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2015-05-30余成斌等
余成斌等
作者简介:余成斌(1986—),贵州盘县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工作,主要研究图书馆学、图书馆情报学。
摘要:大数据作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之后信息社会又一次革命性技术的突破,正将信息社会发展引入一个新的阶段,对社会信息服务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也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在阐述大数据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给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
随着物联网、社交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海量数据的出现将人们拽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大图书馆资源建设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资源服务。而地方高校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相比省会城市高校有所不足,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技术的革新都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图书馆需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用户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建设,以满足当下用户的需求。
1.大数据简述
自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and Company)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1]。之后,一个生产并分享数据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对于大数据这一概念,杨旭[2]等如此定义: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现如今对大数据的定义较多,但一般都认为大数据是指具有数据量大(Volume)、数据多样性强(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和复杂性(complexity) 等“4V+1C”特征。大数据已经渗透到诸多行业,同样也渗透到图书馆,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2.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现状
地方高校是指由省级以下中心城市城市兴办的综合性或多学科性的高等高校,与全国性、部委所属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在办学宗旨、运作模式、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建设方面具有自身的属性与特点。所以,在资源建设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图书馆资源建设差距也尤为突出。
2.1 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与高层次服务需求脱节。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资源涌进人们的生活,随着地方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传统服务手段的改变,图书馆的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集图书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操作技能于一身的高层次人才。
2.2 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按照现代图书馆要求,图书馆除了提供必要的收藏条件外,还需提供人们自由阅读及其他活动的场地,例如提供按功能划分的各种硬件设施,开设功能不同的阅览室。此外,还要有可供作报告、培训、展览等活动的专用场地。
事实上,地上高校无论实在政府拨款额度,还是自筹办学资金的能力方面均大大低于省属及以上大学,地方高校用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经费紧张问题更是由来已久。
2.3 文献资源建设不合理、数字资源重复性大。地方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结构不合理、数字化建设相对落后。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的建设各具特色,为了满足地方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某一方向,采购图书不合理、复本重复、经费使用的不规范,使得馆藏资源质量下降,直接导致了文献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一方面,面对数字资源建设的复杂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购买成熟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权来为高校师生科研和教学提供服务,而这些性价比较高的数据库,如重庆维普的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都有很大比例的重复资源,同时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以及视频资料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性,从而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3.大数据给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的优势
3.1读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图书馆服务中。大数据环境下更强调的是用户的参与意识,大数据的数据来源、服务资源、知识服务能力、服务形式及知识本身都嵌入到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中,并且所有大数据主要是来源于大数据的用户,这必然使得大数据知识服务关注的重心转移或者回归到用户自身的需求上来。
3.2实现一站式资源服务。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更易实现各类数据源的定位和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汇聚。同时鼓励读者开放存取各种数字资源,使用户不仅仅作为资源的接受者和学习者,还是资源的发布者和贡献者[3]。在数据的洪流中,异构、分布及海量的各种数据资源得以汇聚及融合,形成中心知识库,通过预索引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简单、易用的资源发现及获取服务,实现一站式的数据资源服务[4]。
3.3各高校更易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共建,解决目前地方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和平台技术不统一等问题,消除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性障碍。将互联网中的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服务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其服务时间和服务方式有了扩展的可能,可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4.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
4.1 转变管理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数据技术主要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备份技术以及可视化分析技术等,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转变服务模式。此外,图书馆需要的是精通计算机和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数据背景下对馆员的数据处理方面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目前这类人才比较稀缺,这就需要图书馆乃至学校层面上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方面通过对现有职工的在职进修、合作交流等途径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开辟新的途径,采取“不求我有,但为我用”方针,组织开展校内相关技术人才的协同交流合作,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对人才的高度需求。
4.2加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大数据背景下,地方各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可以采取共建、共享的机制来取长补短,拓展资源共享的范围,加深共享资源的深度,从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程度的提升。
4.3 适度调整各种资源的比重。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包括印刷型文献(以纸张为载体,如纸质期刊)、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如缩微胶片)、声像型文献(以磁性材料为载体,如唱片)、计算机阅读型文献(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和网络型文献(以联机方式为读者服务)[5]。
5.结语
数字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催生出“大数据”概念,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至今都还没有最佳的实践可供参考和学习。但是图书馆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就必须先做好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国杰, 程学旗. 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 中国科学高高刊,2012, (6): 647-655.
[2]杨旭, 汤海京, 丁刚毅. 数据科学导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3]张晓林, 李麟, 刘细文等.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9):42-47.
[4]马建玲, 祝忠明, 王楠等.美国高校图书馆参与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21): 77-82.
[5]邱均平. 大数据时代对馆藏资源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 情报资料工作, 2014,37(5):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