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书屋送好书
2015-05-30王斌会
王斌会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作为图书提供者——出版社也因此承担了重任。
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结束后,出版社作为市场的主体,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了。但我国的出版企业从诞生就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任何时候,出版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当国家的惠农工程——农家书屋启动后,出版企业也要义不容辞地担起供好书的责任。
农村的人口基数较大,但是购买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出版企业更多地将选题定位在了城市。所以当农家书屋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出版企业没有适销对路的图书,没办法满足农村人口的阅读要求。一些出版社将库存积压图书送进了书屋,上了书架。随着国家对该项目的投入不断升温,出版企业越来越重视针对农村市场的选题调研和开挖,一批适合农村阅读需求的好书应运而生。特别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加强了好书的筛选工作,连年编制《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给书屋选择提供了参考。
想给农家书屋送好书,首先要了解农民的阅读需求,能够“量身定做”最好。8亿的农村人口,最关注的还是和土地有关的知识。怎样养殖家禽?怎样种植经济作物?怎样防治病虫害这些肯定是第一位的,农民急切关心的是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关的问题。所以我们出版社要深入田间地头,联合农科院所,扎扎实实做选题,实实在在解决农民的农业种植问题。指导完种植就要考虑指导销售,让农产品做到深加工,通过网络销售、农业合作生产等模式产生效益,为解决农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出版社通过自己的产品给农业出谋划策,让农民受益。
其次,农民的阅读需求不是单一、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提供不同的图书。农村人口有8亿多,阅读群体有中小学生、老年人、务农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员。各个群体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中小学生需要阅读一些和学习有关的书籍,需要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开阔眼界,提高文化修养,让农村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大学会有一些自卑感,因为他们缺少各种各样的书籍滋润,他们上大学后才开始阅读名著、才了解艺术。农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留守的老人也越来越多,由于儿女在身边的时间也短了,所以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增强了,养生阅读需求加大。出版社推选的《五谷杂粮治百病》让保健从日常一日三餐开始。外出打工人员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为外出做好准备,《小心别被忽悠了》帮农民朋友了解形形色色的骗术,以防万一。全面阅读的普及,要关注这个8亿的群体。
最后,农民的阅读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很多人认为农民的阅读就是种植养殖的一些科普读物,只需要一些简单易懂的通俗读物。其实,说是农家书屋,面对的是农民,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成为新市民,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自然生息之地,城市文明之光已经照到了农村。农民的阅读范围再不会局限于一亩三分地上的事了,视野需要开阔,市场畅销书和一些社会热点类的图书应该送进农家书屋,农民也应该通过阅读,解放小农思想,农民的文化素养要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一致。
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普及全面阅读的有力保障。出版企业作为优秀文化传承者,有义务给书屋送上好书,承担起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