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南》离你有多远

2015-05-30陆静雯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指南幼儿园家长

陆静雯

编者按:《3~6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在各个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教育建议。本期的“走进幼儿园”栏目,让我们家长和老师一起亲密接触《指南》,你会发现,《指南》不仅是教师开展工作的路标,也是家长育儿的指路明灯。

自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全国各地幼儿园纷纷学习落实《指南》精神,《指南》成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指路明灯。那么,广大家长又对《指南》有多少了解呢?为此,我在班级里做了一个小调查。

家长1:听说过,新闻里有过介绍,但是具体内容就不太清楚了。

家长2:在网站上看见过相应的宣传,其中有具体的指导目标,能够帮助幼儿园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家长3:不好意思,不太了解。

家长4:幼儿园里的老师向我们推荐过,了解一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家长5:这个应该是幼儿园老师要了解的吧,对于我们来说太专业了。

家长6:不太清楚……

家长7:感觉还是离我们比较远的,毕竟我们不是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我们只要带好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寻求老师帮助就好了。

家长8:教育部颁布的,有各个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意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育儿。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对《指南》的颁布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对于其中的具体内容都比较模糊。其中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指南》更多地应该面向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员,要清楚了解相关内容。而作为家长,教养是主要的,对于纲领性的文件不需要具体知晓,只要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辅助教育即可。而且,家长觉得《指南》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文件,应该比较专业、深奥……总体而言,《指南》离家长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其实,《指南》不仅适用于幼儿园教师,同样也适用于广大家长,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教育建议也比较多地照顾了家庭,特别考虑到了农村家庭的条件和可能性。所以,如果家长了解《指南》、领会《指南》,他们育儿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家长的这种变化和提升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教师达成更好的沟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和家长如何就《指南》中的一些育儿理念达成共识。

有趣的数学

片段回放

小澄的妈妈一直认为小澄的数学很棒。因为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澄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从1数到100,中班就能熟练运算10以内的加减。但是一次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却让妈妈很纳闷,因为在数学活动“挂彩旗”中,小澄一次也没有举手,而且对所学的内容一知半解。

《指南》导读

《指南》中的“数学认知”包括“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这三方面目标。如果我们仔细看其中的目标内容就会认识到,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数学等同于算数,将数学能力等同于加减的计算能力。事实上,数学还包括空间认知、数关系认知、数序认知、分类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会数数不等于数学认知能力发展高,会算数也不等于幼儿在数学认知能力方面出色。

指导做法

老师和小澄的妈妈一起来阅读《指南》中“5~6岁孩子的数学认知目标”,其中有一条,“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这就是数学活动“挂彩旗”的目标参考。在活动中我们运用挂彩旗的形式,让孩子寻求彩旗排列的规律(颜色、形状等),按照规律间隔排列,鼓励孩子发现规律并尝试设计出有规律的彩旗挂法,为班级增添节日气氛。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请孩子排列有序的队形,给娃娃家设计好看的花边桌布,在建筑区搭建房子等。甚至和孩子共同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一年四季,一周七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孩子发现规律的奥秘。这只是一个切入点,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家长能认识到,数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我们要带领孩子体验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奇妙。让孩子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在数学认知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孩子发现其实数学也很有趣。

不爱说话的亮亮

片段回放

为了培养亮亮“说”的本领,妈妈每天在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总是反复问亮亮:“亮亮,今天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说给妈妈听听!”亮亮不回答。妈妈给亮亮买了许多绘本,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提问:“亮亮,给妈妈讲讲,里面说了什么故事?”亮亮不愿意。妈妈让亮亮念念学过的儿歌,亮亮也不开口。妈妈很苦恼地找到老师,认为亮亮的表达能力不行,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指南》导读

《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怎样的环境是自由、宽松的?我们应当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更多地体现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上,不要总是给孩子出“说”的题目,而是要鼓励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

指导做法

首先肯定亮亮妈妈对于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视。我们要让亮亮妈妈了解《指南》中的语言目标:除了故事、儿歌,家长还应当更多地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妈妈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试着给予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可以将孩子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比如,亮亮喜欢恐龙,我们就以恐龙作为“说”的由头,和孩子说说恐龙,激发他的表达兴趣和欲望,然后再拓展到别的内容中去。而在平时谈话中,我们要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学习、生活,但是要注意语气语调,不要总是以考官的口吻,应该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交流。同样是说说幼儿园,我们可以用“和妈妈说说幼儿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发。而在回忆学习内容时,也可以让孩子当小老师,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在讲述故事和朗诵儿歌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阅读,拓展多种学习形式,在玩玩说说中习得语言能力。

没有味道的白开水

片段回放

在对新生的饮食习惯调查中,牛牛家长注明:“牛牛只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这并不是个例,许多孩子都因为白开水没有味道而不喜欢喝,只喜欢喝饮料。而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或者知道喝饮料不好却拗不过任性的孩子。

《指南》导读

《指南》指出,儿童3~4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4~5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5~6岁“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这体现了《指南》对于幼儿营养状况与健康的关注,也体现了《指南》对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指南》明确我们在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时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尊重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用游戏的方法对他们加以指导。

指导做法

领会《指南》的精神,建议家长用游戏的方式,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喝水的豆豆与喝可乐的豆豆”,观察两种豆豆的生长过程,最后验证黄豆在水中和可乐中的生长结果,直观地让孩子知道喝饮料的害处。也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动物来引导他们喝水,如运用童趣的水杯。还可以把孩子比成他们喜爱的动物:我们来做头大水牛,大口大口地喝水。同时,教师要和家长达成家园一致,一起鼓励孩子多喝水,少喝或不喝可乐一类的饮料。

小小“艺术家”

片段回放

佑佑的小房间里有许多“艺术品”:墙壁上有颜料手印大树、彩纸撕贴花园、吸管拼搭彩虹……柜子上也展示了许多:纸盒做的机器人、泥条围成的花盆、垃圾袋做的环保服装……这些作品不那么美,有的甚至看上去与垃圾类似,但是佑佑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可妈妈却觉得这些作品既不美观还影响卫生。

《指南》导读

《指南》中“艺术表现与创造”目标之一是“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3~4岁“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4~5岁“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5~6岁“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孩子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他们,不能束缚孩子的想象和创造。

指导做法

《指南》告诉我们“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所以佑佑的妈妈要对佑佑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作品,也不能用是否“完美”的标准来浇灭孩子创作的激情。孩子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依据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意演绎作品。但是不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作品,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对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来积累艺术素材,通过欣赏大师作品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在充分尊重孩子自发表现和创造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如此,在音乐表现中也是同样道理,关注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表达。相信在我们的呵护和引导下,孩子心中那颗美的种子一定能够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指南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指南数读
家长请吃药Ⅱ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