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欺负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2015-05-30闫利香

求知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策

闫利香

摘 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交往需求的增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经常会发生打人、骂人、咬人、说脏话、叫别人的绰号等欺负行为。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了一些纠正欺负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幼儿欺负行为;原因;对策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与人交往机会的越来越多,他们在交往中遇到的矛盾和争执也越来越多,有些幼儿常常成为被欺负者,而有的幼儿常常成为欺负者。欺负行为会给幼儿的身体或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有研究发现,经常欺负他人的儿童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儿童的4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的欺负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一、幼儿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

国内外有关欺负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大多数研究也证明了儿童的欺负行为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年龄越大欺负行为就越少;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产生欺负行为;女孩更多地表现出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男孩更多的是身体欺负。

纵观整个幼儿欺负行为研究,可以发现幼儿欺负行为尝试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生物因素。如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占50%[1];还有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欺负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使得部分幼儿容易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从而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倾向[2]。其次是家庭因素。在欺负行为中,遗传占50%,而这50%中又有一部分是孩子与家庭有关。幼儿模仿力较强,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习得了欺负或攻击性行为;研究表明,家长对欺负行为的态度及干预方式与儿童欺负行为呈显著相关[3];另外,家长过分地娇惯纵容也容易培养出高攻击性儿童,如对孩子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从不控制孩子的任何行为,让其为所欲为,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二、 幼儿欺负行为的特征

1.幼儿欺负行为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幼儿早期就出现的争吵、打架、说谎、骂人等行为越来越明显,而且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4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等表现得大致类同,但是4岁后,男孩比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要多。研究表明:如果幼小时期攻击性强,那么孩子到成年后多数也富有攻击性,其中男孩比女孩表现的更明显,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行为,大多数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的欺负行为,其中男性高于女性[3]。对于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与传统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即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把欺负行为往往看成是男性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社会所认可、所接受、应受到鼓励的,而女孩的欺负行为则为社会所否定,受到抑制和惩罚。于是女孩自小就逐渐学会抑制欺负行为,而男孩却毫无顾忌地表现欺负行为[4]。

2.幼儿的欺负行为具有模仿性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模仿来的,所以孩子的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哪一方面孩子都会模仿学习,而且模仿得很逼真。所以不难得出幼儿的欺负行为也具有模仿性。目前,大量的电视、电影、录像片中的武打、凶残情景等暴力情节,会引诱儿童模仿打斗、表现凶残、情感冷漠、行为失常等,甚至去攻击人,因此,给儿童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样例,不仅会增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而且还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甚至会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上。

三、幼儿欺负行为矫正的方法策略

针对幼儿的欺负行为一定要加以管制,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欺负行为“视而不见”,无论多么温顺的孩子在偶尔获利后也会变得专横起来,所以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老师和家长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帮助幼儿纠正。如:一旦出现骂人、打人等就立刻给予惩罚,绝不能姑息迁就,必要时可以采取某些强制手段,比如取消他们的某些权利或适当地给予某些限制。

1.重视家庭教育环境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比如,家长应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生活在有良好家庭气氛环境中的孩子,其欺负行为会大大减少。其次,随着多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幼儿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多媒体在给孩子带来视觉新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一些暴力行为的镜头都给幼儿提供了欺负模型。家长还应该净化幼儿所观看的电视节目及网络新闻,尽量避免幼儿长期观看带有色情、暴力的镜头。最后,家长在教育中应多用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话语,而有些家长则会使用一些错误的观点教育孩子,甚至会对孩子说“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还回来”类似的话,这样更增加了幼儿的攻击欲望,使他们认为这是合理的行为,殊不知这样教育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负责的。

2.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倾听、谦让、帮助、分享、合作等,这些都是从积极的角度防范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让幼儿园中的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视而不见”有意予以忽略和不加惩罚,而只奖励那些亲社会行为,如分享玩具、合作等,两周之内,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儿童之间的身体攻击和语言欺负行为。几周下来的继续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攻击的频率。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在父母、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下通过模仿、认同、内化等心理机制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品德陶冶具有重要意义。

3.注意成人的输导方式

不论儿童中出现什么行为问题,进行疏导解决方式的基本原则都是要接触儿童,即在情感上爱儿童,又要控制儿童,即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通过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内化为儿童的自觉行为,抑制攻击性等不良行为。

一般常用的控制方式有强制、引导、爱的收回三种。强制包括惩罚、批评、剥夺儿童的某些权利等,引导包括说理、表扬、指明行为的后果等,爱的收回包括暂时孤立儿童、不理睬儿童、表示失望等。这些控制方式的实际效果是很复杂的,它与父母、教师和儿童原有的感情基础相关,感情基础越好,效果越佳。

五、总结

国内外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很少,如何加强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减少他们的问题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意义非常重大,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 燕.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3]薛凤娟.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12).

[4]顾裕萍.大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评价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05).

(作者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