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照亮我们生命的光
2015-05-30易舫李小乐
易舫 李小乐
【摘要】《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的代表作,小说聚焦法国女孩和德国少年的人生轨迹,探索人类本性和科技的两面性。本文主要介绍作者生平和小说内容,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模式以及语言特色,揭示小说蕴含的反思科技、控诉战争、讴歌人性的真与善等多重主题。
【关键词】《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安东尼·多尔;战争;自然
【作者单位】易舫,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小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文化价值观译介科研创新团队,编号:10912-KYTD201508。
圣马洛的潮水起起落落,不断冲刷着柔软的鹦鹉螺。这世上有太多我们看不见的光,却照亮黑暗的世界,传递永恒的力量。美国著名作家安东尼·多尔将这些一一记在《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里,他借助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文笔,打捞起所有值得我们珍惜的美好:无私的爱、人性的善与美丽的自然,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生命的依靠。
一、安东尼·多尔和小说
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1973—)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小说家,作品包括《捡贝壳的人》《关于恩典》等。他凭借短篇小说三次荣获欧·亨利小说奖和其他奖项,并被《格兰塔》杂志选为“二十一位美国最佳青年小说家”之一。2015年4月出版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多尔耗时十年撰写的长篇小说,此书一出版便引起轰动,迅速占据亚马逊和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并持续65周,同年年底又被评为年度最佳小说,并荣获2015年普利策奖(虚构类)。
小说围绕盲女玛丽洛尔的生活经历、男孩维尔纳的成长之路以及钻石“海之焰”三条线索展开。生活在巴黎的玛丽洛尔自幼丧母,父亲勒布朗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当锁匠。博物馆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海之焰”,相传拥有它的人会得到永生,而周围的人皆会遭遇不幸。六岁时,玛丽洛尔因白内障双目失明,父亲耐心地教她盲文,给她买来盲文书籍,并用巧手制造社区模型锻炼她的记忆力,鼓励她勇敢地生活下去。玛丽洛尔虽然不能用眼睛看世界,但她借助手、耳朵甚至是心来感知周围的一切。1940年,战争的硝烟蔓延到巴黎,馆长将 “海之焰”与其他三个赝品混在一起,交给勒布朗和另外三人保管,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真是假。玛丽洛尔和父亲来到圣马洛投奔玛丽洛尔的祖父艾蒂安。德军包围圣马洛,勒布朗预感危险降至,不分昼夜地制作城市模型,并将钻石藏在其中。他将制好的模型交给女儿后,便被纳粹士兵抓走了。失去父亲的玛丽洛尔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中,而是和艾蒂安一起参加法国人民的地下活动,用阁楼顶层的发射机传递情报。此时身患绝症的纳粹军官冯·伦佩尔听闻“海之焰”的传说,为求永生,他来到圣马洛寻找钻石。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维尔纳父母双亡,与妹妹尤塔住在德国西部的矿区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维尔纳修好捡到的收音机。从此,他便经常收听来自遥远法国的广播,其中就包括玛丽洛尔祖父播报的节目。维尔纳对无线电的天赋日益为人所知,他因修好高级军官的收音机得到精英学校的推荐信,而后又通过重重筛选被学校录取。在学校,他承受魔鬼般的训练,并被狂热的纳粹思想洗脑,离妹妹尤塔越来越远。毕业后,维尔纳被分到前线工作,负责跟踪电波清扫秘密发射点。但每一次清除都会带来杀戮,这也时时折磨着他的灵魂。1944年,盟军登录诺曼底,维尔纳被派到圣马洛摧毁传递情报的发射点,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出现交集。维尔纳意外地捕捉到玛丽洛尔播报的《海底两万里》,那纯真的声音深深地打动了他。当意识到这个姑娘正是儿时喜欢的播报员的孙女后,维尔纳决定营救她。第一次,维尔纳隐瞒玛丽洛尔发出的电波。第二次,维尔纳帮助玛丽洛尔逃脱冯·伦佩尔的魔掌。二人一见如故,建立深厚的感情,玛丽洛尔将装有钻石的城市模型送给维尔纳。第三次,维尔纳救玛丽洛尔出城,自己则误入雷区,被法军俘虏,病死在营地。三十年后,尤塔将哥哥遗留的城市模型还给玛丽洛尔,玛丽洛尔取出钻石,将它交还博物馆。
二、独特的结构与优美的描写
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这部小说采用AB—AB的二元对立模式。叙述者在两位主人公之间来回转换,以保持章节的对称。小说一边叙述玛丽洛尔的生活经历,一边介绍维尔纳的成长故事,让读者紧跟两位主人公的成长步伐,二人又因为钻石“海之焰”相聚在小城圣马洛,故事情节逐渐走向高潮。这种二元对立的写作模式使读者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跟随法国女孩和德国少年的人生轨迹,同时也给读者思考的空间,章与章之间的人物停顿间隙可以让读者紧张的心灵得到暂时舒缓。
除了双线聚焦的二元对立模式,多尔还采用“片段式写作”的手法。多尔将整个故事分为若干个章节,每个大章节又包括许多有题目的小节。这些小节情节简练,既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又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这种写作模式既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又符合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支离破碎感。小说中的小节少则四五行,多则几千字,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以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第一章第一节,通知紧急撤离的传单自空中飘下,隐藏在海岸两边的迫击炮蓄势待发。寥寥几笔就营造出战争将至的紧张氛围,让人感同身受。此节又是小说的开篇,给整部小说提供故事背景,为主人公的命运埋下伏笔。再如十二章中“海之焰”一节,作者详细地介绍“海之焰”的形成过程,语言生动且富有科学性,完全可以当作一篇语言优美的说明文。但它又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读者解开钻石之谜,同时深化了热爱自然的主题。
作为一部反映战争的小说,它并没有描写血淋淋的场面,而是用诗歌般的语言讲述平凡的人和事,这也更加凸显战争的残酷。多尔像科学家一样仔细地审视世界,却如诗人般感受自然的一草一木。他借助盲女玛丽洛尔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去感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海边哗啦啦的浪花、从梧桐树上飞下的落叶、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海鸟、形态各异的海螺、清澈如水的月光等。这些细腻优美的描写极富动感,组成一幅幅令人目不暇接的画面。书评人玛莎·安妮·托尔评价小说的语言:“每个字都被打磨得闪闪发光” 。
三、控诉、质疑与赞美
小说再现普通人在战争浪潮中的生存轨迹,揭示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重新反思科技的本质,并深切地赞美自然、爱与善。
在战争的铁蹄下,象征文明的博物馆历经浩劫,无数珍宝被德军抢走。巴黎变成一片火海,圣马洛几乎被夷为平地。玛丽洛尔的亲人一一离去,父亲被抓进监狱,马内科太太被德军残忍杀害,就连多次营救她的维尔纳也病死在营地。而战争给人的心灵留下的阴影也很难消散,艾蒂安是一战士兵的缩影,他始终没有从战争的恐怖中恢复过来,二十年都不曾离开家门。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它也成为战争的帮凶,给人带来伤害。收音机、飞机、原子弹都是20世纪上半叶科技的重大发明,但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发动惨绝人寰的战争。收音机被德国用来制造恐惧、散布谣言,装甲车和轰炸机使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占其他国家。主人公维尔纳热爱科技,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是他被纳粹利用,成为冷酷的杀人工具。科技只是一个客观事物,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善良的人使用它,它便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反之亦然。
战争虽然破坏文明,摧残人性,但是隐藏在人们心底的爱与善却从未泯灭。维尔纳的妹妹尤塔一开始便识破德国政府的阴谋,一直劝阻哥哥去精英学校,即使维尔纳已经被狂热的纳粹思想控制,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对小女孩的误伤使维尔纳自责反省,他最终被玛丽洛尔的真诚唤醒,重新找到人性的善。玛丽洛尔的父亲为保护女儿和看守钻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马内科太太组织法国女性抵抗纳粹,为前线传送情报,体现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维尔纳多次救助玛丽洛尔,二人虽然只相聚半天,却建立深厚的友情,离别时玛丽洛尔将装有钻石的城市模型交给维尔纳,人与人的信任已超越政治与国籍,即使在最黑暗的战争中,人性依然散发出闪亮的光芒。
除此之外,小说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美丽的自然带给人最美好的记忆。躲在阁楼上的玛丽洛尔怀念散步在法国海边的美好时光,她不得不靠《海底两万里》中对自然的描写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她甚至穿过重重封锁,冒着被杀的危险来到海边,只为聆听那阵阵海浪声。自然,让人性得以栖居,让美好永驻人间。“海之焰”是自然的象征,它历经千年,无声无息,流转于凡人之手却依旧保持最美的模样。它源于大海,最终也归于大海。多尔借助美丽的自然来衬托战争的残酷,表达热爱自然,拥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政治主张。
安东尼·多尔如玛丽洛尔的锁匠父亲一样,用生花妙笔与精巧构思为我们建造一座独特的城。那里一片黑暗,布满硝烟,其中的人物虽不幸也大幸,渺小且伟大。黑暗中,光虽然微弱,但一直都在。在残酷的战争中,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那些最珍贵的东西——美丽的自然、人性的善良以及无私的爱。它们虽是我们生命中看不见的光,却悄无声息地照亮整个世界。
[1]任爱红. 善是黑暗中最亮的光芒——2015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评述[J]. 译林,2015(6).
[2]多尔. 高环宇译.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刘露. 战争语境下的成长小说——评2015年普利策获奖小说《看不到的光明》[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