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传输系统设计与维护分析
2015-05-30朱凯飞
朱凯飞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具体的发展,相比于传统技术其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稳定的工作性能,损耗低、频带宽、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传输距离长等,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光缆传输的优点,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探讨光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光缆 传输系统 应用 设计 维护
目前,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光纤传输设备已经逐步代替了有线电视的核心设备。我们应充分了解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运行质量与传送的可靠性得到强有力保障,进而促进光纤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光缆传输系统设计考虑因素
1、光调制-解调方式的选用。目前,国内外有不同种类的光调制-解调方式,其中基带直接光强调制BD-IM方式、副载波预调制-光强调制方式以及脉冲编码-光强调制PCM-IM方式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基带直接光强调制BD-IM方式优点为电路简单,操作与维护方便,投入低,然而该方式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其光源调制特性的线性范围较窄,具有较低的信杂比,并且传送距离受限,广播质量不高。副载波预调制-光强调制方式分为两种,即频率和脉冲模拟调制方式,而脉冲模拟调制方式又分为五类,其中PFM-IM或SWFM-IM方式在高质量近距离传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方式的优点在于系统建立简单,其搭配具有灵活性,设备与系统运行较为稳定,成本低等。脉冲编码-光强调制PCM-IM方式主要是对距离与质量要求较高的传送系统中较为常用,例如大的电信传输。2、系统波长考虑。系统路程长短与运行的可靠性决定了传输系统波长的选择。目前,短波长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开发较早,发光器件的稳定性与线性较高,使用寿命长,然而其损耗较大,因此只考虑在较短距离传输中使用。3、如何选择光终端机。光终端机是光缆传输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主要由发光器与光接收器组成。应从传输方式、系统使用要求、性能指标、功率、使用环境、性价比等方面考虑如何选择光终端机。其中发光器件的选择应考虑发光功率、响应时间、耦合功率等方面考虑,并结合实际传输距离。而光接受器件应从温度特性、造价、暗电流值、频带等方面考虑,保证器件灵敏度与信杂比。4、如何选择光缆。光缆选择主要考虑带宽、信杂比等两方面因素。应保证其线路所包含的整个距离的最窄带宽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并且要保证符合相关信杂比的规范标准。
二、光缆传输系统的维护
1、选择合理的检修设备。光缆传输系统的维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因此其维护必然离不开先进的检修设备。目前,光缆传输系统的主要检修设备包括光测试仪器以及光纤的接续设备。具体介绍如下:光测试仪器又包括光时域反射仪与光功率计,前者又称为光纤分析仪,能够对各点的光损耗、光功率以及光纤长度及其故障点位置进行相应的测量。而光功率计主要是测量各点的光功率以及光纤链路的损耗情况。目前的光纤接续设备有光纤熔接机,该设备的实际应用为光发射机、光缆活动接头以及与光接收机的连接,其连接方式主要为固定连接。其能够自动测量反射损耗与接头损耗光纤熔接机,并显示在检测屏幕上,一旦溶解插入损耗异常,就需要进行修复或者重新切断熔接。
2、做好光缆传输系统定期维护工作。在光缆传输系统的维护中,必须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包括光发射机的电流、温度、电视射频信号、输出光功率和电平电压、光接收机的输出电平以及光接收机的输入光功率等。一旦架空光缆,吊线、拉线出现锈蚀,预留光缆及其外层保护设备损坏以及电杆牢固性受损等,就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此外,室内与低下电缆还要防治被老鼠咬断等情况。
3、做好光缆传输系统的调试工作。光缆传输系统的调试对于光缆传输系统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应在安装施工完毕之后进行。在调试之前,应认真阅读相关说明书,并且做好相关仪器的准备,例如光功率计、电视场强仪等。并且调试工作需要光接收机与光发射机协作完成。此外,调试前应关闭全部正反向发射机电源,并测试每根光纤,如果出现损耗异常情况,就必须重新熔接或者更换相应的光纤。然后将光发射机输出口的活动接头取下,接入光功率计,打开电源并对光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进行检查。调试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调整光接收机输出高频电视射频信号的斜率以及电平,针对出现异常的部分进行调整,然后记录正常的数据,此时就可以开启传输系统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光缆传输系统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其设计与维护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其特点,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维护效率,使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闫军波.浅析光缆传输系统的维修与调试[J].通信电源技术,2013,30(4):150-152.
[2] 王慧玲.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与生活,2011,(21):133-133.
[3] 马健.浅析光缆维护的特点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