陈初会于1924年。某日,入军校不久的陈诚外出访友,深夜归宿,不能成寐,于是拿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月光下研读。不知不觉间,天已破晓,他放下书本,翻上单杠,做健身练习。这时,身任校长的蒋介石来操场边散步,看到有人在做运动,便信步走了过去。陈诚见校长来到,翻身下杠,向蒋介石行礼。蒋在打量学生的同时,发现了放在一边的《三民主义》读本,上面圈圈点点,画满各种各样的符号。蒋介石大为赞赏,当即记下了用功学生的姓名。

就是这次偶遇,改变了陈诚的一生。从小小的见习军官,擢升至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长、参谋总长。

1948年秋,陈诚以养病的名义去台湾,暗中替蒋介石疏通退路,由此暂离军界,涉入政坛,迎来了宦途中的第二个春天。起先出任台湾省主席;随即掌管“行政院”;1954年经蒋介石保举当上“副总统”;1957年荣任国民党副总裁。权势显赫,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港台媒体也借机哄抬,诩以蒋氏政权之传人的厚誉。

其实,在蒋介石的内心深处,君臣与父子间的沟壑根本无法填平。当时,他有两个心愿,即“反攻大陆”与“子承父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共产党政权的稳固,心知反攻的前途渺茫,惟独子承父业的念头更加强烈,尤其是老臣散去、亲美势力被剪除之后。这样一来,光芒四射的陈诚反倒让蒋介石觉得有些刺眼了。1959年末,蒋介石图谋连任总统,受到了一些秉承西方民主理念人士的反对,其中尤以《自由中国》的声音最為激烈。当时,位居“副总统”的陈诚,为酿造团结气氛,广结人缘,与《自由中国》等知识界分子常有来往,被拥蒋阵营误读为用心不良。

1963年,国民党“九大”召开,蒋介石在会上鼓吹“提拔新进”,陈诚提出辞职,蒋介石难得爽快,批准了陈的请求。事后,有人透露了个中细节,认为陈诚辞职的大背景是“与蒋经国的利害冲突”,在用人问题上发生争执。陈诚意以辞职相要挟,却不料蒋顺势说:“你太辛苦了,休息一下也好。”随即把此前陈诚因病请辞的一件旧呈文取出,在上面批了“准予辞职”四字,用总统府的正式公文发回。”于是“陈诚不得不辞职了”。

1965年,陈诚因患肝癌去世,享年67岁,这位最后淡出政坛的“天子门生”也未得善终。

猜你喜欢

汤恩伯陈诚胡宗南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Temperature effects of GaAs/Al0.45Ga0.55As superlattices on chaotic oscillation∗
汤恩伯为何客死日本?
汤恩伯为何客死日本?
亦师亦友
亦师亦友
陈诚作品
狠心的龙虾妈妈
国民党名将汤恩伯害死干爹陈仪内幕
汤恩伯为何坑爹又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