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套筒加工合格率
2015-05-30许建鹏吕宝金
许建鹏 吕宝金
摘 要:文章针对每组套筒高度允差要求非常严格,质量很不稳定,利用头脑风暴法从人员、设备、工艺工装、环境要求、测量几个方面进行了造成套筒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详细分析。主要是由于磁力吸盘平面度误差大;工件与夹具有相对运动;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最终确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套筒;高度允差;头脑风暴法;磁力吸盘;工装
1 现状
套筒(如图所示)是某传动机构上的一个重要零件,每五件一组成组加工,成组装配,对每组零件高度允差要求非常严格,只有0.004mm,生产以来,时好时坏,质量很不稳定,其平均合格率只有84%。嚴重影响了生产进度,增加了生产成本。
对60件不合格品进行了调查分析:每组高度允差合格率55%,高度尺寸合格率78%,垂直度合格率87%,内孔尺寸合格率93%,其他要求合格率97%。从中发现,造成交验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每组内零件高度允差超差造成的。
在该套筒的加工中,根据图纸可以分析,各尺寸及公差符图;各形位公差符图;光洁度符图;尤其是每5件为一组,其尺寸35H9之差≤0.004。
2 原因分析
针对套筒一次交验合格率低的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从人员、设备、工艺工装、环境要求、测量几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1)操作不熟练;操作工从事本工种时间短,缺乏经验,操作技术不娴熟,对工艺、图纸理解不透彻。(2)工件松动;经现场对磁盘吸力进行检测试验,吸力足可以满足该工件的装夹要求,工件没有松动。(3)平面度误差大;经现场检测,磁力吸盘的平面度误差为0.01~0.015,远远超出了0.004的允差要求。(4)间隙不均匀;经过将工件安装在工装内,夹紧后对工件与工装定位孔的间隙进行实际测量,发现一组工件内间隙分别为0.05、0.1、0.12、0.08、0.03,大小差别较大。(5)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是否重合;设计图纸的基准是内孔,而加工时用的是外圆定位,外圆与内孔没有形位公差要求。(6)工件与夹具有相对运动;工件用五个V型槽和平面定位安装,而且每个工件处都有M4顶丝紧固。(7)操作间不是恒温间;每组五个零件同时加工,同时检测,环境温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因此,与操作间是否恒温,没有关系。(8)检测工具精度低;检测用工具精度<0.005,完全可以满足该工件的检测要求。
根据分析找到末端因素,逐一进行了确认,从中找到了四条主要原因:人员、磁盘、工装、工艺规程。
3 解决办法
针对找到的主要原因,经过充分分析研究,确定了相应对策。
3.1 对操作者进行培训
针对操作不熟练的问题,请本工种有经验的老师傅、技师现场共同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操作过程的问题,并进行示范操作;同时对需要注意的夹紧力、吃刀量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请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首先对设计图纸的尺寸、形位公差和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然后就工艺规程对操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熟悉和掌握工艺要点、重点控制的尺寸公差等。
3.2 对磁盘工作面进行修正
首先,将磁力吸盘从磨床上拆下,清洗干净后,重新进行安装和调整,同时将砂轮架主轴与磁盘调平行;对磁盘进行自磨修正,保证平面度要求达到使用要求,同时其与砂轮架主轴的平行度不大0.02。修正后设计制作了与工件面积相当的工艺试验件,进行了试磨削,对其平面度和平行度进行了检测,均≤0.004,达到了目标值。
3.3 改进工装结构
工件外圆与工装内孔的配合间隙不均匀,经过现场实际观察和检测,发现主要是因为工件外圆与工装内孔安装时必须有一定的间隙,而工装定位面为圆柱面,紧固时,工件在孔内倾斜造成的,因此,决定对工装结构进行改进。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我们对工装结构进行了改进,用五个一组的90°V型槽作为安装定位面,彻底消除了因为工件外圆自由公差带来的间隙不均匀现象。
重新制作了磨削工装,检验合格后,用工艺件进行了试加工,经检测,允差均≤0.004mm。
3.4 完善工艺规程
对工艺规程中的“车”工序进行完善细化,增加了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要求,规定其同轴度不大于0.01mm,同时对两端面的余量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0.25~0.3mm调整为0.15~0.2mm。
对策实施后,不但每组的高度允差合格率达到了98%,而且效率也提高了33%,节约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尺寸允差是我们机械加工装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直接影响装配的合格率。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解决,为今后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有效的工艺、工装保证,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