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5-05-30涂小云
涂小云
[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的大国,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16-0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农民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农产品及网络购物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及社会各方面的扶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农村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升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字,截至 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 亿,较2013年底增长188万人。城镇网民增幅较大,相比2013年底增长2929万人。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为28.8%,较2013年增长0.7%,而城镇居民为62.8%,较2013年增长2.5%。[1]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普及率不断增长,但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而且差距在拉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这也预示着农村未来成长空间的巨大。
1.2 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数量激增,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来自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数据显示,至今为止我国已开设3万多家农电子商务平台,其中就包括3000家经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现在就是最受欢迎的淘宝网上,也有约40万个网店在经营农产品,且在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出现了212家不同类型的淘宝村,为农产品的销售开拓了渠道,在网络上的零售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自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河北、河南、湖北等8省的56县中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推动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和多家快递企业布局农村市场,鼓励传统的供销、邮政等实体企业在农村积极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电商或个人进入到农村电子商务,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2 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基础设施有待加强。近几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步加速,但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的计算机拥有量比较少,一般只有比较富裕的家庭且具有一定网络操作能力的年轻人才拥有电脑。而一般农民就算拥有自己的电脑,由于农村网络覆盖面积小,上网也比较困难。
2.2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新技术与新信息的能力,而且大多数的农民对电子商务还很陌生,更不会去运用它。再加上会使用电子商务的人才很少会自愿到农村,这就导致农村极度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进而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推广。
2.3 农村电子商务的信用缺失。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刚刚起步,运用电子支付的方法仍不太成熟,且没有建成并完善信用机制与约束机制,交易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农村网络设施落后、缺乏安全技术,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在网上也会不时出现一些骗子,这些安全问题让农民对网上交易产生畏惧。
2.4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地比较分散,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的分布范围太广,同时由于农村的交通不发达,更加深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难题。到目前为止,许多物流公司的网点分布还很局限,只能发往县级地区,还没有分布到乡镇,尤其是许多偏远山区更是物流公司遗忘的角落,这些地方的农民就算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因为产品无法顺利输出。
3 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开展顶层设计。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开展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科学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要求,目前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道路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物流的到达。同时应通过制定政策支持金融企业向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另外,农民上网的网费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来降低或减免。网络设备费用希望通过商务部门与网络供应商、硬件生产商进行合作,生产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些费用的减少,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农民使用网络。三是提供技术支持。 建议国家加大力度对农村网络进行更新改造,使网络系统有效的升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以确保网上支付的安全。同时引导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扶贫”,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3.2 加强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政府搞好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的普及率,尤其是可以利用移动手机的普及,把电脑与手机移动商务相结合,完善农村网络系统,为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议国家加大力度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县、乡镇、村的农村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各类平台通过建设农业数据库,进行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完整的信息保障,为农民提供可以直接理解和应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地方协调搭建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目前,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国供销系统中率先打造第一家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网上供销社,该项工作正在试点。
3.3 加快人才培养。一是培养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建议政府在各村建立教学点,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电子商务。结束培训,还要积极组织电子商务有关活动,并鼓励农民参与进来。如果农民从电子商务中收获到利益与比那里,就会自己主动去学习,从而接受这种新的商务模式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重点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培训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群体。相对于农民个体而言,他们有更强烈的培训需求、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建议培训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效率,达到培训的目的。三是鼓励进城农民工和当地大学生返乡网上创业。当地政府要引导农村青年和当地大学毕业生在家乡创业,带动当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王小帮,山西临县木瓜坪乡张家沟村的一位普通农民,2006年北漂淘金梦破灭后,带着一台电脑返回家乡创业,主要经营卖土特产的网店,主要以红枣、核桃、五谷杂粮等为主,并获得很大利益。他就是一个农民工返乡做网商非常成功的,成为阿里巴巴上市的敲钟人。
3.4 优化物流状况。一是建立配送体系。政府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手段以及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并积极建立与完善从乡村到城市的集仓储、加工、配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展面向同行业及其他企业的物流运输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农村电子商务解决后顾之忧。二是优化物流模式。为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采取多元化的物流模式,来提升物流配送的能力,减少在流通时所产生的成本。电子商务中发生交易的双方不固定,其中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已经成交的农产品都会由固定的物流来运送;也可以生产企业自营物流,即由农产品生产商自己组建物流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的农产品运输;还可与在乡镇均设立网点的中国邮政签订合作项目,保证商品快捷到达用户手中。像淘宝知名网商王小帮所在的张家沟村,往外寄产品的唯一办法就是找邮局寄送。
3.5 完善法律制度。一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阻碍就是诚信问题,所以要求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并规范市场的秩序。还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确保网络平台上的技术、产品、市场信息都是可靠的。二是促进电子商务立法。商务部应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法》立法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并加以完善。地方工商部门应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本区域发展电子商务法规和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电子商务立法。[2]电子支付交易的诚信存在不够高,交易安全性不够强,法律保护不够广泛等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电子支付方式”来规范电子支付活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商务部办公厅《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