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特效业的梦境与现实
2015-05-30丘雁
丘雁
电影的视觉效果,或称特效,视效,指的是在电影摄制过程中,通过电脑软件由电脑制作的,过于危险,过于昂贵,拍摄难度过大,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或根本无法拍摄的影像,同真人,实景拍摄的素材合成为完整,逼真的画面。尽管大部分特效是在电影拍摄结束后的后期制作中完成,但在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必须做好计划和协调工作,特效总监从拍摄之前就需要同导演紧密合作。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全数字3D电影《阿凡达》全球票房28亿美金改写了历史,数码拍摄和数码放映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在好莱坞,基本没有电影不加特效镜头。1989年的《夺宝奇兵》只有80个特效镜头,2009年的《阿凡达》特效镜头已多达3000多个。不仅魔幻,科幻类电影需要大量特效来创造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影像,增加观众的视觉体验——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只著名的老虎:甚至剧情片,小成本的独立片也需要特效来增加观赏度和节约成本,例如街景上的广告牌,与其花钱制作一块,在电脑上制作、修改往往是更便宜的选择。好莱坞电影尤其是一线大片,电影视效已经占到整个制作预算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比重。“绿屏拍摄”也日益普及,即演员在一块绿屏前拍摄,除了演员以外,其他元素均由电脑制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效行业把电影工业推向一个又一个实景拍摄无法达到的境地,3D和IMAX屏幕的出现结合电脑视效进一步创造了全新的震撼观影体验。从90年代开始,电影行业对视效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成倍出现的视效公司创造出一个个视效奇迹。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全球票房最高的50部电影有49部是“特效大片”,全球电影史上最高票房前十名的电影唯一共同之处便是特效。
与此同时,大型视效公司却纷纷倒闭或宣告破产。《变形金刚》导演迈克·贝创办的“数字王国”宣布破产:Rhythm&Hues由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得到奥斯卡最佳视效奖的同时宣布破产:制作奥斯卡获奖影片《潘神的迷宫》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CafeFX于2012年关门;凭借《雨果》获得奥斯卡奖的德国特效公司Pixomondo被迫关闭伦敦和底特律办公室,
为什么电脑特效在电影行业需求如此巨大且无可取代之际,发展进程却如履薄冰,岌岌可危?这里的原因非常复杂。
第一,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视效软件和大数据传输的成本日益降低,视效工作人员大量涌现,供给商的选择突然从本土扩大到全世界,尤其是独立自由人和第三世界更加便宜的价格,使得特效公司长期雇佣上百名特效师的运营模式举步维艰,运营成本巨大的同时,利润空间缩减,尤其是接到“特效大片”的大单子被迫不停扩招以后,公司往往无法负担昂贵的人力成本而破产。
第二,特效公司还面临来自各国政府补贴的挑战,很多电影特效由于丰厚的退税等特惠政策转到加拿大BC省、新西兰等国家制作。这些因素导致好莱坞流失了很多工作机会,特效公司的利润压力与日俱增,因为只有报价足够低才能同这些有优惠政策国家的特效公司进行竞争。
第三,特效行业的收入基本是按照特效镜头数量来收取固定费用。而特效是电影工业最复杂的部分,是个昂贵的行业,特效公司不仅要雇佣大量特效师,电脑技术人员和协调人员,购买大量硬件设备和软件,调研和开发部门通常也花费不菲。特效公司通常从制作预算中得到一笔固定收入,而如果由于沟通不畅经常进行修改或者后期增加特效镜头,这些多出来的费用往往需要特效公司自掏腰包。
另外,除去固定收入外,特效公司无法从电影成功后的巨额利润中分得一杯羹。举例电影《地心引力》有6名制片人、20名线上人员,175名线下制作人员,530名特效人员,缺少几名线上或线下人员也许不会对这部电影产生太大影响,但如果没有特效,这部电影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一部电影了。
视效管理极其复杂。一个含有视效的镜头,往往牵涉服化道,导演组等各个部门,甚至涉及全世界多个城市供应商的协调作业,大部分奥斯卡最佳视效奖是颁给了创造出“从未有过”的视效体验的视效师,对这些“从未有过”的影像,其实是极难报价的,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调研和开发成本,有时候甚至要改写视效行业普遍运用的软件而达到新的效果,因此即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电影制作人或制片主任,能够看懂电影制作预算的每一项成本,却往往看不懂“特效报价”。
此时,制片人很难在不同的特效公司之间作出理智选择,因为通常应用的“性价比比较方法”无法成立,于是制作费昂贵但视觉效果却很差的影片纷纷出炉,在制作前期,制片人很容易雇佣错误的或者无法胜任的特效公司而导致影片最终效果欠佳,视效公司在报价过程中的价格战又往往搅乱了市场,因此数量稀少的顶级视效师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金字塔底部和中部出现了大量可以随时被取代的普通特效师,这也导致了价格战的无可避免。
谈到复杂镜头的管理难度,不从技术和视觉设计的角度,仅从全球协同作业的流程便可略见一斑。例如奥斯卡获奖影片《雨果》的大部分视效是由总部位于德国的Pixomondo公司制作的,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复杂的特效镜头,起始于纽约的剪辑师交代工作给Pixonmondo公司,然后从纽约的剪辑室将数字文件传输到Pixomondo位于洛杉矶的办公室,然后此文件在洛杉矶被上传到公司的服务器上,然后北京办公室开始进行影像配置,之后上海办公室再基于影像扫描进行建模调整,之后欧洲的三个办公室再基于不同的特长进行工作——柏林擅长视效动画,法兰克福擅长人物动画,斯图加特擅长合成,再之后伦敦办公室将全部素材合成为一个镜头,再传输给多伦多,最后,洛杉矶办公室对此镜头进行审查并做好准备给客户过目。由此可见,特效行业不仅需要有创意,有技术的特效师,还急需特效管理人员或团队,熟悉特效镜头制作流程的全球性,复杂性,能够甄别全球供应商的质量,找到性价比最好的团队,并管理协调全球供应商,以及同导演和制作公司进行有效和无缝沟通。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登台领奖的几位特效师在台上没有讲完话便被背景音乐“强制”叫停,他们“下台之后”即面临公司马上破产的境遇。导演李安在领奖时也没有感谢特效团队,而这部影片如果没有特效则连半成品都不能算。
种种尴尬境地使得整个特效行业被“悲伤”情绪笼罩。
特效师是艺术家,他们推动了现代电影行业的发展并成为不可或缺甚至最重要的电影元素之一,他们促使电影的全球票房成倍甚至成几十倍增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特效行业的种种问题能够得到突破性地解决,特效师们也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地位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