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下,经典阅读的生存维度

2015-05-30李英珍

出版广角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典图书

[摘要] 究竟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阅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经典阅读风靡的今天,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经典阅读,而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尤其是经典出版应该如何发展,这更是值得出版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经典;图书;阅读价值

[作者单位]李英珍,河南师范大学。

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股阅读经典的热潮,时至今日,经典阅读、经典文化依旧方兴未艾,始终是出版界、文化界乃至教育界探讨的焦点。自从《百家讲坛》一炮打响之后,经典阅读更是风靡至极,一时间经典不断被重印、再版,各种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层出不穷。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连续两年在世界读书日推出了“阅读经典·收获正能量——打造一生的读书计划”阅读好书活动,为读者精选优质图书,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众多著名作家也纷纷推荐经典之作,引导读者参与经典阅读。究竟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阅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经典阅读之风在出版界风靡、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非常有必要深刻认识经典阅读;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当我们的阅读媒介变成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时,传统的纸质书籍尤其是经典出版应该如何发展,这更是值得出版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经典的内涵

关于“经典”,我们可以从词源学来认识其意义。“经”,有两个意思,一是“治理”,二是“作为典范的书籍”。“典”,在《说文解字》中有记:“典者五帝之书也。”同时又记:“典者大册也。”由此可见,“典”的本义指的是“重要的书籍”。“经”和“典”被后人合成一个词之后,其意义不言而喻——重要的书籍,重要的书籍不少,但并非所有重要的书籍都是经典。经典是指在古今中外各知识领域中最具有原创性、奠基性、指导性、权威性的著作。一个得以流芳百世的人,固然有其过人或者伟大之处;同样的,一部书籍,能成为经典,肯定有其与众不同之处。经典,毋庸置疑,是经过了历史淘洗和时间筛选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包括文化的局限。经典作品,无论是其语言、内容,还是思想,都具有和一般文本不同的广度和深度,这与众不同的广度与深度,使它超越了时间、空间、文化的局限,被一代代地流传,植入人的内心深处,终成经典。

经典图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超越性。正如上文所说,它的内容具有超越性,是与众不同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哪个民族的、哪种文化背景的经典作品,它所关注的内容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它涉及的内容所折射出来的,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具有共性的。这些内容关乎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的本性的东西,是对人的生命、人性的根本的观察、剖析、理解、领悟,是一种智慧的结晶。这些经典作品,从本质上关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涉及的一些永恒的价值和主题,比如对时间的思考、对生死的感受与理解、对人本性的剖析。这些价值和主题,是永恒的,从古延续至今。古人对这些价值和主题进行了深刻的体会与思考,浓缩成文字之后,流传百世,当我们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时,我们能够跳脱时空的限制,通过这些跨越千百年的文字与古人进行“交流”,在思想上达成共鸣。这就是经典图书内容的超越性,这些内容里承载的流传千年的价值及主题的高度与广度,是一般图书、一般文本所难以达到的。

与此同时,经典图书传达的思想和智慧不是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层次上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不断升华。这些流传百世的经典作品,不是简单地传播一种信息或者教授一些知识,它们提供给读者的是养料,是粮食,是成长的空间。这些经典图书传达的智慧和思想,会随着人的阅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升华。

二、经典阅读的价值体现

经典是文化之母。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厚实的历史与文化。我们要了解历史,传承并发展文化,都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日日诵读经典,我们才能得到启迪,才能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

第一,阅读经典是快速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吸取思想精华的路径,它能够拓展人的“心灵空间”。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谓“巨人的肩膀”,就是包含在先前科学大师经典著作中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经典阅读必不可少。由于经典作品具有文化的积淀性以及内在的超越性,我们可以通过经典阅读迅速、快捷、经济、高效地获得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使自己从一个脆弱无知的人,变成一个能够摄取、鉴赏并且创造文化的强者。经典描摹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着复杂的人性;经典蕴藏着各领域伟人、专家的思想文化精髓,体现着社会的进步。总而言之,经典包含许多人类的睿智,我们可以在经典阅读中经历前任的、我们未曾有过的生活,去了解各种人物的复杂心理、情感与个性,去体验自然、生命的发展变化,去获得经过时间和历史淘洗后所积淀的文化与思想。

第二,阅读经典是文化传承、创造的必要手段。“写下就是永恒”,这是葡萄牙作家佩索阿在《惶然录》中的一句话,但笔者认为,“写下”虽然是永恒的条件之一,但其实笔者认为在永恒里,“阅读”更关键。阅读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能让我们获取知识、吸取精华,而人类需要发展,对知识和精华的吸取又是必不可少的,唯有人类的进步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与文化,人类的文化才会得到传承与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第三,对于个体而言,经典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经典作品不仅是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的经典。我们若能经常诵读经典,耳濡目染,即便不能出口成章也会被经典作品的文化韵味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词汇,增强我们的文学底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经典阅读不是知识性阅读,更不是信息时代的“资讯阅读”,它是一种理解性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转化、分析、概括、分类、推断,阅读经典能够提高我们的理性思维以及体验感悟能力。我们能够从经典作品中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美,比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等。我们阅读经典,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用体验感悟的能力,去品味作品的情感,揣摩字里行间渗透的各种美,最终通过经典阅读提高我们的审美境界。

三、如何实现经典阅读价值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传播渠道的快速便捷与畅通,使得外来文化、新新文化迅速“围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产品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微时代”。人们也由此进入一个读图、读标题的“资讯阅读”“信息阅读”的“浅阅读”时代,浮躁、功利的风气盛行,人们难以沉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大学图书馆、省图书馆等文献借阅排行榜上难觅经典名著;书店打折最多的也是经典名著。此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的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调查在网络走红,该调查对近 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去经典化”已然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经典作品的价值,也在这种“去经典化”当中慢慢被隐藏起来,甚至被大众遗忘。引导大众发现经典阅读的价值,并且实现经典阅读的价值,是一个出版人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在‘浅阅读盛行的今天,怎么吸引人们阅读经典,推广经典,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一,用时尚的形式做古典的内容,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经典太深奥,经典太难懂,相信这是众多读者较少接触经典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典作品,尤其是古代经典,容易让现代人产生距离感,只有消除了这种距离感,才能拉近经典与读者的距离。很多出版人都认为经典需要普及。普及,顾名思义就是要用通俗的语言、通俗的方式让读者接受。深奥的科学需要普及,因此有了“科普”一词,同样的,经典也需要普及。现代科技催生了形式多样的阅读工具,出版人应该敏感地捕捉这些机会来做经典阅读。用时尚的形式来做经典的内容,当前最受人瞩目的非跨超本《红楼梦》莫属了。跨超本《红楼梦》是一部纸质口袋书,它已经实现对纸质口袋书、iPhone、iPad、Kindle、Android智能设备以及Google Glass等6类阅读终端的覆盖,其中把Google Glass应用于经典读物,在全球罕见。超跨本《红楼梦》仅巴掌大,全册1厘米厚,它对《红楼梦》进行全新编创,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对传统、深奥的原文进行注解,还嵌入由文学语言创意延伸出来的动画、音乐、游戏等多媒体,以及中国经典文化的各类知识链接,这些内容可以通过任一款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阅读。通俗地说,用户只要扫描一下二维码,或者用“谷歌”眼镜拍一下,便可以欣赏到“红楼梦”里的故事动画。跨超本《红楼梦》这种全媒体的展示形式,减少了原著中晦涩难懂的语言带给现代人的阅读障碍,极大地扩展了经典阅读的空间。

第二,多方合力,推动精品阅读。经典阅读,其实是一种精品阅读。但是,目前出版市场上经典作品的版本非常多,鱼龙混杂。在当当网上输入“论语”进行检索,就有30多个版本的《论语》,更别提对《论语》的解读书籍;输入“诗经”进行检索,其版本远不止30个,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选本太多,有好的也有粗制滥造的,客观上说粗制滥造的多。粗制滥造的文本必然会伤害经典,伤害读者的阅读体验,这只会让读者迷失在经典作品的茫茫选本中,甚至放弃选择经典作品。面对经典出版物鱼龙混杂的现状,要实现经典阅读的价值,出版人必须主动介入到高品质阅读文本的推广中。首先,借经典研究学者之力,为读者推荐经典选本。经典研究学者属于经典领域的专家,有深厚的造诣,由他们推荐遴选的经典选本会更专业可靠,且经典研究学者具有较高的权威与较大的影响力,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广经典阅读,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出版社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往往只是对经典做重印或再版,较少重视经典研究学者的力量。借助经典研究学者的力量,举行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也是经典阅读推广的路径之一。其次,教育机构、出版社共同合作,力推经典阅读进校园。校园是传播经典国学最理想的场所,想要推广经典阅读,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出版社就不能忽视校园这一重要场所。近几年,在多地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校园里诵读国学经典已蔚然成风。除了选购市场上已有的经典国学图书,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校园甚至与出版社合作,新编适合当地特色的经典国学教材,如2014年10月推出的上海市的国学经典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该套教材由市教委组织各方面专家,委托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编写出版。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也是上海市小学语文配套音像出版物《古诗诵读》的出版方。该社社长夏德元介绍,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的工作,于两年前开始。编写组汇集了精通文史的高校专家、教学一线的中小学特级教师、教研员等,加上编辑、光盘诵读者等参与者,人员有近百人。教育机构、出版社共同合作,无疑是推动经典阅读,实现经典阅读价值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第三,开展多种活动,普及经典阅读。鉴于经典阅读语言晦涩,较难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有必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广普及经典阅读。如2014年,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精神文明办、成都市语委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了成都市2014年少年儿童经典学习展示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中国少年说》诵读表演、《弟子规》计时接龙,还有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陈岳分享了经典阅读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主办方还邀请国学专家在成都购书中心举行开放式讲座。还有近年来关注度非常高的综艺节目——谜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这虽然不是直接与经典阅读相关,但其活动形式也非常值得经典阅读推广借鉴。相信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能够推动经典阅读的推广、普及,从而实现经典阅读的价值。

[1]孔令燕.当经典邂逅数字——从《古炉》版权“一女二嫁”谈起[J].出版广角,2012(2).

[2]徐升国.阅读的未来——数字化时代阅读大趋势[J].出版广角,2013(6).

猜你喜欢

经典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