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之再研究
2015-05-30李文亚
李文亚
摘 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在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普修教学和基础武术教育之间脱节,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资料等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些武术普修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以便解决面临的问题,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武术普修;教学内容;理念;措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育在综合国力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党和国家特别重视教育现状。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作为承载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了《体育》,丰富了以往的体育内容,同时也使传统的武术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我国普通高校相关负责人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完成武术普修课程改革,以此促进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工作的进程。
一、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朝着协同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教育应当培育综合型应用人才。另外,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合理科学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武术普修课程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便会对社会教育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武术普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为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1.武术教学内容复杂,缺乏科学的学习理念
武术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学科中的必修项目,大部分普通高校都是采取普修课的形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步拳、少年拳、初级三路长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初级剑及其初级棍等内容,这就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武术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根据教学课程的学习大纲所示,武术普修课程的学时一般为七十二个小时左右,教学时间通常在本科课程的第二学年。由于武术普修课程包括很多项目和要领动作,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动作太复杂,难以学习,还有些学生认为武术普修课程的内容只是所谓的“花架子”,只是表面的展示动作,没有实质性的防身技术,实际应用的效果不佳,脱离实际生活,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2.武术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根据调查显示来看,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普修教学课程都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大量的动作要领注入学生的头脑中。但是,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当做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而已,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只是单方面地接受陌生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肯定会感到无聊,甚至有可能产生厌烦的态度。因为这种“填鸭式”教学是把老师当做一个主体,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成为被动接受和学习的客体,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如果不改变这样的课程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方式改变的重要性,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空间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3.武术普修课程考试体系
当前我国武术普修课程的考试主要以武术技能为中心,而武术技能的内容通常就是老师上课所教的武术套路,并且武术套路的比例在整个武术考试中占据70%左右,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就受到约束,因此武术普修课程的考试体系存在缺陷,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发挥。除此之外,我们要明确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熟练的武术要领和武术套路,还要重视武术人才的培养,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武术课程的学习。
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试体系中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在教学工作的改革中要注意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摆脱落后的武术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要结合新课改的目标,掌握武术的技能本质、规律,还要考虑到要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增强武术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应用性,另外我们还要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武术动作要领,并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建设出一种新的考试体系,要求这个体系能够展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
1.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对武术普修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革,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偏向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掌握基本的武术学习理论、武术动作要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学生防身、健身的基本动作。此外,新的教学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武术学习习惯,并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2]。另外,在一段武术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还会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探索武术学习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武术运动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武术来防身、健身,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武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武术学习的兴趣。最后,在课程学时方面,武术普修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每周两个学时,还要保证长拳、棍术、太极拳、剑术提前完成,剩余的时间则是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编创武术动作,以便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中注重动作攻防含义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的,每一个动作套路都有一定的攻防技击性,所以,老师在武术教学中要讲明白攻防的含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来巩固必要的武术要领动作,提高学生对攻防能力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长拳动作中有一个武术名称为“弓步冲拳”,这个名称就有着丰富的攻防含义,上步格挡是防守的动作,接下来的弓步冲拳是进攻动作,再后面的推掌是进攻性的动作,另外拦雀尾的捋,可以在对方袭击时,顺势将其向后捋引进落空,使其摔出,这便是武术中的借力打力[3]。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在课程中讲到这些内容,学生肯定乐于学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明显上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当我讲述攻防含义的时候,我的学生注意力就会提高,而且很想去试验一下攻防动作,急切想要学习真正的动作要领,这时他们就会集中精力地去学习,课堂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学生的课堂收获也便会上升。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地给学生讲授每一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武术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力量。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当做课程的主体部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团队,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在武术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日的表现及其武术素养,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个学生,并且还要把学生的差异转化为一种学习资源,并加以利用[4]。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弥补学生中的不足,在练习中学生还可以相互纠正错误的动作,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时间,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另外,组内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使学生由客体转化为主体,不仅如此,小组学习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发挥团队的力量。
4.构建教考分离的考试体系
以往的考试目的只是关注学生的武术套路和武术动作,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考试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要对现有的考试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新型的考试体系。我们可以在规定的动作类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选编成套的技术动作,并把它们作为考试内容。也就是说,新型的考试体系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师规定的武术动作,二是学生自己编排的武术套路,并且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另外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基本动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考试成绩评价要实行教考分离,让教研室组织非任课教师进行评定,考核学生自己编排的武术套路。实行教考分离,不仅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尤其是针对武术普修课程来说,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武术课程改革的目標。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实际性和应用性,很多学生仅仅关注的是是否学会武术,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也越来越脱离实践的需求,因此我国普通高校必须要对武术课程进行革新,使其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系统等方面逐一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注重攻防含义的讲授,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另外还要建立教考分离的考试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邱丕相,马 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04).
[2]刘淦清,简德平.我国普通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3]胡秀英.武术普修课程中总体目标和教学形式的改进构想[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4]邱梅婷,周美英,贾绍华,袁沧成.传统武术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2).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