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家运营商的4G服务更实在?

2015-05-30左永君

消费者报道 2015年2期
关键词:封顶资费中国联通

4G套餐中移动资费最贵

境内三大基础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4G套餐资费要比另外两家略贵;同时,这三家的4G套餐比虚拟运营商(如迪信通)的略为便宜,但是比之境外运营商却偏高。

2014年12月18—20日,中国移动召开2014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会上,“三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手机正式发布,传统的语音通话、短信等业务都将可以通过流量来实现。

如此一来,或许将会让一众手机网民更加没有安全感——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如今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的,除了没有信号、没有电量之外,没有流量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原因之一。

《消费者报道》调查发现,4G流量不够用,收费高并不是唯一原因。

近六成用户每月流量超支

每每到了月底,白领蔡科便期盼着手机资费月结日早点到来,在那天会有新的充足的流量让他满血复活。每个月400MB的4G流量,依然让他觉得“远远不够”。

据艾媒咨询《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流量使用情况报告》称,2014年中国有59.1%的手机网民每月实际使用流量会超出月租流量套餐,其中25.8%的网民会超出流量套餐较多。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应江勇向本刊记者表示,尽管他每月的手机流量高达4GB,但到了月底仍旧“不敢敞开了用”。他解释,一方面现在的新闻等资讯包含的图片比较多,较易消耗流量;另一方面,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大小适合看图文和视频;第三个原因是,4G网速快,也导致流量消耗较大。

艾媒咨询的上述报告指出,随着4G用户的增多,301~500MB将成为中国手机网民每月流量套餐的主流。

除了正常的使用之外,手机偷跑流量等非正常消耗也是用户流量不够用的原因之一。应江勇认为,流量偷跑是因为很多软件都会在后台读取信息。中国联通一位从事终端研究的工程师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表示,手机系统本身也会在后台自动运行,比如定期检查是否需要更新。

中移动资费较贵

除了流量消耗日益增大之外,较高的资费也使得用户在流量的使用上小心翼翼。艾媒咨询的前述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有41.5%的手机用户对手机流量的使用表示不满,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手机流量的资费问题。

以包含1GB流量的套餐为例,图1显示了境内外6家运营商的套餐价格及超出套餐后的流量价格。可以看出,境内三大基础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4G套餐资费要比另外两家略贵;同时,这三家的4G套餐比虚拟运营商(如迪信通)略为便宜,但是比之境外运营商却偏高,其中在套餐外流量价格方面,数字显示,中国移动约为中国移动香港的6倍。

中国移动香港方面表示定价由集团总部规定,为此本刊记者致电中国移动集团新闻发言人,不过截至发稿时本刊尚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国内4G套餐外流量资费高是正常的,因为“大量用户及流量还都在2G和3G网上”。业内普遍认为,4G流量的成本是3G的1/4~1/3;等到“4G用户多了,流量资费自然就降下来了”,付亮说。

4G起步晚是关键

如果现在4G流量资费下降,从而让用户得以“敞开了用”,那么国内运营商又是否能够这样做,比如像日本软银那样实现4G包月呢?

付亮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还无法实现这一点,因为“用户使用的流量增加,运营商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其频段资源也有限,否则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们通信技术的发展比那些领先的国家晚了很多。”他说。

去年11月初,工信部发布的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中国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186MB,而日本早在2013年年底就已达到了1.87GB(据思科数据)。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战略部副总监陶旭骏认为,这是由于中国3G、4G起步晚,渗透率太低。他向本刊介绍说,如今日本的3G渗透率是100%,4G渗透率超过50%;而中国的3G渗透率还不到50%,牌照发放比日本晚3年的4G其渗透率更是不足1%。

“我们的技术并不比其他人差。”陶旭骏说。自2013年12月4G牌照发放以来,到2014年底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已突破9000万,而日本最大的运营商,也是在日本最早推出4G服务的NTT DoCoMo,在最初15个月内发展的4G用户数仅达到223万。2014年11月,中国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曾表示,到2018年中国4G的渗透率将达到25%~30%。

“别的国家4G上能做的,三四年之后我们都会看到的。”付亮如此展望道。

联通流量叠加包门槛最高

流量叠加包作为近半数手机用户的选择,其流量单价约为套餐外流量单价的1/3,其中中国联通的门槛最高。此外,三大运营商采取的“双封顶”虽然是为了让用户放心消费,但是却不够人性化。

|本刊记者/左永君

2014年,中国有接近六成的用户面临月租套餐流量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对此,手机用户除了要找到问题根源之外,更要找到应对的方法。

目前,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流量叠加包等多种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因为4G网速较快,为避免用户流量消耗过多而致费用过高,三大运营商均对4G套餐设置了封顶机制。

《消费者报道》通过对比发现,流量叠加包作为近半数手机用户的选择,其流量单价约为套餐外流量单价的1/3,其中中国联通的门槛最高。此外,三大运营商采取的“双封顶”虽然是为了让用户放心消费,但是却不够人性化。

联通流量叠加包门槛最高

艾媒咨询于2014年11月底披露,该年中国有61.3%的手机网民在流量不足时会选择Wi-Fi环境下才联网。但是Wi-Fi联网的安全性并不能让人放心无虞,近年来因连接Wi-Fi而致银行卡被盗刷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于是,除了22.6%“有钱任性”的用户选择“继续使用,直接扣费”之外,有48.4%的用户会选择购买流量叠加包(据艾媒数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流量叠加包的资费如图2所示。

中国联通客服向本刊记者介绍,其套餐外流量叠加包仅有100元/GB一档,有效期为半年。记者就此咨询中国联通集团综合部相关人士,对方表示联通已提供支持3/4G的“当月生效当月使用的产品包(例如50MB、200MB的产品)”。不过记者再次联系客服时,仍然被告知联通4G流量叠加包只有前述半年包一档。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叠加包有多个档位,显得更灵活,而且中国移动的叠加包门槛低至5元(尽管此时其单价最高,不过中国移动也提供了每月按10元/100MB计费的流量包)。

另外,相比于套餐外0.3元/MB左右的流量价格,叠加包的流量要便宜得多。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向本刊记者分析:“套餐最便宜,而叠加包也是个小套餐,所以比套餐贵,但比普通流量便宜。”

“双封顶”被指不够人性化

由于4G网速较快,为了避免用户因流量消耗过多而致费用过高,三大运营商陆续为其4G套餐设置了“流量费用双封顶”机制,见图3。

据中国联通客服介绍,其套餐的“双封顶”是指:当月套餐外流量计费达到600元后,国内流量不再计费,直至15GB后暂停上网功能;如果用户仍有需求可以申请开通,流量按60元/GB计费,当月总数据流量达到40GB以后,会再次暂停上网功能直到下月再开启。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曾公开表示,采取“双封顶”机制是为了保障用户放心消费。然而在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看来,“双封顶”不够人性化。他建议可以学习日本软银,对流量使用到一定程度的用户进行限速处理(软银会将当月流量达到7GB的用户网速限制为128kbps)。“毕竟用户还是有需求的。”他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说。

三大运营商流量赚取限制多

目前主流的流量赚取应用对用户的限制较多并且帮助很有限,而允许用户将用不完的流量送人远不如允许用户“流量月底不清零”,遗憾的是运营商不愿意这么做。

|本刊记者/左永君

手机网民在日常使用中,除了通过流量叠加包获得额外的流量外,还有部分用户通过手机应用赚取流量,或者接受其他用户转赠的流量。

不过,《消费者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主流的流量赚取应用对用户的限制较多并且帮助很有限,而允许用户将用不完的流量送人远不如允许用户“流量月底不清零”,遗憾的是运营商不愿意这么做。

流量赚取限制多收益小

2014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流量钱包”功能。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分别推出了同样具有流量赚取功能的APP“流量宝”和“流量银行”。对比发现,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流量可赚取、可赠送。

在流量赚取方面,流量钱包是用户在淘宝或天猫上购物后由商家直接赠送流量,流量银行和流量宝则是用户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赚取流量币后兑换成流量。以流量宝为例,本刊记者用移动手机号注册后,发现可通过签到、看视频、玩竞猜等方式赚取流量币,赚取的流量币兑换成流量后,可以提取到用户本人的手机号或转赠给他人,同时流量币还可以兑换Wi-Fi上网时长和海外流量卡。

在去年11月流量宝3.0的发布会上,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副总经理任伟权表示,要把流量宝打造成“让用户开心玩转免费流量、让合作伙伴通过流量经营获得真金白银的聚宝盆”。有业内人士认为,流量宝、流量银行等流量赚取应用的推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在转型路上一次极具互联网思维的创新。

然而对于用户而言,通过流量赚取应用来获得额外流量或者转赠他人,只是看上去很美。以流量钱包为例,用户首先要有淘宝账户,然后在淘宝或天猫上购物要满一定额度,这样才能获得商家赠送的流量。目前参与这一活动的淘宝商家约20万户,而在去年4月淘宝已有约560万户商家,按此计算,参加流量钱包活动的商家仅占3.6%。

至于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尽管其客服表示可以为移动和电信用户提供服务,然而本刊记者用移动和电信手机号码尝试多次均未能注册成功。中国联通流量经营支撑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有可能是移动、电信网关不稳定导致”,并表示会持续优化。不过,流量银行的流量仅能提取到中国联通的3G/4G手机号上。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的流量宝要“包容”很多,在流量赚取和转赠上均实现了三网通行。其中,签到赚流量币最方便,不过签到1次只能赚1牛币,这样连续签到30天后才能兑换成移动规定的最低提取档位的流量30MB,而兑换出的流量只在当月有效且不可漫游。

流量月底不清零难实现

上述应用在流量转赠方面同样限制多多,比如流量钱包仅限于淘宝用户之间转赠,并且要按照运营商规定的档位提取,其中移动和电信为30MB,联通为50MB。

事实上,运营商也推出了允许流量转赠的4G套餐,如中国电信的个人定制套餐(4G/3G版)。该套餐限定每月最多可转赠1000MB流量,每月可转赠3次,每次限1人;此外还规定转赠对象须为同一省份的同类套餐用户,转赠流量仅限当月使用并且不能二次转赠。可以看出,这样的条件并不比上述流量赚取应用的转赠条件要宽容。

艾媒咨询数据表明,2014年有约10%的手机网民会将剩余的流量转赠他人,同时有41.5%的网民对包括流量月底清零在内的使用情况表示不满。如果流量月底不清零的话,还有多少人会将流量送人呢?或许正如一位消费者对本刊记者所说:“谁会嫌自己流量多?”

去年11月底,长沙消费者诉中国移动流量清零案二审败诉,流量月底清零这一“霸王条款”再度引发舆论热议。一位接近运营商的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这可能是运营商的一种经营策略。

据了解,北京电信曾于2014年7月推出iFree卡,其卖点之一便是“流量一年不清零”。而三大运营商推出的季度包、半年包等流量叠加包,则已然表明流量月底不清零从技术角度来说并无任何困难。

猜你喜欢

封顶资费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封顶
丽香铁路香格里拉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德国公布5G资费:每月无限量套餐658元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全球最高18层全木结构学生公寓大楼结构封顶
中国联通大数据应用之路
电信资费解绑
4G就是让穷人用不起,运营商也得赚钱
2012中国联通3G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