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的美育功能
2015-05-30张得霞
摘 要:书法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传达审美情感,增强人们的个人情操及修养,即书法具有美育功能能为当今社会的美育工作做出贡献,因此本文针对书法的美育功能进行探讨,从审美能力、审美想像力、审美通感力等方面分析书法的美育功能,阐述书法具有这几项美育功能的原因,并针对如何充分挖掘美育功能,让书法在美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策略建议,让读者对书法及其内在的美育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书法 艺术 美育功能 审美能力
书法作为一种文字表现形式,因文字、风格及用具的不同而分为多种。“汉字书法”是我国独创的经典艺术之一,传统汉字书法讲求以笔、墨、纸、砚依据文字特点及内涵以一定法则来进行书写,从而表现出独有的意境,成为颇具美感的艺术作品。它在形成之初,只作为一种书写技艺被使用,后来随着文字发展,书写精湛,文字记录间逐渐流露出美的气韵,书法艺术也就随着形成。它表达着作者的个人情感及其它精神因素,具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由此可见,书法的神韵使其颇具美感,可以成为一种促进当今社会美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对书法所包含的美育功能,本人总结出以下五点,现做具体介绍。
一、注重鉴赏,优化审美能力
美育主要是指培养人们形成科学、健康的审美观,充分挖掘人们创造美的能力,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审美能力是美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可以说它的提高是完成其它美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书法具有可以优化人们审美能力的特点,这是它所具有的第一个美育功能。具有这一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书法以来汉字,而我国的汉字最早是由象形文字转化而来。我们知道,所谓象形文字,是依照要描述事物的样子进行简化而得来的,它具有独特的形体美,通过运用美学知识联想,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它所蕴含的艺术美和智慧美。例如修长的字形俊俏,宽绰的字形厚达。演变至今,书法艺术已包含多种表现风格,仅我国传统毛笔书法就有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具有不同的底蕴,不同作者的书法作品同样也抒发着不同的情感,因此要通过书法来优化审美能力,人们需要去欣赏各种形式的书法艺术,从而体会出其形态美的多样性。这里所说的欣赏并非简单的看,而是透过对汉字书法的理解和分析得到自己关于美的体会。
以书写中对汉字结构的掌握为例。汉字书写讲究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这体现出美学思想中结构和谐的欣赏观点。汉字的结构美讲求各笔画、部首在书写和位置设计上的巧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汉字的形体美,这也是其美育功能实现过程中人们需要去认真体会和感受的。此外,书法的艺术美除来自结构及形象之外,也来源于生活,如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中就有类似兰叶、鸭嘴的基础笔法,对于书写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也以源自生活的词来描绘,如蜂腰、鹤足、属尾等。这些源自自然之妙的形容都具有形象美,因此透过书法看美育,我们要了解书法艺术,掌握书法技艺,充分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书法内容中所蕴含的美育能力,让人们感受到意境美,从而对美有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认识,达到优化个人审美的目的。
二、注重思考,提高审美想像力
凡书法大家,皆非只专注于纸笔功夫,而是能将通过观察和体验得来的自然美、生活美融入书法艺术当中,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字美。如“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绿水之徘徊的”的草书就被认为可能是在战争事态之下所形成的书法艺术,这主要源自于草书的书写特点及文字形象。《草书状》中曾描述,说草书的笔法是随态运奇,厥体难穷,流离似绣,磊落如陵,这道出了作者梁武帝对草书艺术美的认可,文章中多处以锦绣生灵为比拟对草书的艺术形象进行描述,具有很高的审美想像力。在当今的美育工作中,书法的运动同样具有这样的美育功能,因为书法艺术除具形体美之外,还具有动态美。
以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为例。作者王羲之在全文书写中全部的“之”字写法都不同,使同一书法风格之下不同文字也各具表现形式,颇具风采,体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动态美和灵活美。又如汉字结构中的常见笔画“丶”,在不同书法艺术中也以多种形象展现,笔锋缓钝时,落笔圆润如珠,笔锋疾驰时,落笔高峰坠石。由此可见,通过对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再通过对鉴赏感受进行描述,可以很好的培养人们的审美想像力。鉴赏时要充分切近自然、切近生活,让书法艺术从纸张上面活化,通过对笔画和结构的分析,,以源自生活的方式展现出来。
此外,除通过鉴赏书法培养审美想像力之外,练习书法同样也能扩散人的思维,丰富个人审美想像力。因为想要练就一手好字并不困难,但想要真正在书法上有所造诣是需要花费心思来对字体的美感进行完善的,这在无形之中给人审美想象力的提升创造了空间,因此,书法提升审美想像力的功能是需要深刻的实践来实现的。
三、注重品味,增强审美通感能力
审美通感可以理解为是不同感觉器官产生的不同美感间的相互交融或替代。因为美是一种感受,从心理学上讲,人体的耳、眼、鼻、舍都可产生美感,且它们之间相互联通,构成人类对不同美的共同感受。书法是一种以眼作为感受器官传达美感的艺术形式,它除提高人们审美能力、个人想像力之外,还能很好的培养人的审美通感能力,以增强人们在其它领域内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是笔者总结出的第三点书法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书法成就虽是个人所有,但是每一位书法大家对书写能力的掌控也都是需要参考、借鉴并不断努力练就。因为文字在成书以后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展现,但成就这一静态艺术的,确是执笔间的行云流水,即动的结果。在深刻体会书法作品时,人们如果能从文字这种静态形式中挣脱出来,就有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作者挥毫时的动态之感,以体会书法艺术品的成文过程。但凡富有生命的书法作品,我们在观赏时会感受到它的活灵活现感,就是这个原因。
艺术具有内多方面的内在相通性,尤其是书法艺术,它在形成过程中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使其成为一个活跃点,贯穿于书法艺术本身。“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是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评价。由此可见,书法并非只是以笔的运动轨迹构成的简单艺术,它融合音乐、舞蹈、建筑、雕塑、诗歌、绘画等于一体,从多种艺术形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加以利用和吸收,所以它所展现出的意境更为宽广和自由。正因为如此,书法才具有神奇动人的魅力,人们通过对书法的深刻了解和认知,可以从中提炼出关于音乐、绘画、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进而达到强化审美通感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内涵,培养美的品格与情操
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让人们拥有美的品格素养及道德情操。书法除了具有能让个人提升美的能力之外,还能从深处熏陶和感化人们,从而帮助其塑造出美的精神品质。
从表面来看,书法艺术所展现的是方寸纸张间那些黑色线条的舞动,我们对它的鉴赏也都是品文、品字、品章法。其实,书法的真正内涵远不局限于此,它背后真正宝贵的地方在于,书法承载着我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包括流传至今的信仰和精神。纵观历史,那些在书法上颇具声望的大家其名字流传千古,除书法成就高之外,人品也都是值得夸赞的典范,如王羲之、苏轼等等,都是人书俱佳的代表。从他们可以看出,只有一个人的人品好,他的审美观点和情趣才不会偏颇,审美能力才能沿着正常的轨迹提升,进而找出符合自己情感表达的文字书写方式,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品。
从这一点上来看,书法背后深刻的内涵可以帮助美育工作培养人们形成美的品格和情操,在鉴赏或研习书法的同时,可挖掘作品中浓厚的历史感及作者高贵的人品和精神,例如:书法家怀素,年少时喜爱书法苦于贫穷,自种芭蕉,以叶挥毫,这样执着、刻苦的精神是很值得后人学习敬仰的。将这些书法艺术背后的故事拿到当今社会传诵,对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形成美的道德品质而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五、注重练习,形成严谨的做事之风
首先,研习书法能让人更具品味,更有风采,练习书法则能让人修身养性,形成一个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有利于个人素质的优化,符合现阶段美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所谓欲速则不达,书法练习讲求静气凝神,以一种持续性的沉静、安稳的状态进行书法练习,全身心的投入,这是将字写好的前提和基础。这样长期的坚持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品行,特别是浮躁、轻佻等性格缺陷,通过书法练习都能得到较好的改善,甚至在勤奋有加的状态下能将其全部改掉。
其次,一些用笔方法通过书法练习中的不断默念和实践也能帮助人们养成书写好习惯,近而从逢字认真变成做事认真,动笔规矩变成做事规矩,如米芾提出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书法用笔方法等。本人认为,字是一个人写在纸上的第二张脸,这能说明文字书写与一个人性格、品性间的关系,而通过练习,正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严谨之风,也是其美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最后,如怀素芭蕉练字一般,书法练习能锻炼人的耐性和决心,除此此外,当字写给他人看时,潜意识里认真、规范的书写也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理念,这也在无形中让人们养成学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怀。
六、结 语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是艺术界的璀璨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艺术色彩越来越浓厚,内在含有的关于美的思想也越来越深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底蕴应当被充分挖掘出来为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培养工作服务。目前,我国推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规范,书法的美育功能在促进其工作完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本人主张在今后将书法艺术提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大力弘扬,一方面传承我国经典的独创艺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内在的美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崇昌.书法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03)
[2] 秦琴,石秋兰.从自然美到书法艺术中的自然之道[J].美与时代(下),2010(05)
[3] 王升.论书法艺术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5)
[4] 崔勇波.俊逸洒脱简静平和——陈显丰其人及其书法艺术[J].书画世界,2014(06)
作者简介:
张得霞,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