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
2015-05-30臧玉荣
臧玉荣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改为“决定性”,在学界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资源配置中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非由政府发挥决定性作用,不仅是对市场认识在思想上的新解放,而且是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源配置中政府的越位不仅造成资源错配,而且降低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难点在于引导其他重要领域深化改革,其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决定性;资源配置;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6.01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尽管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已经证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正确,成就喜人;但是,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在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方位改革的过程中,党对市场化改革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实践上的不断创新,源自实践的重大理论发展。这一创新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解决我国当前和今后所有问题的关键抓手仍然在于发展,仍然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才能推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一般要求
市场配置方式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派等所推崇的资源配置方式。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自由主义往往盛行于市场体系不健全、自由竞争难以实现的时期;而当经济低迷、市场失灵影响社会发展的时期,对政府干预的呼声自然高涨,所以1930年的大萧条成为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的现实背景。
首先,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有史以来,资源配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在更广义的范围内它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理论界认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方式有两种,即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按其对应的配置主体又可称之为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
一是市场配置。即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鼓励市场形成价格和自由交易,强调效率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二是政府配置。即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资源进行配置,往往采用管制、审批、许可、配额等手段直接进行资源配置。
任何形式的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着资源配置问题。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感叹: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形式比市场配置资源更有效率。
其次,正是由于我国当前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倒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深刻和广泛的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以下称《说明》)中指出的:“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化的改革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几乎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着密切联系。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坚实的政治基础和优势,也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集中爆发的根源所在,更是深化改革、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阻力所在。正是由于市场化的深度改革牵扯面广、影响程度深,决定着全面改革的成败,所以更不能绕着问题走,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才能解决当前经济体制机制中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比如,市场秩序不规范,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等。
2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处理好市场同政府的关系
自有市场经济以来,关于市场与政府何者为重的“两只手”之争就从未停息过。有人奉亚当·斯密推崇的自由竞争为市场经济之圭臬,认为只有经济自由主义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而有的人则认为市场竞争自身是无序的、自发的,市场调节是滞后的,只有加强政府干预才能确保经济社会顺利发展。这两种观点之争本质上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之争。即如何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将两者对立起来,绝对支持任何一方的做法都是欠妥的。很多人认为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实际上正是斯密在《国富论》中用整整一篇的论述清楚地论证了政府的作用,或者说职能。他认为,君主的义务,首在策本国社会之安全,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之暴行与侵略;君主的第二义务,就在保护人民,不令社会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或压迫。换言之,就是要确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创建并维护公共设施及土木工事。政府这三项职能至今仍是各国政府合理性的基础。斯密在论及自由放任和政府不干涉时,并未当成绝对原则。“若一小部分人侵犯天赋的自由权……足使社会全体有蒙受危险之虞,则可以并且应用政府法律来加以抑制。这与政府之为自由政府或专制政府无关。”
政府不可以完全无为,而自由竞争也不是无条件的。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进行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体制处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这同样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正如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的,“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政府和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放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教诲依然深有现实意义。
改革的实践中,无论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都不是万能的。市场运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失灵”都会给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形成改革动力和发展合力。
3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明确提出了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在资源配置这个层面上,就是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第一,现代市场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只有政府才能推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限定政府定价范围等市场无法自发解决的外部政策。
第二,配套领域的改革范围、深度、进程等都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但是,行政手段如何减少,经济手段如何规范,法律手段如何强化,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化改革,难点在于政府配套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只有攻克体制上的痼疾,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激发市场活力,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制度的最大优化。
4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框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决定的。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都只能靠坚持发展来解决。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要求改革生产关系中那些不适应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方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建设中的重要性,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这加大了对非公经济的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发非公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其次,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中那些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扩大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深度和广度。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仅仅是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且会倒逼我国政治体制、社会体制进行改革,最终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了全党、全社会对市场作用的重视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确实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障碍,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经济活力。然而,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深刻认识中国这一最大的实际和国情,贸然照搬西方模式,寄希望于市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所有问题,都将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其他重要领域的改革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具体实践中,应该在更大范围内、更广深度上推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保持国有经济的地位,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