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科学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2015-05-30苏洪浪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认知策略组织策略培养方法

苏洪浪

【摘要】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科学地阐述了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分别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以及各种策略对应的相关培养方法。

【关键词】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培养方法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心理学家诺曼也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地,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的确,在我们现存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却很少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的策略。我们是时候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了。

一、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普雷斯利、威士顿等人(Pressley,1990;Weinstein&Mayer,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引导成功地执行学习任务的认知计划”,它包括选择和组织信息,复述学习材料,提取记忆中的信息,增进理解材料的意义。策略还包括激发与维持积极的学习心向,如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学习价值观以及培养积极的学习期望和态度。

我国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邵瑞珍,1990);“学习策略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用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林崇德等,2003)。

二、陈述性知识的概念界定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即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策略。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主要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及其培养方法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性语言策略。但是,复述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要注意复述事件的安排。复述要及时,越是意义性不强、难以记忆的材料,越需要及时复述,一定要让学生抢在“塌方式”的遗忘来临之前巩固“堤坝”。可根据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来安排复述时间。一般来说,一个知识点要经过3-5次的复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意义性不强的材料、记忆力差的学生可能要更多的次数。例如,当天学习了古诗词,当天就进行复述(背诵)10分钟,第二天再复述(背诵)5分钟,第三天再复述(背诵)2分钟。这样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安排时间来复述材料,学习的效果就更显著了。另外,要注意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不要在时间上“负债”,要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好学习计划。例如,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集中学习之外,课间,课后,其他时间都可以默默地用心去复述问题,去重新表征问题。这样多元化地去复述一个内容,可深化理解和强化记忆。

(2)要注意复述次数的安排。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在刚刚掌握后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不是最好的,应该采用“过度学习”的方式来巩固这些内容。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对某知识的学习程度超过了港行能回忆出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过度学习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一般在学习程度达到原初学习的150%时,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原来用1小时刚好记住某一个知识点,最佳的记忆效果应该是再增加半小时来记忆这一内容;如果原来记忆某内容需要4次刚好记住,那么应该在记2次就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当学习程度超过了150%后,学习效果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即学习效果不是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同步提高,学习者的付出增大的级数远远超于回报增加的级数。

(3)要注意复述方法。研究发现,读、背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简单地一遍一遍地重复,容易分心,是学习变得很枯燥,不利于记忆。采用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维持注意,而且也抓住了记忆的特点,符合记忆的规律,增强了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自我诊断与自我调控,从而改善记忆效果。整体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有用的方法之一。另外,在复述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复习形式,协同多种感官的活动,才能取得最大的记忆效果。宋代朱熹提出的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字字响亮”地朗读,都说明了同样地道理。据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拼音和识字教学的时候,都可以利用此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默写然后造句,才能做到对生字词地音形义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复述策略除了运用逐字重復的形式进行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加以运用,如以下画线和写摘要等形式进行。下画线是在需要复述的信息较多时而采用的一种有用的复述形式,这种方法使用于各个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写内容梗概是另一种复述策略。特别是对于记叙类文体的学习,写内容的梗概,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概括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当学生用笔写下概括的内容,再口头复述出来,那么同一个内容,已经在他内心里表征了两次了。学生多次用自己的方式把问题表征出来的时候,就是对知识理解和同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里,知识得到理解,能力又得到锻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针对记叙类文体教师应该尽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的、书写的)将文章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这样使得学习者容易形成文章清晰的结果表征,从而在回忆时利用这些结果表征来指导信息的提取,促进记忆的效果。

(二)精加工策略及其培养方法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加工策略,它是指学习者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认为联想等方法对学习材料做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和生发。例如,要从图片上辨别各国的首都,可以联想各国首都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华盛顿的白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1)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副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住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住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得项目。例如,从课室到食堂要经过球场、健身房、音乐室、游泳池、草地、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在中非常熟悉的地点,现在要记住的内容是香蕉、荔枝、汽车、巧克力、鸡蛋。在特定位置与要记住的项目之间可做多种联想:球场上打球的人个个都是香蕉式的身材;健身房周围都是清一色的荔枝树;音乐室里发出的音乐声像巧克力的味道一样,有点苦,又有点甜;草地上正围着一群人在煮鸡蛋。这样,按照自己熟悉的位置,就能提取要记住的内容,一般来说,这种联想越奇特,记忆效果就越好。

(2)首写字母连接法。首写字母连接法是指将材料的首写字母联结成有意义的词或句子,便于记忆。例如“Family”家庭就是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就是家庭)的首字母的联词。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记忆。

(3)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阿特金森提出的学习外语词汇的一种记忆术。一般做法是:先选择一个发音与外语生词类似的母语词,然后利用想象或一个句子,将外语单词的意义与母语词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外语单词。例如,学习英语中得“gas”(煤气)一词时,先选择与之发音相似的汉语词“该死”为关键词,然后想象“煤气中毒死的人”,从而使关键词“该死”与“gas”建立联系。再例如“Tiger”就可以想象为“泰山上有一只老虎”。这种方法在学习外语时是非常有利于学习记忆单词的。其实,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可以用此种关键词法。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歌里的关键意象词,把它们分别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位置记住,再结合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就很容易背诵记住。如《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关键意象词:山峰、炊烟、竹林、落日、鸟儿、屋檐、云彩、窗户。这些意象词,前面两句体现作者观察视界由高到低,山峰到炊烟到竹林到落日;后面两句的意象词是动态和静态结合,鸟儿(动态)衬屋檐(静态),云彩(动态)衬窗户(静态);由高到低,一动一静,就把这些关键意象词联系起来,也就很好达到背诵的目的。

(4)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根据要记忆的材料与某些谐音的关系,使之建立某种语音联系的方法。在数学和外语学习时候多可用此法。有一故事,就是利用了这种谐音记忆法帮助记忆圆周率。一私塾先生,好酒。一天,酒瘾犯了,便让学生们背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先生则跑到山顶独酌。一学生正摇头晃脑背着圆周率,忽然看到先生在山顶喝酒,灵机一动,做诗一首:山颠一师一壶酒,尔乐误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有人记忆巴黎公社起义的日期“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诙谐有趣又有利于记忆。

(三)组织策略及其培养方法

组织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以便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运用组织策略可以使学习内容由繁到简、由混乱到有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

(1)聚类组织法。聚类组织法是一种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三类文体阅读,分别为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每类文体所出的题型都是不一样的。如记叙文多考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语言(多考修辞的作用和动词,叠词等的作用)等。说明文多考察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的顺利等;议论文多考察概括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或是补写论据等。但是,每种文体的题型及答题模式却能够归纳后有章可循。如说明文的一道经典考题:这篇文章或这段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这类题型一般都有规律可循,答案由三部分组成:①找出用到说明方法的句子②答其用了什么说明③答其作用。在答作用的部分,又有固定的常规的答题思路:如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ⅹⅹ特征(或ⅹⅹ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又如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作用:将ⅹⅹ比作ⅹ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ⅹⅹ特征(或ⅹⅹ事理)。……这些题型及答题模式都是有路可套的。这就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了。

(2)概括组织法。概括组织法是指以摒弃枝节、提取要义的方式组织信息。其包括五条原则:①略去枝节,概括时省略不那么重要的材料;②删掉多余,已涉及的内容不再重复;③择取要义,找出主题句;④自述要义,对无现成主题句的段落,在阅读之后构思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根据这些原则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①提纲法。所谓提纲法就是以简要的词句概括主要和次要的观点,然后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使具体的细节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中。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长时间记忆中得信息是以金字塔状的结构按层次水平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的,在这个层级结构中,具体信息排列在较一般的半目之下。这种结构对学习者理解和保持信息具有巨大的促进效果。提纲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提纲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得很好。每篇习作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都要考虑选材料,组织材料。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作文思路的过程。让行文时候不至于因为思维的断路而语塞,可保持思维的敏捷度和行文的流畅性。如以《不要拒绝做小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列提纲如下:

(一)引论:引出话题,提出论点——不要拒绝做小事。

(二)本论:A.阐述论点:

1.不要轻视小事,“小事"是“大业"的基础。

(1)老子的名言——分析

(2)刘备的话——分析

2.伟大的成就是由点滴努力积累而成

(1)苏联昆虫家柳比歇夫的事例

(2)巴甫洛夫的论述

(3)中国女排的事迹

B.联系实际:青少年要重视小事

(三)结论:重申论点。

这样的写作提纲,条理清晰,可大大节省考场上的考试时间,同时也保障了作文内容丰富性和完整性。

②网络法。网络法是指以树状式连线方式表示材料种属逻辑关系的一种组织方法。运用网络法的关键步骤是确定材料的种属关系,首先要找准种概念,然后按层次依次确定概念。由于网络法明确表示了材料的逻辑关系,因此,对学习者的理解与记忆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关于此学习法,我曾在古诗词的分类学习中用到。在复习中考古诗词时,学生都必须要背诵至少七八十首的课外古诗甚至更多。虽然很多学生都背了,但是无法深入理解每首古诗词的内容,在默写时候,容易混淆。这时候,可采用网络法,让学生把这几十首古诗词根据内容和情感去归类画圈,可分①写景抒情诗②咏物言志诗③思乡怀友④怀古咏史⑤边塞征战诗等。然后在每个分类里写进相关的诗词。这样让记忆的材料变得可联系,有意义,记忆也更省时更牢固。

学习策略本身是一种知识范畴,它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条件,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些学习策略有个科学的认知,方能指导学习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獻: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2]莫雷.教育心理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认知策略组织策略培养方法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认知策略培养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