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小型泵站现状与改革方向

2015-05-30李海建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农村

李海建

[摘 要]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机电排灌工作,加大了泵站改造和规范管理的力度,有效保证了排灌工作的基本运转。尽管如此,当前排灌管理上出现的体制不顺,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后继乏人等现实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一些不稳定的苗头正在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县的小型泵站进行实地调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 小型泵站 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86-02

1 全县基本概况

这次共普查泵站2033 座,2766台套,装机容量45684KW,承担着全县70多万亩水稻田的排灌任务。其中镇集体泵站 566座,村集体泵站1025座,股份制泵站303 座,私有泵站138 座;其中镇管泵站有1097座,1776台套,装机容量34823.9KW,灌溉面积43万亩,村管泵站922座,1305台套。

2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泵站设施年久失修。经过多年的改造,泵站基础设施情况虽有一定的改观,与近年来大力建设的农村其他基础设施如路桥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部分农村泵站突出表现为几个差:

2.1.1泵站形象差。这次普查的2033座泵站中,大部分泵房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砖木结构的平房,目前能够达到完好标准的有695座。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近五年的加大了项目投入和自筹改造,共改造604座,泵站面貌有所改善,但一半以上泵站由于年代较远,泵房破旧,很多泵房还刷有毛主席语录,加上地处偏僻,疏于管理,泵站门口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可以说部分泵房不如猪舍鸡窝。

2.1.2安全性能差。在普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镇管和相当一部分村管泵站管理较差,存在机泵房下沉,门窗残缺不全,瓦片摇摇欲坠,墙体开裂,泵房地板腐烂,电机无防护栏,配电屏接线凌乱,无警示标语和无消防设备等基本安全设施的情况。加上从业人员的年龄严重老化,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问题令人担心。

2.1.3 技术性能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泵站设施老化严重,供水能力不足。普查中发现各镇都存在大量老化急需修理的车口,有的进出水池开裂,有的机泵带病工作,全县还有很多泵站仍然使用JO系列的电机和木屏,像双甸三车口电机投运时间为1965年,丰利的土园大车口电机投运时间为1967年这些情况很普遍。二是渠闸不配套,送水能力不足。农村渠道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和农户种植锄草刨土,不少渠深只有一尺左右,有的渠道则宽到可以行船。配套的涵闸,也未及时更换修复,有的闸板关不住水,长期渗水、漏水。还有的地方是渠系涵洞配套不合理,送水不畅,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三是少数泵站存在设计安装问题。比如有些泵站安装高程过低,导致泵房淹水,工作时皮带划水,只好再用潜水泵从泵室内向外抽水;有些泵站施工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产品;个别硬质渠道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达标,常常出现灌水不畅、渗水、漏水和漫水的现象,严重影响正常泵站的正常运行。

2.1.4 提水条件差。部分车口建在三、四级河上,水量少、水质差,稍有水荒就水源紧张,还有部分地区河道内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2.1.5 抗灾救灾能力差。近年来异常天气比较频繁,抗旱排涝救灾必须常抓不懈,现在各镇都按要求进行了物资储备,但是全县的抗旱能力特别是非水稻种植地区的提水泵站还是严重缺乏。出现旱情后只能用用柴油机进行抗旱,使用效率低,抗旱效果差。

2.2 地域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有:一是项目建设的力度不同。有些镇能积极争取泵站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多,农灌设施自然就更好。二是管理的力度不同。站管的泵站由于管理能力强,每年都自行组织泵站的维修改造,而私人泵站和村管泵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拼设备等掠夺性经营的情况。特别是苴镇、曹埠东部和掘港东部地区的泵站以村管为主,普遍存在泵站超龄使用,带病运行等现象。

2.3 排灌管理矛盾比较突出。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县形成了农灌管理的体制多元,为农业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管理中的矛盾越来越多也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2.3.1 职能上下不统一。由于目前农村排灌管理职能全国全省来讲,都在水利部门,就是在南通市内,大部分县农机部门也已经不再管理具体排灌业务,只有如皋与我县依然在履行排灌管理的职能,但由于上下职能不统一,在具体操作时难度很大,国家、省市排灌项目均下达到水利部门,而我县横跨两个部门,不利于上级政策的落实和项目的争取。

2.3.2 排灌成本上涨压力增大。由于排灌的水费具有公益性质,水费的价格要严格审批,不能随行就市,但近年来,水费的成本中的电力、设备材料、维修、人工工资等物价涨幅比较大,成本上涨压力大。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迅猛,劳动力紧张,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电工和管水员工资的报酬远远不能跟上。虽然现在每亩水费中仅人力成本一项就接近水费价格的一半,但还是无人愿意干这项辛苦受气而且报酬很低的季节性工作。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我局和物价局一直在严格控制水费价格的上涨,很多农灌经营主体当年核算亏损,农灌经营陷入两难地步。

2.3.3 管理模式过于多样。由于历史原因,我县的管理体制比较多元,除了镇管镇营外,还有 303座泵站经改制成股份公司 ,138 座泵站改制到个人。其优点是能做到资产的存量盘活和有效使用,有利于偿还部分镇、村债务,集体资产能得到保值增值。同时,私人买断或管理人员参股后,工作责任心加强了,成本核算加强了。特别是排灌公司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化了一整套考核制度,责任、权利、利益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通过运行,我们也发现股份公司和私人泵站也存在出很多的问题。一是经营性和公益性的不统一。尤其在水、旱灾情出现时,个人和公司泵站要承担非水稻种植户的抗旱排涝任务,却无人弥补其损失。泵站卖给个人的个别地方,政府失去了指挥调控能力,这些问题已经出现。二是股权的收益和减轻农民负担的之间的存在矛盾。个人和公司投资于农灌,必然有所回报,但是农民却没有义务为本该政府出资的公益投资买单。目前的情况下,我县采取控制排灌水费的办法,农民负担有所减轻但导致投资不积极,人员不稳定,设备更新慢等问题。三是部分个体泵站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有拼设备和降低服务标准等短期行为,等到设备严重损坏时就甩包袱。四是改革不彻底。有些排灌公司在平稳运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人员的变化,却无法进行明确的产权流动,排灌公司的属性也没有准确定性。

2.3.4 管理手段缺乏,管理力度比较小。全县约有十万亩左右由农户自灌。农户自灌除极少数是由河道里直接取水,绝大部分是利用渠道设施不配套,所引起的漫水和渗水。还有一部分农户名为自灌实为偷水。个别地区一百亩的灌区,只有几户人家要求大泵站灌溉,其余的都趁打水之机,进行“自灌”。增加了泵站供水农户的负担,造成核算难、服务难、收费难等难题,像自灌这种严重影响农灌正常工作的现象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处罚力度,更不用说损坏设备、拖欠水费,干扰滋事等问题了,农灌中所发生的问题由于没有管理手段,只能靠排灌管理员、村干、电工和管水员利用各种关系多方协调解决甚至不了了之,导致工作越来越被动。

2.3.5种植模式多元化,没有规模效益。由于目前农村的种植模式多元,在一个灌区内,既有水稻种植,也有玉米、黄豆等旱植物种植,还有蔬菜种植、瓜果种植、鱼塘养殖等,水包旱,旱包水,送水渠道远,水稻面积却越来越少。水稻种植户有的进行旱直播,有的进行机插秧,加上推广的秸秆机械化还田,这些新的农业技术对用水量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种植模式的多元化,使灌区这个单独核算单位,无法科学合理调度用水,产生不了规模效益,导致灌溉成本升高,为农服务的时间更长,服务也更难。

2.4 投入机制还不健全。虽然县出台的加强农灌考核的意见,虽然明确了各镇要加大投入和加强管理、探索股权流通等方式形成投入机制,但是有些镇不仅没有投入,还要求上交部分农灌水费。虽然向上争取项目能很快的改变农灌设施的面貌,但只有建立稳定长远的投入机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泵站设施的长久运行。

2.5 人员老化,队伍不稳定。目前全县水稻种植地区共有值班电工1585名,60岁以上的有 877 名,占比55.3%。管水员共计3189 名,其中60-70岁的 1678 名,占比52.6%,70岁以上的575 名占比36.3%,甚至还有80岁以上的人员。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有些镇的镇级农灌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力量也较以往有所削弱。管理量的削弱、电工业务素质降低和管水员的老化的直接降低了农灌车口的管理水平,常常出现服务人员流失、工作不安心、不积极、制度执行不力、服务质量下降、农灌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增加,外出农民工存在后顾之忧等一系列现象。

2.6 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农灌泵站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农灌泵站都无漏电保护装置,电泵配电设施严重老化,急待投入改造更新。除了泵站设施差外还存在用电和用人安全隐患,原则上,车口电工需要持证上岗,但是实际情况是既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也进行不了培训。1585名值班电工中,其中有证的只是 771名,占比48.6%。主要的是因为车口电工待遇差,已经很难聘请到合格的人员,同时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却要花费几百元的培训费用,车口电工也比较难以承受。

管水人员大多数都在60岁以上,不好缴纳意外伤害保险,用工风险更大,这也是农灌队伍最大的隐患所在。比如去年岔河一车口管水员在放水开闸时被路上撞伤,头部受伤送至县医院开刀住院,花了好几万,找村与农机站要说法与赔偿 这样的例子全县比比皆是。

3 建议意见和整改措施

3.1 深化改革,理顺关系,统一管理模式。排灌管理必须从制度设计入手,设计和推行符合我县实际的科学、合理、统一的管理模式。由于农灌事业就是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排灌既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政府也无法做到放任不管。因此我局建议由县政府发文,要求各镇必须按照政府主导、分工负责;公益服务;产权明晰和规范管理的原则,把握形势的变化,把握政策界限,进一步做好改革,将排灌管理工作定位到政府的职能工作中来。形成由镇相关部门和村共同参与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相互监督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探讨将农灌的产权明确、产权回购等问题,最终实现产权集体所有,村级具体操作、镇部门管理的统一模式。这样既可以做到统筹规划,又能加强管理,同时也可以利用乡规民约弥补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

3.2 加大力度,重点建设,解决突出问题。针对目前泵站基础设施差的现状,我局建议在继续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的同时,必须加大县镇财政奖补力度。在目前每年进行四十座泵站改造的基础上,再安排200万左右,进行“环境美化、生产安全、提升性能、灌区撤并和提高抗灾能力”的专项改造活动,与项目建设进行互补,真正做到对全县泵站改造的全覆盖。同时改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泵站确权,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及时明确产权。明确改造后的泵站属于集体资产,不留产权纠纷的后遗症。

3.3 充实力量,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农灌工作我局建议一是加大排灌管理队伍建设。规定各镇必须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全职或兼职农灌管理人员,在农灌期间分片负责农灌工作,将农灌管理工作由农机部门管理变成到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建立财务规范管理体系。水费收取必须进入政府会计中心,实行统一监管。建立好完整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三是形成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车口安全管理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形成投入维护机制。对于专项资金要进行专项管理,同时加大投入,形成多方合力,保持农灌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

3.4 进行必要财政补贴,维持泵站的正常运营。由于泵站承担着公益职能,只能保本微利运行,必须进行必要的补贴以缓解成本不断上升和减轻农民负担的矛盾,维持排灌泵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建议一是对车口电工免费进行培训,提高车口电工和管水员素质。二是免费缴纳农灌从业人员的保险,免除电工及管水人员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对泵站更新改造进行必要的补贴。

参考文献

[1]彭辉,仇宝云,董波. 农村小型泵站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江苏水利,2013,09:9-10.

[2]张益民,田谷,曹玉军. 镇江市农村小型泵站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J]. 江苏水利,2010,12:35-36+38.

[3]罗红蔚.江西省中小型泵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水利科技,2010,04:288-291.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