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有个约定
2015-05-30彭荣辉
彭荣辉
这一本书,名为《童谣365》。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它居然缘于我和一个孩子的打赌。
那个周六的清晨,2011年5月14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日子,原计划约定和女儿一起去地铁站,协助她完成一份作业:乘坐一次地铁,了解地铁站的结构设施,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然而,天公不作美,早起后雨一直下。迫于无奈,我只好按女儿老师的建议,改用另一方式:写一首与地铁相关的童谣。
毕竟之前和女儿一直坚持阅读童谣,所以,童谣的节奏和韵律自然是知道的。关键是贴近生活,寻求一个突破点。对我来说,这个不难:地铁命题已经确定,余下只是思考地铁这个玩意儿有什么特点。我和女儿一起讨论,地铁是钻在地下的火车,很长,速度快,动起来总是“轰隆——轰隆——”。这么一合计,再结合曾经有过的体验,思路就有了。于是,我挥笔写下:
地铁
来时一阵风,
眨眼了无踪。
轰隆隆,
轰隆隆,
钻在地下像长龙。
写完,我读给女儿听。女儿很是激动,连说爸爸还读爸爸还读。这一读不打紧,才读两遍,她居然就能诵出来。其实,女儿才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纪,并不识字。但我诵了一遍,她还觉得不过瘾,还要诵第二遍、第三遍。如是三番,手舞足蹈,直至诵着诵着,她突然冒出一句:“爸爸,你还写一首。”于是,由了女儿的喜好,我又即兴写出另一首:
钟表
分针长,时针短,
钟表总是顺时转。
滴滴哒,滴滴哒,
从早到晚不知倦。
写完,我又给女儿读,她兴奋不已。才只一遍,她竟然就能看着小闹钟断断续续给诵出来。再读,再诵,就完全是她自己的了。女儿兴致勃勃,我也有些不能自已。
情绪,它有惯性。这不,过一日至周一去上班,见了孩子们,我禁不住拿出这两首童谣来显摆。不出所料,当我读罢时,教室里掌声雷动,不绝于耳。显然是忘乎所以,我竟然口无遮拦起来:“你们看,很多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写童谣就是这样。我想,只要有时间,我可以每天至少写出一首童谣,这样,一年我就能写出365首童谣,就可以出一本书了。”人一自大,就容易狂妄,就会肆无忌惮。于是,得意之余,我又额外附了两句:“你们信不信?相信的,请举手。”原以为,所有的孩子一定都高高举起小手。然而,出乎意料,一片小手林立中,有一个孩子稳如泰山,环臂而坐,岿然不动。甚至,脸上还有鄙夷之色。我只得请他站起来说话,一问,他果然不信。人一激动,就很容易走极端。这不,我舌头跑得比脑子快,竟然说出和他打赌的话来:“好,我们打个赌,一年之后,如果我做不到,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我在教室里面爬10圈。如果我做到了,你就爬10圈,或者你的学习成绩要有显著提高。好不好?”这个倔小子,众目睽睽之下,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所谓的骑虎难下,不过如此。所以,之后的日子,完全可以想象,几乎可以说是勤靡余劳。尽管每日总是忙碌,我却不得不坚持每日写一首童谣。好在之前有大量的储备,兼之边写边学,知道童谣以短小精悍见长,在节奏和韵律之外,尤其注意要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基本写起来也并不算特别困难。写动物,写植物,写自然现象,写儿童游戏,写现实生活场景……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无法再写,因为所熟知的领域,已然写尽。于是,向学生求助,问他们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话题。我一个一个收集,删除已经创作的,然后一首一首创作。学生征集完了,再向同事求助。同事的智慧用尽的时候,我再到网上征集。如此这般,一轮一轮,直至最后黔驴技穷,什么素材也想不出来。
有素材写不出是一回事,没有素材可写是另一回事。然而,不论哪一项,都让人倍受折磨。因为日子在推移,一日不能一首,势必后面就有某个日子必须得完成两首,甚至于三首四首。而此外,颇为恼人的是,并不是每日都有创作的时间。即便时间充裕,也偶有情绪不在状态的时候。于是,一日压着一日,眼看两月之后就是一年的终结,不免头皮发麻,脑袋发炸。直至最后一个月,让人恐怖不已的是,居然还有近150首的创作任务。这就意味着,再怎么能耐,每日也得至少创作五首童谣方能如期完成任务。
于是,我推却一切杂务,每个晚上女儿熟睡之后,坐进被窝,手捧着笔记本,开始冥思苦想。时值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有时坐着坐着,我禁不住就往下缩。缩也就算了,不能罢的,有时困,困得眼皮最终不知不觉合上,可手仍停在键盘之上,等到及时清醒过来,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一根手指头放在了退位键上,结果前面很辛苦写就的东西,眨眼间,灰飞烟灭。懊恼是显然的,可是,我不曾想过放弃。孩子面前,总不好食言。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次一年的5月13日晚,我终于写成365首童谣。次一日,红肿了一双眼睛向孩子们展示这些的时候,自然掌声雷鸣,经久不息。继而,便是孩子们纷纷吆喝,要求那个倔孩子在地下爬10圈。孩子也不赖,站起来走上讲台,蹲下便准备爬。可是,我制止了他。我说,我希望你用成绩来说话。孩子是个倔孩子,成绩一直不甚理想,可就是水泼不进。对于我的解围,他坚定地点了点头作为回应。自此每次路上偶遇,他都是面含娇羞。只是,他的诸多表现,却是慢慢有了改观。虽偶也固执,有回返迹象,但我只一句“我说过的话,我可是做到了”,他便默然,然后静静回去,悄悄努力。
童谣最终出版。赠给他的时候,我题了一行字: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我让他读。读完,他面有桃花。当然,其他的孩子拿到赠书之后,也都笑了。
蓦然回首,若不是亲历,谁曾想到这一本书会是始于一个孩子的需要,尔后却又是兴于和另一个孩子的打赌?匪夷所思,却又千真万确。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