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微意深,值得玩味

2015-05-30姜复宁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联红楼梦

姜复宁

摘 要:《红楼梦》中的诸多对联,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往往具有其深层意蕴,即一种谶语式的表达,在寥寥数字之间,潜藏有后文及全书的伏线与隐喻。本文试图从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对联出发,分析其潜藏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红楼梦》;谶语;对联;深层意蕴

作为古代小说的扛鼎之作,《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大量文辞优美、声韵铿锵的对联,这些对联在或大气磅礴或意蕴深远的文艺美学价值之外,往往还有着谶语式的表达特点,具有深层意蕴。合理解读这些谶语式的表达,对更加深入地探究红学界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红楼梦》中的对联按照其作用可分为抒怀联、咏物联、景观楹联等不同种类。笔者在经过阅读与思考之后发现,这些对联往往有着其深层意蕴。

《红楼梦》中的对联散布在全书的许多章节之中。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谜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和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度元宵”中,值得深入剖析的意蕴深远之作数量较多。后文中将通过对这两回中典型对联的分析与解读,挖掘潜藏的伏线与暗示。

第五回中,宝玉在宁国府赴宴,午倦思睡,秦可卿便领他到上房内间午睡,由于对内间的布置与环境不满,便改到秦氏的卧室,此时看到秦氏内室悬挂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此联与墙上的《海棠春睡图》相得益彰,深层含义甚是值得思考。海棠春睡比喻杨贵妃的醉态,而“芳气袭人是酒香”一句,更是与《明皇杂录》中“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含义相似。对联与图画相互印证,乃是咏杨贵妃事。在本回中是以杨玉环喻秦氏。杨玉环本为寿王李瑁之妃,后为唐玄宗看中,改嫁玄宗为妃,是为杨贵妃。而杨玉环水性杨花,除改嫁公爹外,与安禄山也有着暧昧关系,元稹《连昌宫词》中“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描述的便是杨玉环为掩盖自己与安禄山私通的事实而收安禄山为养子,以掩盖一事。作者以杨玉环喻秦氏,除为了表现秦氏有玉环之风姿外,亦暗指秦氏水性杨花、生活放荡。由“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回中可见秦氏与其公爹贾珍关系非比寻常,焦大口中的“爬灰的爬灰”便指此事,诸多红学研究者早已论证二人的乱伦关系,故作者此处便很有可能是以杨玉环唐明皇乱伦,讽喻秦氏贾珍私通。但是,史上著名的“爬灰”故事有许多,例如卫宣公与宣姜、李元昊与没藏氏等,均为著名典例,缘何曹雪芹偏偏选择杨李之事为喻?笔者分析,除了这一事例具有典型性,广为人知之外,或许还是在隐喻秦氏的入幕之宾不止贾珍一人。秦氏除与贾珍通奸之外,与其小叔子贾蔷的关系,亦是不清不楚。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提到,贾蔷原在宁国府中居住,“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宁府中“不得志的奴仆”的代表,当属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焦大。“养小叔子”所指的叔嫂关系,恰好符合秦氏与贾蔷。贾珍之所以将贾蔷逐出宁国府,或许兼有防止奴仆混说与争风吃醋,欲使秦氏只与自己保持通奸关系的双重含义。由此出发, 秦氏究竟有多少通奸对象仍需深入探究,最终导致其“淫丧天香楼”的通奸对象到底是不是贾珍,也难以轻易断定。

第十七十八回中的对联,多为景观楹联,其撰写者多为贾宝玉。虽是贾政为试宝玉之才情而命宝玉所做的应考之作,但是其中依然潜藏有对后文及部分人物最终命运的隐喻。在这些对联中,笔者认为稻香村的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隐喻意很浓。上联的“葛”代指衣服,“浣葛”则是洗衣服之意,乃传统妇德的象征;下联“采芹”出自《诗经》“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周朝的学宫位于泮水之畔,故“入泮”、“采芹”都有考中秀才的意思,后来通过对这一词的延伸性解读,逐渐将其作为学业有成,以莒业入仕的代名词。稻香村为贾珠孀妻李纨与遗腹子贾兰的居住之处,李纨在贾珠早夭之后一直尽心尽力抚养教导贾兰,“春风桃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前辈红学研究者通过对李纨对应判词的解读知,最终贾兰蟾宫折桂,“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而李纨亦母以子贵得享荣华,正所谓“兰桂齐芳”。故上联极言妇德,是在赞颂李纨的尽心尽责,最终得到了较好的结局,这也与《红楼梦》全书中弥漫的宿命论色彩相吻合。而“好云香护”当指皇恩浩荡,选仕之时贾兰高中,得授显职。后四十回中高鹗续书关于兰桂齐芳家业复兴的描写,与前文判词吻合,又符合此处楹联的隐喻意,故可以认为续书中对李纨贾兰母子的情节处理上是符合原作者基本思想的。

《红楼梦》中具有谶语色彩,值得深入探究的对联尚有许多。笔者于此管窥蠡测,欲以两例之举隅阐己意,而引发诸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提供一条思路,进而抛砖引玉,得见众多法家各洒潘江倾陆海耳。才疏学浅,疏漏之处还望诸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乙卯本)》,(影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梁归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北京出版社;

[4]《明皇杂录》,郑处诲,上海古籍出版社;

[5]《诗经》,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对联红楼梦
小议对联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巧对对联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