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与主体情感的表达
2015-05-30周红
周红
【摘要】好的绘画作品是有情感的。绘画情感与其他情感不同,它是具有审美的情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特定审美态度,而这种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绘画创作情感是艺术家自我的情感,同时也是人类在一些特定的因素里所产生的情感,它是有形式的情感表达。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关注现实生活,品位生活、包揽天地间的万般风情。从而使绘画创作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化。在当下文化相互渗透的时代,也是中西文化的磨合过程,既要思考国际时下的艺术样式,又要坚守民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情感;生活;时代;绘画
在当下,是一个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不同题材体现不同的审美情感。艺术家通过对历史的理解、体验,创作一些重大历史题材,这样的历史题材的创作,是需要几代人来完成,这些历史题材作品能够体现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在当下的绘画研究中,不仅仅是要对创作实践进行研究,还要多关注课题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像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有部分人认为他们的作品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然而为何到今天他们的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呢?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当前很多画家在创作中有意回避重大历史题材,去表现个体的心绪情感,沉浸在个人生活圈子中,这种创作固然自由,然而,也导致部分画面矫揉造作或过于浅显而无故事情节作为支撑。还有部分画家仍不遗余力地充当西方现代派大师注脚,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出对成功画家画风的追随。对于绘画创作而言,生活使我们思想得到成长,而这种成长也表现在艺术家绘画创作中。它引领我们选择题材、表达情趣和感受;它是艺术家表现艺术共性的基础,又是艺术家表现个性必备条件,从绘画理念到绘画意境,从观念到表现手法,乃至创作材料的选择,都是有讲究的。总体而言,大自然也有情感上的差异,北方的艺术情感整体而言是张扬的,由于这种恶劣的地域特征逼人去抒发,去释放。黄土高坡、冰天雪地、戈壁千里,或是伟岸、或是豪放。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沈雁冰的《白杨礼赞》。
曾经有一位理论家说过,传统与现代区别在于自然的山山水水,是时代造化的结果,绘画创作与生活情感间关系是一体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和价值观都在发生改变,时代的要求也在向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今天艺术家们的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他既要保留文化根本元素,又要横向综合西方绘画领域提出的新问题,并在抉择中体现出世界绘画的共同趋势;同时建立自己新的艺术审美价值体系。这种艺术功能与创作理念的转变,也必然引起对绘画创作与生活情感关系有新要求与新认识。
一.更新观念,思想解放
艺术作品不是凭空的,它首先是扎根于我们的生活的土壤中的。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情感的再现形式。在表现手法和创作观念上,中国绘画都基本上是深深根植于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当下,我们并不是缺少有聪明才智的画家和有各自表现方法的艺术家,也许我们最为缺少的是有深厚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画家。如今很多画家只是为了迎合、讨好、某个展览进行创作,看着个别评委画风选择作画的语言等等,这种世俗化的画家很多时候是没有自我的存在了。尤其是获奖后,不敢再创新,就原地踏步,思想也就被禁锢了。有部分人从功利的目的出发求新求异,注重画面纯形式感,最求展厅效应来达到刺激媒介的最终目的,这种表达很多时候很多艺术家并不是由衷的,而是一种迎合,希望得到某些所谓名家的赞许,这种目的的驱使,使得很多创作者背离了心灵的初衷;此外,也有部分画家由于有了市场的认可而沉迷其中,不想再去思考和创新,一个面貌死守到底。因此,为了市场他们即使成为工匠也无所谓,这样就无创造力可言。艺术的源泉应该是来自于极其强烈的,不可遏止的情绪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这种由人本体最初衷生发生的情感,加上慎密的理性构思相结合,才能达到绘画的最高境界,绘画作品能否打动与生活一样,靠的是情感而并非他物。在绘画创作中,通常需要有一个清静之心和平和之心。清静能去除急欲与烦扰,一心一意地乐享笔动墨韵之趣;平常之心可让我们尊重理性的同时也尊重感性,面对功利而不急于求成,以轻松平静的心态在创作的过程之中流露心迹。这样的作品流露出一种安静和谐的静态美。
二.体验社会,体验生活的真诚
感情来源生活实践,在创作中画家要深入到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扎根于生活的土壤里,感受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关注现实生活,体验各种生活情感,从中获得精神体验,获得创造的感悟。
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画家需要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感受自然、社会,从而对自然和社会题材进行理性选择,再酝酿主体情感,最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有爱、有恨、有喜有忧,总要有感而发。这样就能把绘画创作与主体情感很好结合,创作出精品。
参考文献:
[1]《现代欧美名家图形设计》钱凤根 编著 河北美術出版社
[2]《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福建美术出版社
[3]《石涛画集》孙志华 毕景滨 编著 荣宝斋出版社
[4]《中国山水画技法学谱》何延哲 著 天津杨柳青画社
[5]《我读石涛话语录》吴冠中 著 荣宝斋出版社
[6]《笔墨十八论》李东旭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7]《名画赏析》王 舒 著 中国书画报 04——5
[8]《艺术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审美的人》(美)埃伦.迪萨纳亚克 著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