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杂交中籼稻肥料运筹对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分析

2015-05-30朱文惠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8期
关键词:籼稻产量

朱文惠

[摘 要] 近几年,随着机插水稻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插水稻显示出明显的稳产高产性。但由于肥料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特别是分蘖肥和穗肥的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育秧密度高、秧龄短和定量栽培技术的不完善,在种植与管理技术方面较常规人工移栽水稻具有明显的差异。本试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探讨氮肥运筹对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机插杂交中籼稻栽培氮肥运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机插杂交 籼稻 肥料运筹 群体质量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30-01

通过田间机插试验,在施氮量及其基追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的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方法,研究不同的追肥方式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作为分蘖肥分次追施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比穗肥的作用明显;在机插后5-7d和12-15d分两次追施氮肥作为分蘖肥能够显著提高群体茎蘖成穗率、抽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提高收获指数,优化产量结构,提高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的产量。

1 试验基本情况

供试水稻品种为徽两优6号,试验于2011年5-11月在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东风队董干户进行,面积3.5亩。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5℃,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

2 试验设计、实施

试验设总施氮量为13.05kg/667m2,分别以45%复合肥(15-15-15)和61%二铵(17-44-0)为基肥,分蘖肥用含氮量为46%尿素,穗肥用46%尿素和60%氯化钾。具体设置和用量见表1。

采用硬盘旱育秧,每盘落谷密度为75克/盘,5月25日播种育秧,6月16日机插,20天秧龄的秧苗,苗高12.85cm、叶龄2.96、茎基宽2.1mm、百株干重3.178克。实际栽插行距为30.0cm,穴距为16cm,每穴2-3苗;随机区组设计,区组宽4.5m,长41m,区组间作埂包埋双层塑料膜,独立排灌。

3 测试结果及分析

3.1 分蘖消长动态及成穗动态(万/666.7m2)

从表中可以看出,6月16日机插, 机插秧插后30天即7月15日左右达到分蘖高峰,插后二十天即7月5日前后达到够苗期,因此施肥管理既要注意量,又要注重早。

3.2 产量和产量结构(万/亩、粒/穗、克/千粒、公斤/亩)

从表中可以看出插秧后5-7天每亩施10斤尿素,插后12-15天再施10斤尿素,倒2.5叶时施20斤尿素作为穗肥的产量最高达到641.56公斤;插秧后5-7天每亩施10斤尿素,插后12-15天再施10斤尿素,和插后12-15天施尿素20斤,倒3.5叶和倒1.5叶时都分别施10斤尿素作为穗肥的处理六、处理三 ,产量分别是第二、三达到624.11、620.04公斤;而插后5-7天和插后10-12天施尿素20斤的产量都在615公斤以下。由此可以看出插后5-7天和插后10-12天施20斤尿素,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4 结论

通过对该试验的分析,可以看出插秧后5-7天每亩施10斤尿素,插后12-15天再施10斤尿素,倒2.5叶时施20斤尿素作为穗肥的处理既能促进前期分蘖,又能固巩提高分蘖成穗,还能减少小花退化,有利于提高产量;而插后5-7天和插后10-12天施20斤尿素的处理,不利于促进前期有效分蘖的发生,也不利于摇摆分蘖成穗,对产量的提高不利。同时由于今年雨水较多该结果有待下年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高军.杂交中籼稻高产群体质量及配套技术措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2]吴文革,张玉海,张健美,许有尊,何超波,李霞红,徐长斌,李福军,陈学英.氮肥运筹对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01:1-5.

[3]陈刚,吴文革,孙如银,许有尊,周永进.氮肥追施方式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02:78-82.

[4]乔晶.机插杂交粳稻生长发育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D].南京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籼稻产量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方法辨别两种泰国籼稻冷榨米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