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之浅谈

2015-05-30寇奎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8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浅谈

寇奎军

[摘 要] 现有的东亚飞蝗防治技术主要有: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技术。各种防治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化学农药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持效期长、使用量少、成本低、使用简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特点,但其对人畜及其它益虫天敌的毒性相对较高,残留高、污染大,易形成有害生物再猖獗。生物防治是利用虫、菌、鸟类等生物的取食、侵染特性防治有害生物。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选择性极高、可持续侵染、持续有效、对人畜安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其速效性差,防治效果较低,而且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生态控制技术虽然对东亚飞蝗无直接杀伤的防治效果,但通过生态改造可以缩减东亚飞蝗孳生地面积,减少东亚飞蝗食物来源,控制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和数量,是可持续防治东亚飞蝗的有效方法。各种东亚飞蝗防治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才能最终有效控制蝗虫发生,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综合防治技术 浅谈

[中图分类号] S4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81-01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采用不同技术相结合控制东亚飞蝗的方法。

1 生物防治同化学防治结合降低蝗虫虫口密度

通过多年防蝗经验的总结,同代东亚飞蝗的发生往往是高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相伴;同时由于东亚飞蝗的群聚性,在大面积的发生区内,尤其是农田夹荒地、撂荒地只集中在散乱分布的点、片为害。不同代的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有时差异很大,例如本代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大、密度高,由于采取大力的防治措施,使本代残蝗数量少,下代蝗虫发生密度和面积就明显降低。这就要求对不同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东亚飞蝗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化学防治作为东亚飞蝗大发生时的主要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东亚飞蝗虫口密度和数量,而试验和实践表明生物防治只适用于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发生区。针对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结合以上两种防治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可采取生物防治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蝗虫虫口密度。当东亚飞蝗发生密度高、面积大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以期达到迅速灭杀东亚飞蝗、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当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较低、面积较小时,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当东亚飞蝗总体发生程度高,但局部片区发生密度低时,采取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方法;当东亚飞蝗总体发生程度不高,但局部发生密度较高时,采取化学防治定点清除,大面积生物防治控制虫口数量的方法。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在保证有效控制东亚飞蝗虫口数量、减少农业损失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残留、污染等负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的长期安全。

2 飞机防治同地面防治结合保证无漏防降低防治成本

飞机防治东亚飞蝗具有:速度快、工效高、防效好、用药少、污染小等特点,但其受气象条件及环境影响较大,致使因飞行条件限制,某些蝗虫发生区无法进行飞机防治,预定飞防区内某些边角漏防,并且小面积发生区,大面积零散发生区不适宜采取飞机防治。而地面防治具有机动性强、组织简便、防治工作受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在多年的东亚飞蝗防治工作中,飞机防治同地面防治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大、密度高的地区采取飞机防治,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加快防治速度,同时组织地面专业队对飞机防治难以达到的边角、漏防区域进行补防,保证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在东亚飞蝗发生分散、密度较低的区域,采用专业队和农民联合进行地面防治,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防止了资源浪费,同时也节约了防治费用。

3 生态控蝗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实现对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生态控蝗作为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控制区内蝗虫密度,保护控制区内的天敌,丰富其种类,增加其数量,还可隔离蝗区,防止蝗虫扩散为害。而且生态控蝗还可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减轻蝗害、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当前东亚飞蝗发生情况和现实条件下,生态控制必须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和中长期持续控制蝗灾的目标。

首先,在生态控蝗中必须以蝗区植被改造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为重点,重视蝗虫孳生环境的改造,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利用,依据当地环境特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综合开发,在改造蝗区的同时,尽量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隔离重点蝗区防止蝗虫扩散发生,压缩蝗虫的扩散区范围,改造一般发生区和偶发区,减少蝗虫的适生环境,减少蝗虫食物来源,降低蝗虫发生程度、数量。其次,以保护利用蜘蛛类、蚂蚁类、中国雏蜂虻、鸟类等天敌为重点,综合利用其他天敌,创造天敌适生环境,保护沟坎、上坡、高地、树木等天敌越冬栖息场所,使其安全越冬与繁殖,增加天敌数量,创造有利的天敌取食东亚飞蝗的条件,控制蝗害。同时,加强对蝗区生态演变规律、天敌种群消长规律及生态调控技术的调查和研究,注意监测东亚飞蝗虫情变化,适时使用药剂防治。防治时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对蝗虫密度不很高的区域,配合施用蝗虫微孢子虫、杀蝗绿僵菌等对蝗虫防治效果好但对天敌安全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制剂,对蝗虫密度高、面积大,且发生程度急剧上升的区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要尽量使用锐劲特等选择性高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品种,在有效地控制东亚飞蝗虫口数量的前提下降低施用量和使用次数。

结语:另外,注意研究、整理新生态环境下,生态控蝗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种类、特点和发展情况。总结防治经验,试验新型防治手段,着重推广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和必要的化学农药,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跟踪调查本地区因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有害生物优势种群的变化情况,防止其它有害生物种群的急剧上升,在有效控制蝗灾的前提下,长期保障本地农业生产安全,继而推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浅谈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为诗浅谈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桃树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豇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赣北地区景观石榴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浅谈失眠证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