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员育人导师制”下的德育过程的探索
2015-05-30孔庆梅
孔庆梅
【摘要】新形式下,学校基础道德教育重要性日显突出,但成效提高却不明显,急需融入新的方法与理论,本文从全员育人导师制角度对提高德育实效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德育;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承包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我们学校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学校多年没有很好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形式下,德育方式的改进更迫在眉睫。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我校提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管理育人,教育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模式。针对目前学校生源实际状况和教育学生难度增大等问题,与时俱进,改进创新,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明确任务,加强管理,落实学校办学目标,推进我校德育达标的进程。该制度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系统。
一、全员育人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
高中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意义、性质和后果缺乏深刻的认识,有时甚至由错误的认识支配了行动,特别是我现在任教的学校,学生大多都存在学习性障碍,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进生,我校班主任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提高后进生的素质问题,这比其他问题更有重要性和现实性。找后进生转化的方法,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等生,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关键,但是德育工作全靠班主任一人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校采取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组,在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的育人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
二、全員育人导师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方案
与学生平等的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但要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教师把握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妙用心理效应,排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自己承包的学生充满爱心,要了解指导学生的状况,建立学生情况一览表。例如:年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爱好等等。导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承包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一位法国作家曾写过一则寓言,讲南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行人把衣裹得紧;南风徐徐,使人自觉把衣脱掉。这一现象称为“南风效应”。“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要想别人接受你的行为就要先让人家接受你的为人。导师如果一开始就摆出一幅北风的面孔,对后进生进行训斥、责备甚至挖苦、讽刺,很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转化工作的开展;而导师若避开问题的实质,平时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并通过语言、眼神、表情、行动等将自己对学生的高度期望表现出来,使他们需要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就会在心理接受导师,继而接受导师的做法和要求。
(二)、以“参与式赏识教育”为指导,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
“赏识教育”理论的实质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德育要有实效,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参与式赏识教育”是指德育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德育的形式要让学生接受、德育的成效要让学生认同。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理解、肯定、支持、鼓励、激励,在参与中走向成功。近几年来“参与式赏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纪律教育,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使我校的德育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例如,我校实行值周班,就属于让学生自己通过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成自己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校领导、班主任及教师就需要给与支持、鼓励和指导,达到无形的育人目的。
在自己承包的学生中,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找出后进生的“闪光点”,通过正面激励,使他们的“闪光点”不断扩大,最终扩大为“闪光面”,从而达到了转化的目的。我们应当多给学生提供和创设一些参与活动、锻炼能力的机会,肯定和尊重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滋味。虽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应该同样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参与中,在老师信任的目光和集体的鼓励中,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驱动力。
(三)、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年级组长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其次,建议能与学生家长联系,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两周至少与指导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三,每周导师至少到所“承包”的宿舍走访两次,及时了解学生在宿舍的生活、纪律情况,并且可以从宿舍管理员和生活指导老师那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督促学生维护好宿舍卫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
总之,建立和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旨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新的时代赋予了德育新的内涵、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在德育过程中适时的运用新的教育手段,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共同探索吧!
参考文献:
[1]王晓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教师专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
[2]姚小林.《心理效应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妙用》.基础教育.2007年10月第167—168页
[3]张学岚.《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考》 2012 年 – 总第41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