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高粱家族》与《飘》中的女性形象对比

2015-05-30黄曦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女性形象

摘 要:莫言和玛格丽特·米歇尔这两大著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玛格丽特·米歇尔的《飘》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高度赞扬了男权时期女性的勇敢和智慧。思嘉丽和戴凤莲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两者女性形象的比较从以下几点入手:两位女性都敢于反抗男权,追求自由;而且各自有一段失败的婚姻,虽然都曾经历不幸,但是随着两位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她们的能力也清晰地凸现出来了。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挖掘出了其女权主义的萌芽。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飘》;女性形象;妇女觉醒;独立意识;女性权利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飘》都是带有明显女性意识的作品。两部作品中的女主角都反抗世俗,争取权利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女人不是天生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早就了女人。女人被降低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放弃了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成为第二性。”本文试从她们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以及女性形象方面分析其异同点。

一、 女性特点

第一、两人的生活背景对比

斯嘉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庄园主家庭,当时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正发展鼎盛,南方一片祥和。戴凤莲生活在中国半封建时期,当时社会的底层人民骨子里几乎还保留着封建社会的意识。双方都是生活在封建思潮统治的时代里,但是斯嘉丽出生优越,戴凤莲家境却不好。

作为一名种植园家庭的公主,斯嘉丽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她的母亲是一位法兰西贵族血统的美丽女人。端庄典雅的母亲教给她的礼仪即是那个社会对妇女的定位,斯嘉丽从小就被教导温良贤淑这类传统女性的道德规范。戴凤莲的父亲游手好闲,贪财入命,把女儿嫁给了一位麻风病人。当时的戴凤莲年轻貌美、 聪明风流, 浑身散发着旺盛的生命活力。虽然她不想嫁过去,却也无法违背父权时期父亲的指令,她唯有从父之言。两人的生活都身不由己的被灌溉传统思想:女性就应该听从于男性,依附男性而存在。这也正是传统社会消弱女性权利,禁锢女性独立意识的惯有做法

第二、两人的潜在独立意识对比

斯嘉丽天生一股倔强的性格,她骨子里并不想让自己成为温顺懦弱的传统女性,甚至是反感上流社会的条条框框。而斯嘉丽的父亲是一名豪情仗义,精明能干的庄园主,斯嘉丽热情似火的性格多多少少收到父亲的影响。在这种水火交融的的背景下,斯嘉丽有温柔的一面,却也敢爱敢恨。戴凤莲有一段悲剧的封建婚姻。但接受婚姻之后的戴凤莲也开始反抗残酷无情的现实,她用生命拒绝丈夫的靠近,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在这时在高粱地里与余占鳌展开爱恋。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斯嘉丽和戴凤莲潜意识里就有一种独立自由,不受束缚的叛逆精神,只是在那个封建社会她的独立意识仅仅表现在自我反抗和自我保护。

第三、独立意识的觉醒

斯嘉丽和戴凤莲骨子里就带着桀骜不驯的性格,但是没有生活和情感上的起伏波动,这样潜在的独立意识很难显现出来,所以两位女性都不约而同的经历了情感危机和国家大难。

首先,表现在感情上的挫折。斯嘉丽不是迅速成长独立的,刚开始的战争一点也引不起斯佳丽的关注,她陶醉在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并且陷入了少女的暗恋,她勇敢地向阿西里表白,她的行为超越了社会对妇女的定位 , 表现了自我意识的张扬。被拒绝后带着恨嫁给查尔斯,这也体现了她傲慢自负又倔强不屈的性格特点。斯嘉丽是在婚姻选择上是自由的,相比之下戴凤莲完全就是被动的接受一段自己不喜欢的婚姻,她为了反抗这种束缚才开始主动改变生活现状。她过门后也非“贤妻良母” 式的中国传统妇女, 而是妇女解放的先驱。因为她父亲视钱财如命却不把她当人看待,不仅将父亲拒之门外还与其断绝父女关系,敢于向封建父权挑战,但是后来她又冒雨奔丧尽孝,说明戴凤莲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最后戴凤莲勇敢的与余占鳌在一起后,在爱情上具有极强的掌控力,在那个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的时代,她却坚决抵制余占鳌出轨,勇于主宰自己的命运和追求幸福和爱情,冲破了传统道德的束缚。

其次、战争的推动。在《飘》和《红高粱家族》中,如果说女性独立是斯嘉丽和戴凤莲潜意识里就存在的,那美国内战和中国抗日战争则是她们独立意识觉醒的第一推动力。斯嘉丽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离开了家园,在外面流离的日子完全冲破了斯嘉丽意识中的女性压迫。随着对工作和经济的逐渐掌控,她意识里已经对男性能力表示怀疑,并开始肯定自己的能力。在回到家乡后,面对母亲的离世,家族的没落,斯嘉丽更是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消极堕落,还承担起了家里的经济重任。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非凡的抗压能力。同样,战争也促使和戴凤莲的成长和独立。在那个连连混战的局势中,余占鳌成为一名从出色的抗战英雄,戴凤莲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她走出家庭,加入男人队伍,与余占鳌一起参加抗日。在动荡的乱世里,戴凤莲有着野性的活力,按自己的思维习惯、生命准则和人生信念去演绎一出出生命的赞歌,倔强而自由的舒展着人生状态。戴凤莲也把她热烈真挚的爱倾注到余占鳌身上, 什么礼法道德, 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 统统被她抛弃, 她的爱是热情的、 单纯的。戴凤莲的大胆,洒脱是传统女性突破封建世俗的枷锁,勇敢追求人生情感独立的典范。

二、女性形象的比较

第一、她们都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斯嘉丽少女时期听从母亲的教导,一直遵循着世俗给女性定下的规则,教导斯嘉丽许多上层社会的礼仪,比如温柔、大方、听话,然后相夫教子。不难看出斯嘉丽的母亲也是位深受男权主义压迫的妇女,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墨守成规的过着传统妇女的生活,想让后代也继续过自己的这种生活。戴凤莲的父亲就是男权时期典型的父权主义代表,一家之主即有权利决定其他家庭成员的命运。把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当做交换钱财的工具,还无无视女儿的反抗。在斯嘉丽与戴凤莲的少女时期,都是由于传统和教育,让她们的意识里觉得自己只有依附男性才能生存。那时的她们都还天真烂漫,并不知道也没有能力捍卫自己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然而世事变迁,战争、死亡、变故接踵而至,让她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开始向现实反抗。在艰难的世事中,斯嘉丽开始接触锯木厂生意,并作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有了物质基础,斯嘉丽便成功获取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战乱下,戴凤莲果断的逃脱了父辈包办的婚姻,以一名普通妇女的身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在抗战中的足智多谋和英勇不屈,赢得了当时人们对她的尊重,向世人证明了任何艰难的环境中,女性都不会表现比男性差。

第二、打破传统的女性形象。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兴起,南北战争爆发,斯嘉丽陷入混战中却沉着应对。在郝斯嘉身上,玛格丽特从众多角度来充分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当时妇女经商是会受到种种非议的 , 但她敢于挑战这种思维,顶住压力,并且经营得很出色。郝斯嘉无疑是玛格丽特笔下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形象,她有着诸多女性优秀的品质,同时又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中国抗日战争进行了八年,中华儿女英勇迎战,从不退缩。身在这边土地上的戴凤莲深知民族大义,她在女性权利极其微弱的封建时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对抗战方法路线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团结抗日的力量,组织妇女上前线,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斯嘉丽和戴凤莲的行为都是顺应时代的,她们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束缚 , 走妇女解放自由之路 , 敢于在商场上参与竞争与拼扑。斯嘉丽的思想与行为客观上都符合当时美国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戴凤莲短暂的一生却彰显了生命本应蓬勃绽放的本色和伟大崇高的民族精魂,两位伟大的女性推动的本国乃至世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世界女权主义斗争史上具有很大有进步意义。

第三、睿智的女性形象。斯佳丽主观上是站在维护奴隶制的立场上 , 企图挽救衰落的种植园经济 ,但她的行为在许多方面客观上符合南北战争北方军的斗争目标,她不惜一切代价,不在乎社会对她的任何评价,她注重物质条件,她的所作所为都表现了她对经济掌控权的占有欲。开辟了一条美国新经济之路,而这条路最后也成为了女性进入商业市场、发挥自我价值的大道。戴凤莲勇于主宰自己的命运和追求幸福和爱情, 冲破了传统道德的束缚, 毅然并公然地与为她开辟新路而杀死她公公丈夫的余占鳌结合。她不追求物质,却一心系于国家民族危亡,“兼济天下”的抱负已经在戴凤莲身上展现出来。中国开始了对女性权利的关注和培养。

三、女权主义

斯嘉丽和戴凤莲所处的时代,也是女性寻找自我的时代。 一批高扬女性个性意识解放的作家大胆而从容地登上了世界文坛,女权主义解放运动从幕后彻底转向历史舞台中心。越来越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自己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可以被保护,但绝不是要依附男性才能生存。妇女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地位,女性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价值是不输给男性的。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建立与发展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文学的话题与价值取向也与以往迥然不同 ,女性文学作品中显示出了更多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女性精神独立和女性经济独立,女性精神意识的觉醒来源于对物质和地位的渴望,而女性经济意识的觉醒也恰恰反映出女性更为成熟的精神独立与人格独立意识。一般来说, 社会某种思潮总是会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因此《飘》与《红高粱家族》其实是两艘顺着历史长河漂流的小舟,把女性独立意识,女权独立运动带向了世界,带向了未来。

女性主义具有多样性,不同时代的女性具有不同的需求。波伏瓦坚持认为:“女人并非天生,而是后天造成的;女人能够改变她的处境。”在男权时代里,女性权利被打压甚至完全忽视女性该有的权利。所以女性想要成为主导者,就要积极主动,拒绝接受男性强加于我们身上的被动地位。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女性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不断提高,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我们也不否定男性主义,新时代女性应该接受正确的男性价值观。以同男性和平相处的方式进行思考、采取行动、开展工作、从事创造。到今天,女权主义已经发展壮大,当下女性生活环境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完全取得了成功,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本周一出席在白宫召开的国际妇女节招待会时表示,目前美国女性仍面临着不公正待遇和困境,并承诺要为实现性别平等而努力,女性独立意识还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产生 ,又不断地烟消云散 ,永远处于一种点缀状态或边缘位置。而女权主义运动将注定是一场漫长的历史。

《飘》与《红高粱家族》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中斯嘉丽和戴凤莲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传统观念下女性糟糕的生存现状。但两位都敢于反抗命运,她们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处于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勇敢与智慧是非常类似的。在反抗男权压迫的道路上,中外文学作品明显已经占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女性题材作品被创造和推广。一部文学作品 ,只有它所反映的这种状况和愿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时候 ,才具有普世价值。米切尔和莫言都做到了,他们笔下的斯嘉丽和戴凤莲俨然已经成为女权运动史上的两个典型缩影。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我们也没有放弃过对女性权利与意识独立的思考。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女性形象研究始终是人类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Margaret.Gone With the Win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8.

[2] Walters Margaret.Feminism[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3] Selden,Margaret.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Criticism [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1.

[4] Donovan Josephine.Feminist Literature Criticism:Exploration in Theory[M]:Kentucky University Press,1989.

[5] Donovan Josephine.Feminist Theory: Zhejiang People's House Press,2003.

[6]莫言.红高粱家族[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7] 玛格丽特, 米切尔. 范纯海, 夏旻译.飘[M].湖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8] 荒林. 中国女性主义[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 西慧玲. 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0] 郑海燕.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

作者简介:黄曦(1981.5-), 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红高粱家族女性形象
《红高粱家族》之翻译生态环境探析
论《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质
类型学视野下家族的“寻根”意义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评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