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迥异俄罗斯
2015-05-30杨蓓蓓
杨蓓蓓
伊利亚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大二的学生。见面之前,他刚刚结束《中国概况》的考试。这是一门专门给留学生开设的课程,也是伊利亚重修课中的一门。他重修过五六门课程。其中有两三门是因为没有去考试,还有两三门是考不过,而《中国概况》就属于前者。
四年前,伊利亚考入俄罗斯一所大学学习历史,在俄罗斯上了一年半的大学之后,伊利亚感到有些厌倦,于是,2011年来到了中国。“我想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不一样的文化,但是我又觉得欧洲跟俄罗斯差不多,中国很有趣。”
伊利亚中国之旅的第一站并不是北京。在厦门大学,他度过了最初几个月的时光,在那里学会了中文。那段时间,除了平常的课程,他还学习了新疆舞。“跳得不好,但是认识很多人,很热闹。”在那里,喜爱中国文化的他甚至学会了一些中国红歌,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待了一个学期之后,没得到厦门大学的奖学金,伊利亚决定来北京。他申请时,北大清华已经结束了录取,而北师大、对外经贸等大学还在招生,根据学校排名,伊利亚选择了北师大的国际贸易专业,他对这个感兴趣。
来到师大,伊利亚先上了一年的留学生课程。上大二后,他开始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中国的教育方式和语言习惯迥异于俄罗斯,伊利亚很苦恼。“上课听不懂,作业也不会,经常这样。”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向中国学生请教,中国学生也乐于帮助他。到期末,有时候一周要交好几份作业,通宵也在所难免。“不过这样效率很低,我尽量选择白天把作业做完。”
“有些问题可能中国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而留学生却不懂。”伊利亚比较喜欢那些单独给留学生留作业的老师,“中国的作业有时候太难了。”
众多课程中,伊利亚最喜欢一门公选课——生活化学实验。因为能在实验室做实验,而不用一直坐在教室里上课。此外,他还在课余学习跆拳道。“只要不是让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都喜欢。”伊利亚笑言。
到了每学期末的考试周,“我都害怕想起一共有多少门考试。”伊利亚皱着眉头做了个搞怪的表情。他喜欢提早开始复习,比如这次要补考的中国概况,他两周前就在准备了。伊利亚很喜欢教中国概况的老师,“他会考虑怎样讲课才对学生有帮助,不是只念PPT或者课本。”中国概况的考试很“中国”,答案基本都是课本上原封不动的内容。在俄罗斯,则常常是老师给定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演讲,就算是期末考试了。但像这样中国化的考试,伊利亚并不排斥,反倒认为这对他学习中文有帮助。
伊利亚坦言,自己专业课90分以上的没多少,有不少科目都考得不好。甚至政治经济学、高数这些课程他都挂了。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唇齿相依,对此,伊利亚也感到无奈:“如果我用很多时间来学中文,我专业的东西就会学不好;如果我完全花时间学专业,那我中文又没办法提高。”
也有一些老师会认为伊利亚比较认真,每节课都来,因此会帮助他尽量及格,不过多数科目他都能考到七八十分。国贸的课程有的使用双语教材,因此当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放在一起时,他常常更青睐于后者。
“我不是很在乎考试成绩,和中国学生差距太大,语言也不熟练,能得六十分就已经很好了。”伊利亚说着哈哈笑起来。
课外,伊利亚参加过留学生之夜、俄罗斯中国旅游文化年等活动。留学生之夜是学校同志留学生们参加的,那一晚伊利亚玩得很开心。而参与中国俄罗斯文化年的活动,则是通过俄语系几个同学的联系。
从大一开始,伊利亚就在校外兼职。他曾经在牡丹园做外教,教小朋友学英语数学绘画。另外,还一家名为NHN的韩国公司做俄罗斯市场研究。
这学期他则自己在新松公寓开设了俄语教学班。今年四月,他先在北师大校内论坛蛋蛋网上发帖子,之后又在学校发了一些广告,开班招人。之后有六个学生报了名。一个文学院的比较文学专业博士、一个韩国人、一个美国人,然后其余的都是中国人。每周六日下午四点在新松公寓公共教室上课,一共上4个小时,每个小时20元。但现在因为到期末了,所以课程也停了。“我和他们都有收获,我学中文,他们学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