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分析与设计
2015-05-30徐跟齐
徐跟齐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移动通信技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GSM作为移动数据传输的主要渠道,其质量控制成为移动通信管理中的重点。现阶段,GSM无线网络优化处理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受到多方面关注,如何进行无线网络优化以满足人们对无线网服务功能的需求是当前移动科技研究的核心,本文以此为基础,对GSM无线网优化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 GSM无线网络 优化处理
GSM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补助业务、语音交流等多种服务,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GSM系统属于一种开放式结构,由多个系统组成,具有频率重复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目前,我国移动网络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相应的配套实施建设却远低于移动网络发展速度,导致在通话过程中易出现噪音、掉话等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通信,进行GSM无线网络优化分析,能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噪音、掉话现象,因此,加强对GSM无线网优化方案的讨论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GSM网络优化分析
1.1网络优化流程分析
网络流程优化分析就是指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分别根据网络的管理要求、运行特点,进行网络执行调查、网络问题分析、网络故障调整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个流程中,需要合理采集各方面数据,并对语音质量进行测试,为网络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在传统模式中,网络流程优化主要分为流程问题规划、优化流程分析、网络日常维护三个方面,从这三方面的工作需求来看,以日常维护为基础的网络流程优化是整个优化过程的核心,因此,网络流程优化不但明显区别于问题规划与流程分析,又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同时,网络优化成螺旋式上升方式,一方面,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手机等移动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带动了网络优化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依然难以在传统技术上实现质的突破,不同技术之间存在“回旋”。。
表1 GSM网络流程优化处理
序号 处理方式 详细信息
1 系统调查 进行电测(无线数据采集)、无线数据统计、无线网络服务对象调查、客服中心案例统计
2 数据分析 组织相关人员分析上述问题,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并根据风险现象提出优化措施
3 系统调查 统计相关优化措施,并结合客户对服务形式的认可程度,制定完善的网络优化流程
在移动网络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各个移动通信公司都认识到,提高网络质量成为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认为,必须要根据网络平台的优化特点,通过“以平台发展带动服务发展”,实现网络流程的合理优化。统计网络流程优化模式,具体资料见表1。
1.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GSM网络优化中的重点步骤,可为相关优化方案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1)OMC数据采集
OMC数据采集是较为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需要收集BSS、NSS等参数(包括相邻区域移动网络关系、功率数据控制、数据模式切换等)。
(2)其他数据采集
可根据特定区域内的用户投诉情况与话务分析结果进行路测。其中,路测内容包括:基站间距离、各频点强度分布、网络覆盖情况、测试地点地理信息等。通过有效测试其他数据,正确判断目标区域无线网络情况,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小区掉话、小区切换等多种问题。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方式分析
目前,GSM无线网络优化方式主要为微蜂窝方案、天线调整方案、直放站方案,三种方案相比,微蜂窝方案是具有代表性的无线网络优化方式,同时,本文结合相关实际案例,对微蜂窝方案进行简单分析。
2.1微蜂窝概念與特点
微蜂窝是在宏蜂窝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新技术。与宏蜂窝相比,微蜂窝发射功率更小(一般为2.3±0.8W),覆盖面积为(500±400)m。当基站天线位于一个较低位置时,无线波束将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整个波束被限制在固定街道范围内;当将基站天线安装在室内时,信号传播变得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分布式天线。
与传统宏蜂窝相比,微蜂窝的特点主要为:(1)天线一般为内置式;(2)信号覆盖能力有限。在应用微蜂窝无线网络优化方式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分析微蜂窝特点,以进一步提高GSM无线网优化效果。
2.2微蜂窝优化措施
(1)微蜂窝天线选择
在室外传播中,为保证信号不越过屋顶进行传播,在架设天线时,应尽量架高,增加天线信号覆盖范围,保证天线能分担更多的话务量。若在十字路口、广场附近等开阔地带,可使用全向天线;若在小区、工业地带等狭小区域,可使用定向天线。
(2)微蜂窝参数设置
在设置小区参数、系统参数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分层网控制的特殊要求,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微蜂窝具有明显的“优先级”特点。当用户手机接收到微蜂窝信号时,就是占用微蜂窝,这时,周围宏蜂窝的信号就不会对用户产生影响。适当的使用分层网可持续增加微蜂窝所能捕捉到的话务量,而且不增加基站输出功率。本文建议,在建网初期,可将宏蜂窝与微蜂窝设置在一个平面上,若微蜂窝难以有效分担话务量,可将微蜂窝定义为高层,设置分层网门限电平与宏蜂窝边缘电平相等,这种方法可有效保证信号质量。
(3)A市微蜂窝应用情况
A市在开通微蜂窝后,有效解决飞机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场所的信号覆盖问题,但随着近几年A市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传统的无线传播格局遭到破坏,产生大量盲区。A市移动网络工作人员经过有效的数据统计之后,分别确定低层、中高层小区的信号情况,并制定了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案。
①低层住宅小区
地层住宅小区主要指八层结构以下的住宅,具有小区面积大,楼体数量多等特点,由于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小区内难以接受直射信号。
在地层住宅小区优化处理过程中,首先对b小区内部信号覆盖较差位置进行测量,并选定使用微蜂窝技术。B小区实现微蜂窝系统覆盖后,小区内路面平均信号静态电大于-50dBm,楼道内平均信号强度为-(65±5)dBm,考虑到遮挡物质对信号的影响,判断b小区室内信号应大于-85dBm,基本满足用户移动通话的要求。
②中高层住宅小区
A市中高层小区平均高度为18.4层,统计大部分中高层小区特点发现,大部分居民住宅楼以电梯为中心呈环形分布,外部稍远位置信号难以有效覆盖电梯周围地区。同时,15层以上的居民房间存在“乒乓效应”,小区内部切换、重选频次过高,进一步降低通话质量。
在应用微蜂窝技术后,相关工作人员制定信源加光纤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定向天线定向覆盖系统,有效解决移动网络信息覆盖的问题,收到预期效果。
三、结束语
GSM无线网络优化建设属于系统化网络工程,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等多方面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的微蜂窝优化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效果上来看,该技术具有可行性。同时,天线调整方案、直放站方案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因此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优化要求选择优化方式,以得到更好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