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5-05-30李向斌刘连如屈世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8期
关键词:佳县杂粮产业化

李向斌 刘连如 屈世军

前言:佳县是陕西省主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及外销基地。近年来,佳县持续推进优质小杂粮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小杂粮生产加工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优质小杂粮生产效益的提升和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1 优质小杂粮生产现状

小杂粮是佳县传统种植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全县范围均有分布。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左右,主要有谷子、糜子、绿豆、红小豆、豇豆、豌豆、芸豆、黑豆、荞麦、高粱等。多数种植在山旱薄地上,产量水平一直比较低,目前,以小杂粮优良品种为核心,以双沟覆膜为基础的旱地节水种植技术得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小杂粮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以抗旱保苗为核心,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目的,集成的小杂粮抗旱播种、集中一次性施肥、种子处理等旱地丰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随着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充分挖掘了小杂粮的生产潜力,生产水平、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 小杂粮种植的区域优势

2.1 种植生态环境优越: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土高原高寒冷凉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0℃年有效积温3785.7℃,年日照时数2754.6小时,夏季最高气温38.9℃,冬季最低气温-21.7℃,年均无霜期162天,年降水量428.5mm,光、热、水、气等气候资源完全能满足优质小杂粮生产的需要,昼夜温差大,积累多,有利于生产优质,创造高产。

2.2 自然资源优势:一是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半干旱气候,雨热同季,有大量的不适宜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旱地,坡地,山地是适宜小杂粮生产的优势产区。二是小杂粮多种植于无污染源,工业极不发达地区,生产过程不施农药,化肥,其产品是自然态的,绿色的。三是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而且品质优良,如大明绿豆籽粒大、色泽好、无硬实粒,有“绿色珍珠”之美誉。

2.3 产品优势:小杂粮富含各种营养元素,既是传统食粮,又是现代保健珍品,功能独特、绿色健康,可作为药食同源的重要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2.4 技术优势:长期以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比如:良种繁育、种子精选包衣大粒化、谷子水平沟、垄沟种植技术、豆类双沟覆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2.5 政策优势:在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经费的支持力度上都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佳县小杂粮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6 市场优势:本地小杂粮产区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低,小杂粮生产成本低,价格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出口潜力巨大,有竞争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优质小杂粮认识不到位,市场认可度不高: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优质小杂粮认识不到,满足于现状,特别是当前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口号农业的现状下,发展优质小杂粮在诸多涉农政策,项目扶持,技术支撑上没有更多的倾斜。同时市场上价格优势不稳定,表现不出优质优价,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2 栽培管理粗放:佳县十年九旱,全靠自然降水来满足,自然灾害频繁,又大多选择在偏远山坡薄地上,种植分散规模小,肥料投入小,尤其是有机肥严重不足,加上栽培方式单一,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

3.3 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种植大户也因过高的流转费用和对土地流转纠纷的担心而有投入上的顾虑,土地流转规模小,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少,机械使用效率不高。

3.4 深加工落后产品研发不足:,全县小杂粮加工停留在作坊式生产水平上,没车间没规模,低水平重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行不成名、优、特新产品,从而制约了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3.5 品种多乱杂退化严重,商品质量普遍下降:生产用种多为农户自产自留或相互串换,且同一品种多年种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水平低,商品质量下降。

3.6 市场狭窄,产销体系不健全:没有小杂粮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销售,没有专门储运企业,没办法储存大量原粮保证周年生产;生产与销售脱节,造成生产盲目性大,市场价格不稳;缺乏小杂粮物流结构,没有集散地,加重了加工企业的销售成本,影响了我县小杂粮的产业化发展。

4 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在优势区域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坚持“科学引领、典型示范、区域带动”的方针,狠抓良种统繁统供、测土配肥等关键技术,达到统一品种、统一配肥、统一种植方式、统一病虫防控、统一组织管理,确保增产增效。

4.2 更新观念、树立小杂粮战略思想:尽快制定有利于小杂粮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实现适度发展、规模生产;其次引导农民正确处理质和量的关系,提高商品意识、特色意识,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杂粮品种的种植。

4.3 合理布局规划,突出主产区优势,提高小杂粮的规模生产能力和农民种植管理小杂粮的积极性和生产水平。

4.4 建立优质小杂粮基地,促进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科研创新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商品生产基地、加工开发基地配套模式,依靠科技,立足国内消费,着眼国际市场,实现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增值,稳步推进小杂粮优势产业化进程。

4.5 树立名品,强化优势:要加强小杂粮名品的保护、创新和发展,在明确名品的品种、生产地域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加大基地和产品的包装宣传力度,实施名牌战略。

4.6 建立健全专业组织,适应市场需求: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小杂粮产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护农民利益,不断增强小杂粮产业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佳县杂粮产业化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快乐佳县人
佳县找回“佳米驴”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细粮VS杂粮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