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与建议

2015-05-30秦琳刘肖原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8期
关键词:山东省

秦琳 刘肖原

摘要:文章研究了山东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深入分析了该现象背后揭示的融资结构不合理与融资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山东经济实情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山东民营科技企业不合理的融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立足省情,加快创建多层次的外源融资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以实现科技金融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分析;问题建议

一、引言

科技型民营企业又称民营科技企业,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从事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活动,以及实行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经济实体。

科技型民营企业在贡献GDP、吸收当地就业人口以及经济转型增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山东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因资产规模小、抵押担保物少等先天融资缺陷,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缺口大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山东经济的发展。当前该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因此对其进行融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经济潜力,带动当地高新产业和经济发展,对其他省份当前融资困境的破解也有一定的启迪。

二、山东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比重较小

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和创立期间内源融资比高达80%,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虽有降低,但仍达40%,外源融资占比较小,较高的内源融资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省内民营科技企业仍以传统的银行借贷这种间接融资为主。由表1可见,存贷差呈逐年增大趋势,金融机构资金面良好。但现实中民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占全部银行信用的比重不足10%,占其比仅为3.3%的民营科技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外源贷款的情况更不乐观。

股权融资方面,山东板块历来多以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和大型国企为主,而一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很少能上市融资。债券融资比重更是明显偏低,直至2012年 7月,山东省才开始试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为民营科技企业等中小型企业打开债权融资渠道,但因成本和自身水平限制,债券融资明显不足,这都导致外源融资占比过低。

(二)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存在矛盾

表1中逐年增长的银行借贷差佐证了省内银行具有充分的信贷能力,但民营科技企业仍存在很大的融资缺口。在民营企业中,真正资金充足的仅占12%,资金缺乏的企业占到80%,其中严重匮乏者为2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设立仅1年的企业没有一户获得贷款,2~3年的企业有39%获得了贷款,3~5年的企业有46%获得贷款;5~10年的企业有71%获得贷款,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三)对比之下更显融资弱势

民营企业按照经营方向的标准大致可分为民营科技、餐饮、服装及旅游企业等多个类别。对比各融资现状,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类别的民营企业既有融资不易的共性,也存在科技型融资的个性化问题。

三、山东民营科技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

(一)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内源融资严重失衡

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小、多、频”的特点,随着企业的成长其资金需求也在增加,这就形成较大的融资需求。但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大多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抵押担保物相对较少,经营场所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也主要通过租赁获得,其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因而难以通过外源融资取得资金以支撑后续发展,在发展中十分依赖自有资金、企业留存收益等内源融资,使得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深陷资金不足的融资缺口中,无法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二)外源融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遇阻

在山东省外源融资普遍不足和我国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尚需完善的情况下,省内间接融资的发展要优于直接融资,资本市场面上的股权、债权融资阻力较大。

间接融资方面,除表1提到的渐增存贷差和企业资金缺口这一资金供求矛盾外,还存在金融机构倾向放贷于大中企业和已成规模经济的优质企业,而忽视处于成长期的民营科技企业这种借贷结构矛盾;直接融资方面,目前省内民营科技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截止2013年12月共有516家,这其中仅有56家科技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由于融资渠道和企业自身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科技型民营企业难以通过IPO和发债等途径达到公开上市筹资的目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十分普遍。

(三)担保体系不健全,风投与天使投资不成熟

山东省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备,贷款担保并不健全。2014年底山东再担保集团覆盖17个地市,为全省企业提供了909179万元担保额,但省内担保体系仍处发展探索期,在代偿补偿机制、信用评估等方面仍有许多欠缺。同时省内风险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偏小,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机构,风投机制也有待完善,难以满足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孵化需求。如图所示,天使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等经济高度发达的省市,山东省仅居投资数量“其它21%”与投资金额“其它4.5亿元”中很小一部分。

(四)政府融资扶持较弱,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

当前省政府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的各项财税优惠、政府担保、法律法规都有所不足。由于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研发型企业主要靠智力劳动,现行消费型增值税下,不属于扣除范围的专利权和技术转让费占比大、税负高;由政府资金支持的担保较少,传达国家扶助政策效果有限;省内有关融资的法律法规出台较少,目前仅有《济南市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本身也不够全面规范,适用性较差。

四、解决融资困境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扶持方面建议

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从立法、财政、信息等各方面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保障与支持。省政府应不断完善并补充现有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律法规,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科技创新专项财政资金,平等地向民营科技企业开放,助力省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采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起征点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式减轻省内企业的税费负担,帮助企业积累自有资本。加大融资等各类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查询力度,增加关键字查询,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公共信息服务支持。

(二)金融体系方面建议

商业银行可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缩减贷款周期,对一些资信好、成长能力强的科技企业实行贷款额度授信管理,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银企关系。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扶持,继续完善贷款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制,加快发展齐鲁股权交易市场,为非上市企业提供股权交易更便捷的本土平台。加快信托、租赁和典当等多种金融工具在山东的落户速度,鼓励多样化的融资机构面向包括科技型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优质的信贷融资服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三)企业自身方面建议

首先要按照企业制度要求,明确产权界限、规范企业管理制度,适当扩大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完善企业法人结构和治理结构。其次,必须提高信用意识,建立信用档案,重视信用评级工作,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自身资信状况,打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规范经营提高融资运作水平。

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省乃至全国都迫切需要一个健全的融资体系与其配套,以实现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路径”的融资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作调整,未来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边志强.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2]腾杰.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2(10).

[3]胡晟姣,聂鑫.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

[4]董文杰.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山东省建筑业协会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春天的开幕式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