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随访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2015-05-30陈炯
陈炯
【摘 要】 目的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家庭随访并观察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随访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随访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随访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患者治疗配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随访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配合糖尿病的治疗。
【关键词】 家庭随访;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糖尿病是由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性疾病。长期的血糖紊乱往往容易累及多个脏器,最终导致肾脏、心脏、血管等组织发生功能障碍甚至是功能衰竭[1]。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的发展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其对疾病的控制,增强其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对减轻其自身疾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供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家庭随访,成效良好,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3例,男性69例,女性34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49.8±5.7)岁;Ⅰ型糖尿病患者4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准许出院。随机将患者分为随访组与对照组,随访组53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49.3±6.0)岁;Ⅰ型糖尿病患者2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9例;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41-69岁,平均年龄(50.1±5.8)岁;Ⅰ型糖尿病患者2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建立家庭档案,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及家庭地址。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卫生知识教育与宣传。随访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随访方式为:每半月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讲座,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随访次数进行调整,持续随访六个月;随访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积极了解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以促进其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并定期复查血糖;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者进行饮食控制,降低患者的糖类摄入量,少食多餐,避免血糖波动幅度过大;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要求患者保持规律并健康的生活节奏,同时经常进行有氧锻炼,保持机体活力,提升患者机体的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在随访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治疗配合率,并在随访半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浓度检测。
1.4 疗效判定 参考文献[3]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患者治疗配合程度:患者是否积极、按时、按量使用降糖药物,并在血糖改善后继续使用药物维持血糖正常状态;患者是否听从医嘱,及时进行体能锻炼,保持正常规律的作息;患者是否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严格控制糖类摄入量。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患者配合程度进行评分,每项分为四个等级,即为未配合、基本未配合、基本配合以及配合,基本配合以及配合为配合程度良好,统计患者总的治疗配合率。
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为:空腹血糖低于6.1mmo/L,餐后2h低于7.8mmo/L为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在6.1mmo/L-7.0mmo/L之间,餐后2h在7.8mmo/L-11.0mmo/L之间为一般;空腹血糖在高于7.0mmo/L,餐后2h高于11.0mmo/L为控制较差。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在良好及一般范围内的为治疗有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率比较 随访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配合率显著提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随访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由遗传及环境两方面因素所导致,不良生活习惯为其严重的病因[4]。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多器官功能均有所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病情,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5]。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指导,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6]。
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研究结果发现,进行家庭随访的患者与对照组仅进行出院指导的患者相比,治疗配合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多数患者于随访半年后的血糖浓度也维持在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家庭随访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配合糖尿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秋果,程洁莲,童玉梅.电话随访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4:38-40.
[2] 杨海侠,王小萌,高中丽.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性教育及随访的长期效果的干预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6th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中德代谢综合征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5.
[3] 林秋果.家庭随访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121-122.
[4] 韩平.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6):60-62.
[5] 刘林.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临床观察[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48-50.
[6] 齐瑞玲.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