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一线工作法” 探索团建新模式

2015-05-30张长江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团支部单位学校

张长江

【摘要】高校在实习单位建立临时团支部,是在毕业生集中实习期间共青团和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开展的一次尝试,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三个一线工作法”,运用该方法在实习单位建立临时团支部,对于高校实习生管理的健康有序推进,探索高校团建的新模式和延伸基层团组织工作和活动阵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原本以专业、班级为基础的行政班级概念势必消失,高校中团组织最基层的单位——建在行政班级基础上的团支部也将随着行政班级的消失而分散,组织上进入真空地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相对稚嫩的社会角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必然会产生一些思想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在一线的共青团工作经验,提出在实习单位建立临时团支部,按照“四个一线工作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习生管理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渠道。

一、“四个一线工作法”概述

(一)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开展

学生在实习期间,时间、空间和联系上都与学校和老师有一定距离,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无法进行。一旦在他们中间设立团组织,并经合法程序明确支部书记及其他团干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思想动向,重大问题及时向学校进行汇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事先,而不是出现了问题再去解决,再去“救火”。此外,学校可定期指派相关教师深入学生实习一线进行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

(二)日常管理“一线”进行

临时团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支部的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经常性的走访学生实习宿舍,与同学们面对面无障碍交流,在实习岗位一线及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上传下达,使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各项工作能迅速在实习学生中贯彻落实,既方便了学生,也保障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团支部定期召开生活会,交流经验,改进不足,还起到了化解矛盾、稳定整个实习队伍情绪的核心作用。

(三)支部活动“一线”举办

为让远离学校和家乡的学生找到归属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临时团支部结合实习单位实际,经常性的举办实习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团员政治学习、技能竞赛、创先争优、文体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实习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和生活環境。

(四)校企文化“一线”融合

学校与企业共建临时团支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校企文化在实习岗位一线的融合,能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共赢,深受企业的拥护,也有利于学校与实习单位多层面的联系与交流,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从学校层面讲,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便利;从企业层面而言,为人才引进和技术革新提供了支撑,合作平台得到有效巩固。

二、运用“四个一线工作法”建立临时团支部的工作思路

成立临时团支部后,团组织延伸了工作手臂,拓宽了工作领域,扩大了工作阵地,探索了一条基层团建和实习生管理的创新之路,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充分利用“四个一线工作法”形成“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学生服务学生、学生凝聚学生”的格局。

(一)学生管理学生

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加强,但学生管理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临时团支部建在校外,临时团支部的书记和委员都是学生,学生变被动接受管理为自主开展工作,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

(二)学生组织学生

临时团支部在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学习技能知识、鼓励学生进步等方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各项工作,以平均每月1-2次的频率开展集体活动,包括读书学习活动、技能比武、专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为广大实习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技能知识的平台,深受大家欢迎。

(三)学生服务学生

临时团支部实现自我管理、开展各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协助学校和企业,解决同学们在实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让初入社会的学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企业的帮助和同龄人的殷切关怀。

(四)学生凝聚学生

当前,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人心不稳,留存率低等问题,临时团支部本着用学生凝聚学生的目标,积极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吸引和凝聚学生的工作,倾听学生心声,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和真实想法,主动进行引导。通过开展贴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需求、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观教育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留存率。

三、临时团支部的运作模式

实习工作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建制,原有的班干部分在了不同的实习单位,在具备条件的实习单位成立临时团支部,把原来在校内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团支部、班委的职能都转交给临时团支部,由同学们选举产生新的团干部,履行团支部自我管理、沟通学校和单位、同学和老师的职责。

成立后的临时团支部,在院系团组织的领导下,在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在实习单位党团组织的协助下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在组织架构上,区别于校内团支部的传统设置模式,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生产委员和文体委员各一名。

四、建立临时团支部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临时团支部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实习单位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实施和建设。具体来说,分以下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选择合作企业

当前,高校学生实习单位一般为企业,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党团建基础极不平衡,为了实现有效合作,在学生进驻实习单位前,学校要在对合作企业的党团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重视党团建工作,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为临时团支部的建立奠定基础。

2.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入沟通

确定完合作企业后,学生所在院系党团组织主动对接合作企业,与该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洽谈,把学校拟在该企业成立临时团支部的想法、意义等与企业交换意见,以期得到实习单位党团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召开学生座谈会

召开到拟建立临时团支部的实习单位的学生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等,同时对即将成立的临时团支部的意义进行宣讲,为成立临时团支部做准备。

(二)成立和建设阶段

1.召開临时团支部成立大会

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后,院系团组织筹备召开临时团支部成立大会,邀请学校团委领导、院系党组织领导、企业领导出席会议,要求到该企业实习的全体学生参加成立大会。

2.健全组织架构

团支部成立之后,立即着手支部书记及委员的选举工作。院系团组织前期要上下充分酝酿,遵循“自己愿意干、学生拥护干、组织推荐干”的原则,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临时团支部委员会,并选举产生团支部书记和各委员,也可以考虑邀请企业青年骨干兼任临时团支部支委委员。

3.制定各项制度

建立临时团支部支部委员例会制度、实习学生学习和例会制度、临时团支部工作情况定期进行阶段汇报制度等。

(三)过程指导阶段

1.加强与实习学生的联系与交流

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方式,如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联络方式,加强与校外实习学生的联络沟通,定期与实习学生进行联络,真正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及工作状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选派带队教师,加强对团支部的业务指导

学校可以指派实习指导教师或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作为临时团支部的联系人,保持与临时团支部的经常性联系,定期部署工作,指导实习学生开展业余活动和岗位技能比赛。

3.主动接受企业的指导与帮助

临时团支部要主动与企业党团组织对接,主动接受企业的指导与帮助,协助企业党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

(四)完善和提高阶段

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一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团支部会议。还可以邀请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代表参加,实现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有效对接,共同教育培养学生;二是坚持月评议制度。每位实习生做到一个月填写一次“实习生评议卡”,进行自评和互评,共同促进提高;三是坚持总结评比制度。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上交总结材料,汇报在实习期间所作的工作;临时团支部上交总结材料,对团支部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从而实现对实习学生的全过程教育管理。

2.创新活动载体,促进素质提升

学生临时团支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把“第二课堂”延伸到了企业,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充分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建立流动课堂,请企业优秀员工讲课;搭革新比武台,展大学生风采;同时,还不定期组织思想大讨论和开展技能比武、文体比赛等活动,探索理论学习、技能比赛、文化娱乐有机结合的方式,充实学生的实习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高校有效运用“四个一线工作法”在实习单位建立临时团支部的模式操作程序规范,方法可行,适合复制推广。临时团支部的建立,为探索团建工作的新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填补实习阶段的组织空白、畅通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巩固校企合作关系等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团支部单位学校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学校推介
做好基层团支部工作刍议
奇妙学校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