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贵州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的思考

2015-05-30王潇斐

农家书屋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技科技成果技术推广

王潇斐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但农业与科技“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农业技术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对贵州省广大贫困地区来说,通过农技推广提升农业发展效率,增强科学种植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据贵州省科技厅统计,目前,贵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上升到50%左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大幅提高。此外,在反季节蔬菜、辣椒、马铃薯、烤烟、山区精品水果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技术突破。2014年,贵州省专门出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健全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机制、提升队伍能力,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虽然贵州省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不少贫困地区农技推广工作中还存在着职能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保障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体系自身发展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受外部政策环境影响,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满足广大农民需求。

为此,结合全国不同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提出加快贵州贫困地区农技推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扩散机制。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扩散机制。所谓多元化扩散机制,就是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公司)推广机构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优势互补;既有利于合理竞争,又利于整体合作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网络。这种网络的构建,需要在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通过对岗位的科学设置,实现人才资源科学配置的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制定业绩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意识。

二是完善农业技术市场机制。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知识在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强化科技成果商品的观念,加强科技市场的建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科技与农业发展的结合力度,把科技产品开发与进入科技市场结合起来。为满足市场和农民的需求,扩大市场的适应面,注重研究开发一些适用于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后深层次开发性科技成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对转化快、转化率高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推向市场。有些可以实行产供销相结合的办法,以物化的形式推入市场,如提供种子、苗木、化肥、农药、地膜、饲料等,再配上与生产相关的实用技术,备受农民欢迎。对一些推广难度大、周期长的科技成果,可采取科研生产联合体形式,由成果研制者提供成果,生产单位提供土地,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对成果进行大面积开发。在科技市场的建设中,还要注意搞好技术转让中介队伍,技术市场管理体系。技术信息网络系统、技术估价系统、技术市场、融资机构建设,制定好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以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等。

三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机制。农业技术推广在服务内容上不能仅仅限于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服务,而应该服务于产前、产中及产后,并同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另外,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使农业技术推广在范围上不仅仅限于主要粮食作物,还应向果蔬、花卉、特种经济作物、畜牧及水产养殖与加工、特种动物养殖等方面拓宽。所以,通过龙头企业,使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的产前相结合,包括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种苗、肥料,使农民获得优质和低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的产中相结合,为农民提供集约化种养殖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规程,按照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的产后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产品加工、产品检测、产品包装、销售品牌和市场销售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加工附加值。

四是农业技术推广要建立低成本、适度投入、高效益的技术选择机制。传统农业技术不能满足农户对技术的需求,技术推广成本较高、应用范围较窄以及效益低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推广农业技术进行试点,选择一些低成本、技术成熟度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和示范。通过试验和示范后,把适合当地生态类型、投入成本低、技术成熟、高效益的技术向当地农村和农民进行辐射推广,带动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建立农技推广网络与信息服务机制。由于对现代网络应用技术知识的缺乏,政府和多数推广人员尚未认识到农业网络信息服务是农业推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推广受地理位置、交通因素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推广人员要将一项新技术或新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随着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的迅猛发展,农业推广信息网络服务必将成为提高推广效率的重要手段。要实现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不受地理位置与时间、空间的阻碍而进行自由的双向沟通,目前必须注意加强以下工作:第一是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在各级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建立推广信息咨询服务网络;第二是加强农业推广系统网络人才的培训(包括信息专业人才的引进),使其迅速掌握现代网络应用技能;第三是对一些科技带头户、专业生产大户进行网络信息接收应用技能的培训,并逐步扩大这部分人员在农民中的比例。

猜你喜欢

农技科技成果技术推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