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艺总集:清代书院的“学报”和“集刊”

2015-05-30鲁小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报

[摘 要]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多为连续出版物,或具有连续出版物的刊行初衷。刊期短则一季,多则一年或数年。经费充足与否,会影响刊期。发表周期多为一年至五年,也有十余年的。用稿率以10%~20%居多,偶见“关系稿”。时文的用稿标准是“清真雅正”。题目多为官师所拟。一般全文刊登,也偶有“论点摘编”。多经润色,并附录评点。有的以袖珍本刊行,有的宣称“翻刻必究”,标出定价,附载广告。稿费已在膏火费中预支,优秀作品可被转载。从本质属性和诸多要素来看,书院课艺总集实开今日“大学学报”、“学术集刊”之先河。

[关键词]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连续出版物;学报;集刊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5)02—0034—06

Abstract:Test paper collections of academies in Qing Dynasty are normally serial publication or something like that.According to publication frequency,test paper collectio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quarterly collection,year book and collections published every several years,which largely depends on the publishing funds.The publishing period ranges from one year to five years,sometimes even covers ten years.Publishing rates are mostly 10%-20% and the standards of eightpart essay are purity and elegance.Titles are assigned by officials and teachers.Usually,the entire chapter would be published,while somtimes only one short paragraph could be cited.Most papers are well polished and thoroughly reviewed.Some collections are pocket editions,and some are not allowed to be pirated.Price and advertisements are always indicated.The payment serves as scholarship.Excellent works are available for reprinting.In terms of essential attributes and various elements,test paper collections are the origin of academic journal and collected papers at present.

Key words:academies in Qing Dynasty;test paper collection;serial publication;academic journal;collected papers.

与明代书院注重讲学不同,清代书院偏重考课。生徒考课的试卷叫做课艺,课艺的汇编即为课艺总集。今存最早的课艺总集是阮元(1764-1849)选编的《诂经精舍文集》,刊于嘉庆六年(1801)。其后直至清末,书院刊刻课艺成为普遍现象。根据笔者近年的调查和访书,现存课艺总集在200种以上。以刊本为主,另有少量稿本、抄本。就连续出版物的本质属性和诸多要素而言,书院课艺总集实开今日“大学学报”、“学术集刊”之先河。一 刊期和经费

1.刊期

书院刊行课艺,往往“随课随选,随付手民”朱泰修选编:《蔚文书院课艺》,同治八年(1869)序刊本,朱泰修序。,“随排随印”华世芳、缪荃孙选编:《龙城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凡例。,故而课艺总集多具有连续出版物的性质。今所见著名书院的总集,亦多为数编乃至十数编,如《学海堂集》四集(广州)、《尊经书院课艺》三集(成都)、《经正书院课艺》四集(昆明)、《诂经精舍文集》八集(杭州)、《学海堂课艺》八编(杭州)、《紫阳书院课艺》十七编(苏州)、《正谊书院课选》四编(苏州)、《正谊书院课选》三集(苏州)、《尊经书院课艺》七集(江宁)、《南菁讲舍文集》三集(江阴)。有些总集虽仅见一编,但其选刊之初衷,仍有赓续之意。如《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天津)如山序云:“由初刻以逮二刻、三刻,相续弗替,是所厚望者也。”如山选编:《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光绪七年(1881)刊本,如山序。《高观书院课艺》(江夏)目录后署:“右文自光绪甲申(1884)起,至丙戌(1886)止,共计二百三十三篇。丁亥(1887)以后课卷,俟选定续刊。”王景彝选编:《高观书院课艺》,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卷首。《崇文书院敬修堂小课甲编》(杭州)戴熙序:“先刊甲编公同好,可续将续。”戴熙选编:《崇文书院敬修堂小课甲编》,咸丰八年(1858)刊本,戴熙序。

课艺总集的刊期,短则一季一刊。笔者经眼《上海求志书院课艺》七种,分别署“春季”(疑为光绪二年丙子春季)、“丙子(1876)夏季”、“丙子(1876)秋季”、“丙子(1876)冬季”、“丁丑(1877)春季”、“丁丑(1877)春季”、“戊寅(1888)春季”。不过,这种一季一刊的总集并不多见。

常见的则是一年一刊或数年一刊。《金陵惜阴书舍赋钞》陈兆熙序:“每年终,梓人汇前列课艺刻之。”陈兆熙选编:《金陵惜阴书舍赋钞》,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陈兆熙序。《紫阳书院课艺五编》(杭州)许景澄题识:“院课艺前列者,积数岁必一选刊,以资观摩。”许景澄选编:《紫阳书院课艺五编》,光绪八年(1882)刊本,许景澄题识。《紫阳书院课艺》十七编(苏州),刊于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十八年(1892),以一年一刊为主,间有三年一刊。《南菁讲舍文集》初集至三集(江阴),刊刻时间分别为光绪十五年(1889)、二十年(1894)、二十七年(1901)。

有些课艺总集,前后各编之间时间跨度很大。如《学海堂集》初集至四集(广州),分别刊于道光五年(1825)、十八年(1838)、咸丰九年(1859)、光绪十二年(1886)。《当湖书院课艺》(嘉定)同治七年(1868)刊,《二编》光绪十三年(1887)刊,《三编》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刊期间隔时间最长者竟达二十余年。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5年

第2期 鲁小俊:课艺总集:清代书院的“学报”和“集刊”

2.经费

经费充足与否,会影响刊期。《诂经精舍五集》(杭州)俞樾序:“往者精舍课艺岁一刻,之后以肄业者日众,经费绌焉,乃阅数岁而一刻。”俞樾选编:《诂经精舍五集》,光绪九年(1883)刊本,俞樾序。俞樾所言“往者”,指《诂经精舍三集》。此书《中国历代书院志》第15册影印本有脱漏,排列次序亦有不妥。南京图书馆藏本包括四个部分:(1)同治五年丙寅(1866)、六年丁卯(1867)课艺;(2)同治七年戊辰(1868)课艺;(3)同治八年己巳(1869)课艺;(4)同治九年庚午(1870)课艺。是为全本。至《诂经精舍四集》刊行时,已是光绪五年(1879);《五集》、《六集》、《七集》、《八集》则分别刊于光绪九年(1883)、十一年(1885)、二十一年(1895)、二十三年(1897)。

对于捐资出版者,有的课艺总集特予注明。如《崇文书院课艺》(杭州)监院题识:“书院自兵燹后,经费支绌,前刊课艺散失无存。是集梨枣之资,悉由方伯石泉杨公筹款,详请刊刻。大吏嘉惠士林盛意,合并注明。”薛时雨选编:《崇文书院课艺》,同治六年(1867)刊本,监院题识。《游文书院课艺》(常熟)李芝绶序:“(汪公耕馀)甲戌(1874)季夏以书来谂,且嘱绶择辛(1871)壬(1872)两年院中课艺之尤雅者,裒辑邮寄,公将捐廉,付之手民,为学者观摩之助。”李芝绶选编:《游文书院课艺》,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李芝绶序。《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天津)马绳武序:“适丁藩伯权津关道篆,慨捐白金若干为剞劂费。”如山选编:《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光绪七年(1881)刊本,马绳武序。二 发表周期、用稿率、用稿标准和“关系稿”

1.发表周期

清代书院考课兴盛,课艺总集的稿源相当充足,往往“戢戢如束笋”俞樾选编:《诂经精舍五集》,光绪九年(1883)刊本,俞樾序。。如果选刊不及时,势必积压大量课艺。《正谊书院课选》(苏州)收录同治四年(1865)至六年(1867)课艺,刊于光绪二年(1876),已经相当滞后。光绪八年(1882)蒋德馨(1810-1893)谋刊《正谊书院课选二集》时,书院所存课艺已是“卷帙山积,插架连屋,间有虫侵鼠啮,简断篇残,未经厘订”。蒋氏“续加遴选,历年既多,架构林立,如泛珠湖而游玉海,美不胜收。虽博观约取,不无割爱,而媕雅之材,拔十得五,计所裒辑,已不下数十万言。若一旦全行付梓,不但排比烦冗,即剞劂亦未易蒇事。乃依初刻之例,仍以三年为一集。”蒋德馨选编:《正谊书院课选二集》,光绪八年(1882)刊本,蒋德馨序。所收即为同治七年(1868)至九年(1870)课艺。而其刊行在光绪八年(1882),相隔十余年,发表周期颇为漫长。

不过,多数课艺总集的发表周期没有这么长。《紫阳书院课余选》(杭州)收录道光二十三(1823)年课艺,刊于二十四年(1824);《崇文书院课艺》(杭州)收录同治四年(1865)至六年(1867)课艺,六年(1867)冬月开雕,七年(1868)四月讫工;《东城讲舍课艺》(杭州)收录同治四年(1865)至七年(1868)课艺,八年(1869)季春付雕;《游文书院课艺》(常熟)收录同治十年(1871)、十一年(1872)课艺,十三年(1874)开雕;《姚江龙山课艺初刻》(馀姚)收录光绪十七年(1891)、十八年(1892)课艺,十九年(1893)开雕;《续刊经训书院课艺》(南昌)收录光绪十四年(1888)至十六年(1890)年课艺,十九年(1893)仲冬开雕;《经训书院课艺三集》(南昌)收录光绪十八年(1892)、十九年(1893)年课艺,二十二年(1896)年孟夏开雕。综合来看,一年至五年,是较为常见的发表周期。

2.用稿率

并非所有生徒的课艺都能够收入总集。有的属于“自然淘汰”,如《诂经精舍续集》(杭州)选刊之时,“年来所课卷,已散佚不全”罗文俊、胡敬选编:《诂经精舍续集》,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同治十二年(1873)重刊本,胡敬序。;《诂经精舍七集》(杭州)距离《六集》之刊已有十年,“课卷丛残,仅存大半”俞樾选编:《诂经精舍七集》,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俞樾序。;光绪七年(1881)曾兆鳌(1816-1883)选刊《玉屏课艺》(厦门),其时他“司玉屏讲席十有八年于兹矣”,“客秋山居多暇,聚旧课将录而梓之,而庚午(1870)以前存者寥寥”曾兆鳌选编:《玉屏课艺》,光绪七年(1881)刊本,曾兆鳌序。;《当湖书院课艺二编》(嘉定)选刊之时,距离初编已有二十年,“积之既久,间或散佚,计所存仅十之六七”杨恒福选编:《当湖书院课艺二编》,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杨恒福序。。

有幸存留的课艺,也未必都能入选总集。编选者往往“择尤甄录”,故而由于“集隘,不能多载,遗珠之惜,诚所难免”。华世芳、缪荃孙选编:《龙城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凡例。至于用稿率,有些总集的序言已经明言。《敬修堂词赋课钞》(杭州崇文书院)胡敬序:“积时既久,散佚颇多,姑即所存,汰其繁芜,抉其瑕类,十取一二,合前刻成十有六卷。”胡敬选编:《敬修堂词赋课钞》,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胡敬序。《羊城课艺》(广州)陈其锟序:“乃裦历岁所积,课艺盈千,删繁汰冗,得百十首付梓,以诏来兹。”陈其锟选编:《羊城课艺》,咸丰元年(1851)刊本,陈其锟序。《钟山书院课艺初选》(江宁)孙锵鸣序:“尽发府署所存前列卷二千余篇,博观约取,又得二百八十余篇,为《续选》。”李联琇选编:《钟山书院课艺初选》,光绪四年(1878)刊本,孙锵鸣序。可知这些总集的用稿率在10%~20%。

还有些总集,结合序言和选录情况,也可知其用稿率。《黄州课士录》(黄州经古书院)周锡恩序:“自庚寅(1890)夏迄辛卯(1891)春,诸生课作,千有余篇。兹择其尤雅,刊若干卷。”周锡恩选编:《黄州课士录》,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周锡恩序。是集共收203篇,用稿率约为20%。《丰山书院课艺》(香山)黄绍昌序:“计岁中阅时艺一千九百余首,经说、史论、骈散文、诗赋八百余首。明府谓宜择其尤雅者,刻为课艺。乃选时艺若干首,呈明府裁定,付之剞劂,而古学别为一编。”黄绍昌选编:《丰山书院课艺》,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黄绍昌序。笔者所见是集皆时艺,凡二卷66篇。序中所云古学一编,未见。推算起来,时艺的用稿率尚不足3.5%。

又有少数总集,可知其作者入选的几率。《尊经书院课艺》(江宁)薛时雨序:“岁在己巳(1869),时雨以谷山制府聘,承乏尊经书院。院中士肄业者二百人有奇,视承平时已减。”“起乙丑(1865)二月,迄己巳(1869)十二月,积一百余课,存文若干首。”薛时雨选编:《尊经书院课艺》,同治九年(1870)刊本,薛时雨序。此书南京图书馆藏本仅一册,国家图书馆藏本六册,系全本。据全本,凡制艺161篇,作者38人。二百多人中,仅38人有课艺入选,亦可见发表之不易。

3.用稿标准

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是八股文,其衡文标准叫做“清真雅正”。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的课艺总集,其选文亦以“有利于场屋”雪岑氏选编:《紫阳正谊课艺合选》,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雪岑氏题识。为目标,故而“清真雅正”自然成为去取标准。序言或凡例中往往明言,例如:

文取清真雅正。陈本钦选编:《城南书院课艺》咸丰四年(1854)刊本,陈本钦序。

每课一艺,必以能融会圣贤立言之旨为宗。至文之清奇浓淡,苟不诡于正,有长必录。潘遵祁选编:《紫阳书院课艺》,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潘遵祁序。

择其尤者一百七十篇,皆理法清真而有书卷议论者。郭式昌选编:《爱山书院课艺》,光绪八年(1882)刊本,郭式昌序。

汇三年内官师课卷,择其理法双清、华实并茂者录之。马传煦选编:《崇文书院课艺九集》,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马传煦序。

以经史词章为主要内容的课艺总集,则另有取舍标准。《学古堂日记》(苏州)吴履刚跋:“贵筑黄公昔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其为教也,大约校勘必致精,纂录必举要,考据务详碻而惩武断,义理尚平实而耻空谭,条贯本末,兼综汉宋,实事求是,期于心得,以上企孟氏详说反约、孔门博文约礼之训。”雷浚等选编:《学古堂日记》,光绪十六年(1890)至二十二年(1896)刊本,吴履刚跋。《南菁讲舍文集》(江阴)黄以周序:“凡文之不关经传子史者,黜不庸;论之不关世道人心者,黜不庸;好以新奇之说、苛刻之见自炫,而有乖经史本文事实者,黜不庸。”黄以周、缪荃孙选编:《南菁讲舍文集》,光绪十五年(1889)刊本,黄以周序。科举导向和学术追求,在不同的课艺总集中各有体现。

4.“关系稿”

胡敬(1769-1845)主讲杭州崇文书院,选编《敬修堂词赋课钞》,收录董醇等81人课艺,其中胡琨、胡琮姓名之后皆有“附”字。胡敬选编:《敬修堂词赋课钞》,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胡琨(1814-1860),字次瑶;胡琮(1815-1861),字季权:皆为胡敬子。琨、琮二人课艺入选是集,当是其父关照。需要说明的是,说琨、琮二人课艺为“关系稿”,不代表他们所作不佳。胡琮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补廪膳生,胡琨于二十四年(1844)乡试中式第32名举人胡珵:《诰授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书农府君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1册,第435、437页。,皆属一时俊彦。他们与其兄胡珵有《胡氏群从集》三卷,《清史稿·艺文志》著录。

《紫阳书院课艺九集》(杭州)收录陈予鉴制艺一篇。文后评语云:“选课艺既竣,同学世兄骆筠溪持此卷语予曰:‘此旧徒陈某作也。刻苦为文,少年赍志以殁。可否存之?辞甚切。虽然,欲于课艺中存其人,亦可哀矣。文亦足存者,因附卷中。”王同选编:《紫阳书院课艺九集》,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其文虽“亦足存者”,但无骆筠溪的推荐则不能入选,这也是一种“关系稿”。

又,《江汉书院课艺》(武昌)辛卯(1891)卷,收录制艺10题31篇。每题皆收前三名所作,惟末题增收“四十名苏逢庚”一篇。壬辰(1892)卷收录制艺10题33篇,每题皆收前三名所作,惟第一、二、五题增收“四名陈略”、“一等百二十名陈略”、“五名陈略”三篇。周恒祺选编:《江汉书院课艺》,光绪十七(1891)、十八年(1892)课艺,刊刻时间未详。苏、陈二人考课名次靠后,却能入选,颇显突兀,故疑二人课艺属于“关系稿”。三 命题、发表、润色和评点

1.命题

书院课艺总集从内容上看,有专收八股文和试帖诗的,有专收经史词章、时务算学的,也有兼收前两者的。不论何种类型,课艺题目多为官师(地方官员和书院山长)所拟,生徒所作皆是命题文章。故而总集之中,多同题之作。

也有个别例外。黄彭年(1823-1891)主讲保定莲池书院,认为“课试成材,非启牖向学。限之以命题,虑非性所近也;拘之以篇幅,惧其辞不达也”,因而不再命题,改由生徒自拟,“命诸生为日记,人给以札,旬而易焉,月论其得失而高下焉”。黄彭年选编:《莲池书院肄业日记》,光绪五年(1879)刊本,黄彭年序。

2.发表

生徒所作课艺,入选课艺总集时,一般是全文刊登。也有特殊情况。有的总集在刊登全文之后,附录其他作者所作相关段落。如《丰山书院课艺》(香山),陈金垣《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文后,附录杨彤英所作提比;梁煦南《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文后,附录唐景端所作起讲。黄绍昌选编:《丰山书院课艺》,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抄本《紫阳书院课艺》(凡十四册十五编,三四编合为一册)也是如此。如第一编收录巢序镛等人制艺全文37篇,有评点;又收录汪宗泰等17人所作“起比”、“后比”、“后四比”等段落,无评点。《紫阳书院课艺》,抄本,南京图书馆藏。这有些类似于今日学术刊物的“论点摘编”。

又有的总集,不能收录所有生徒的课艺,为免遗珠之憾,将未能入选总集的生徒姓名列在卷首。如《诂经精舍续集》(杭州)收录董醇等59人课艺,卷首列出壬辰年(1832)至壬寅年(1842)“诂经精舍肄业之士”183人姓名。罗文俊、胡敬选编:《诂经精舍续集》,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同治十二年(1873)重刊本,卷首。《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天津)收录赵銮扬等23人课艺,卷首列出“乙亥(1875)、丙子(1876)、丁丑(1877)三年内肄业者”49人姓名。如山选编:《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光绪七年(1881)刊本,卷首。《经训书院文集》(南昌)卷首有壬午(1882)、癸未(1883)、甲申(1884)《与课同人题名》。王棻选编:《经训书院文集》,光绪八年(1882)至十年(1884)刊本,卷首。

3.润色

生徒所作,偶有瑕疵,收入总集时,多经选编者修改润色。序言、题识中时有提及,如:

就中多寡,损益之,改易之,间摘瑜以补其瑕。萧延福选编:《晴川书院课艺》,同治七年(1868)刊本,萧延福序。

每遇佳篇,击节称赏,偶有疵累,皆为商改尽善。或题蕴未尽者,拟作以畅其义。杨延俊选编:《鸾翔书院课艺》,光绪三年(1877)刊本,杨延俊序。

兹集仍就随课录取前列之佳制,详加评骘,间为删易而润色之,归于完善,犹夫初、二集慎选之至意。晏端书选编:《梅花书院课艺三集》,光绪八年(1882)刊本,晏端书序。

有少数总集在各篇课艺之后,标明刊刻时删改字数,如《紫阳书院课艺》(苏州)初编至四编、八编至十一编。也有未加润色而直接收录者,如《蜀秀集》(成都)张选青题识云:“亦有文字略有小疵而未及更改者,则以风檐寸晷,下笔不能自休,姑仍之以存其本色。阅者录其尺瑜,略其微颣可已。”谭宗浚选编:《蜀秀集》,光绪五年(1879)刊本,张选青题识。

4.评点

课艺总集成书时,往往附录评点,间有署名。如《崇实书院课艺》(清河),吴其程《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评点二则,分别署“吴仲仙漕帅原评”、“楞仙”;钱丹桂《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评点二则,分别署“武镜汀郡伯原评”、“楞仙”;山长钱振伦拟作《且知方也》评点二则,分别署“年愚弟吴棠拜读”、“吴昆田拜读”。吴棠、钱振伦等选编:《崇实书院课艺》,同治二年(1863)至光绪七年(1881)刊本。

总集所见评点,以总评居多,间有眉批、夹批。如《正谊书院小课》(苏州)收录《秧马赋》三篇。第一名洪鼎,起句:“新雨一犁,长堤短堤。草软三径,风轻四蹏。”夹批:“飒然而至,奕奕有神。”总评:“结体大方,虽缩本不至拘缚。”朱珔、欧阳泉选编:《正谊书院小课》,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

评语中偶尔还能见到缘情之笔。如《崇川紫琅书院课艺》(江苏通州)张丽文末评语:“思清笔健,最得题情。张生性情纯笃,资识过人。绩学能文,名闻郡邑。余方以大成期之,而所如辄阻,不得志于时。英年遽别,士林惜之。遗稿甚多,聊登一二,以志瓣香云。”王嶒文末评语:“落落词高,飘飘意远,足征怀抱不凡。生孤寒力学,早岁能文,决为远到之器。乃食饩未果,修文遽召。岂真有才无命耶?览遗篇,为之出涕。”吴鸣镛选编:《崇川紫琅书院课艺》,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这类评语,可见出书院师生关系之一斑。

入选总集的课艺,皆是优秀作品,故而评点几乎都是表扬性的。课艺原件中能够见到的批评性意见,如“情文相生,稍欠锤炼。排律误作五言”东城讲舍丁梦松课艺,上海图书馆藏。,“寓意规讽,未始不佳。惟极力作态,而笔力不足以副之耳”,“后幅尚不直致结,未有余韵,前路未清”金台书院吴大澄课艺,上海图书馆藏。,“诗有佳句,惜失拈”剡溪书院宋烜课艺,首都图书馆藏。等等,在总集中则极少见到。四 刊刻和牌记

1.刊刻

有少数课艺总集以袖珍本刊行,如《鸾翔书院课艺》(杨延俊选编,光绪三年刊)、《广陵书院课艺》(范凌选编,光绪六年刊)。袖珍本的优势是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阅览。《紫阳正谊课艺合选》雪岑氏题识:“钦遵古香斋袖珍板式,俾便舟车携览云。”雪岑氏选编:《紫阳正谊课艺合选》,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雪岑氏题识。《各省校士史论精华·略例》:“是论倣袖珍板式,以备舟车便览。幸勿误带入填,致干功令。”梅启照、姚润选编:《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略例。这再次表明,课艺总集往往也是备考资料。

有的课艺总集刊刻精良,《冯岐课艺合编·凡例》即称:“是编从本年七月初发刊,至十一月初完工,写刻核对,均求详慎,尚少鲁鱼亥豕之讹。”屠福谦选编:《冯岐课艺合编》,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凡例。也有少数课艺总集编印仓促,校勘不精。如光绪十年(1884)上海江左书林翻刻的《关中课士诗赋录》(西安)、三十年(1904)任锡汾序刊的《春江书院课艺》(富阳)。又有些课艺涉及图表,排印较为繁难,选入总集时也往往省略。如《龙城书院课艺》(常州):“舆地各艺,原有图者颇多。今以悤促排印,不及绘刻。拟俟续镌,以成全璧。”“代数算式,工人不善排集。每遇算式,辄另镌木,费时既多,且易散失。故只取简易者,略登一二。其他繁重诸作,概从割爱。”华世芳、缪荃孙选编:《龙城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凡例。

2.牌记

课艺可资揣摩,有助于科举考试,难免有人翻刻牟利。著名书院的课艺总集,尤其容易成为盗版的目标。“翻刻必究”四字,也就常见于课艺总集的扉页。《正谊书院课选二编》(苏州)还有监院声明:

监院正堂欧阳示:本院课选二编,奉院长朱鉴定,经诸生参校付镌。如有抽减篇数,翻刻射利者,访闻确实,立即指名移究,惩办不贷。特示。朱珔、欧阳泉选编:《正谊书院课选二编》,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卷首。

《三编》、《四编》、《正谊书院小课》皆有同样声明。《各省校士史论精华》还声称与他书绝无雷同:

是论与近日坊间木板、石印《史论正鹄》、《历代史论》、《国朝名家史论》诸编,绝无一艺雷同,并非改顿换面者可比。梅启照、姚润选编:《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略例。

考试类书籍的出版,竞争之激烈,于此亦可见出一二。

有的课艺总集标明定价。《游文书院课艺》(常熟):“板存苏州长春巷西口传文斋刻字店,每部纸张印工大钱壹佰贰拾文。”李芝绶选编:《游文书院课艺》,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扉页。《广陵书院课艺》(扬州):“每部实洋杭连贰角二分,竹纸壹角八分。”范凌选编:《广陵书院课艺》,光绪六年(1880)刊本,卷首。《奎光书院赋钞》(江宁):“此赋原选十七年(1891),止价贰佰文;又增选至十九年(1893)春,止定价每部叁百文。”秦际唐选编:《奎光书院赋钞》,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扉页。

又有的课艺总集既标出定价,也为本书坊其他课艺登载广告。《惜阴书院东斋课艺》(江宁)、《钟山书院课艺初选》(江宁)皆为金陵李光明庄所刊,其扉页广告称:“金陵书院课艺九种,其板永存江宁省城三山大街大功坊秦状元巷中李光明家,印订发售。”并列出《钟山初选》《续选》、《惜阴东斋》《西斋》、《尊经初刻》至《五刻》等九种课艺总集的价目。孙锵鸣选编:《惜阴书院东斋课艺》,光绪四年(1878)刊本,广告页;李联琇选编:《钟山书院课艺初选》,光绪四年(1878)刊本,广告页。五 稿费和转载

1.稿费

课艺入选总集,作者并无稿费。但书院多设有膏火费,且金额与考课的等级、名次挂钩。能够多次入选总集的课艺作者,自然是平时考课成绩名列“超等”、“上取”的生徒,他们可以博得较为可观的膏火费。这可以视作“预支”稿费。

如陆春官(1858-1906),《尊经书院课艺五集》、《六集》、《七集》、《续选尊经课艺》、《文正书院丙庚课艺录》(江宁)分别收其制艺7、5、6、13、4篇。他“性不喜帖括,以家贫,亲老仰膏火自给,每月院课,为文十数卷,至夜分始辍,以是羸弱”。蒋国榜:《陆椿生先生传》,陆春官《陔余杂著》卷首,《从书集成续编》第197册,第663页。周鸣春(字芷庭),《崇文书院课艺》、《学海堂课艺续编》(杭州)分别收其制艺6、1篇。他“赴杭应课,课辄冠曹。每一艺出,士子哄传遍抄,城垣纸为之贵,而一家十余口即藉是以为活。”光绪《富阳县志》卷19《人物·国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第39页。费有容(1874-1931),《紫阳书院课艺九集》、《诂经精舍七集》、《八集》(杭州)、《最新两浙课士录》分别收其课艺1、5、3、1篇。费氏晚年所作《杭酒襟痕录》回忆道:“肄业各书院,岁约得膏火费四百元有奇。而廪保之舆膳、生徒之修脯,以至各项卖文之值得,并计亦逾五六百,家用外绰绰余裕。”费有容:《杭酒襟痕录》,《金刚钻月刊》第1卷第12期(1934年),第1页。

各书院的“预支”稿费亦有高有低。项藻馨(1873-1857)早年在杭州应课,各有1篇课艺入选《诂经精舍八集》、《紫阳书院课艺九集》。后来他赴上海参加格致书院的考课,发现“奖金优厚,较之杭地竟数倍焉”。宣刚整理:《项兰生自订年谱(一)》,《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9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第186页。

2.转载

根据编选层次,可将课艺总集分为初选本和二次选本。所谓初选本,指集内诗文系初次汇编成册者。这是今存课艺总集的主要形态。二次选本,则是从初选本中再选佳作、汇为一编者。这类选本数量不多,今存十余种,如《各省课艺汇海》(撷云腴山馆主人编,光绪八年刊)、《五大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二年明达学社刊)、《最新两浙课士录》(浙报馆选,光绪二十六年刊)、《云间四书院新艺汇编》(姚肇瀛编,光绪二十八年刊)、《苏省三书院课艺菁华》(竹虚室主编,光绪二十八年刊)、《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姚润编,光绪二十八年刊)、《选录金陵惜阴书院、浙江敬修堂论议序解考辨等艺》(抄本,上海图书馆藏)。如果说初选本类似于今之“学报”和“集刊”,二次选本则接近于今之“学报文摘”、“复印资料”。

二次选本亦多有连续出版物的性质。《紫阳正谊课艺合选》之后有《紫阳正谊两书院课艺合选二集》(苏州);《金陵惜阴书舍赋钞》(江宁)陈兆熙序明言“经解杂作,集隘不能备登,俟之续刻”;陈兆熙选编:《金陵惜阴书舍赋钞》,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陈兆熙序。《最新两浙课士录》、《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则登出广告:“初编论,二三编续出。”浙报馆选:《最新两浙课士录》。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卷首。“二集选定,不日开雕。”梅启照、姚润选编:《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略例。

其转载原文、评点,一般不作改动。《金陵惜阴书舍赋钞》(江宁)“批评次序,悉遵原阅,不敢妄以己意增损”,陈兆熙选编:《金陵惜阴书舍赋钞》,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陈兆熙序。《各省校士史论精华》“系倩各省友人抄录邮寄,评圈悉依原稿。间有失去批词者,概付阙如,以存其真”。梅启照、姚润选编:《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略例。

跨书院收录的二次选本,多标明课艺来源。《最新两浙课士录》作者名下,注明所属书院及名次,如“陈锦文,诂经一名”,“费有容,崇文一名”,“朱宗莱,紫阳一名”。《各省课艺汇海》作者前标注所属书院,或课作来源,如《学海堂续集》、《闽中初集·正谊书院》、《尊经初集》周山长课、《崇文四集》马山长课、《闽中·鳌峰书院二集》、江汉书院、《安定梅花合编》等。

与今日的“大学学报”和“学术集刊”相比,清代书院课艺总集的刊期、发表周期偏长,课艺题目一般不是作者自拟,用稿标准多与科举考试相关,稿费已在膏火费中“预支”;但从连续出版物这一本质属性,以及筹款、审稿、发表、刊行、转载等系列流程来看,书院课艺总集实开今日学报和集刊的先河。可以说,课艺总集是清代的书院“学报”和“集刊”。在历代总集中,这是一个特殊的类型。

猜你喜欢

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Morphology and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TiO2 Nanorod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Blue InGaN Light-em itting Diode w ith A Special Designed Electron-blocking 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