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的若干思考
2015-05-30陈新友
陈新友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新会计制度的特点的影响,对新会计制度地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地位
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月1日,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近年来,我国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的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事业单位也加快了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基于此,在预算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老旧的《会计制度》无法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因此,对老旧的《会计制度》进行修订以已是必然,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相适应;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相适应;达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事业单位体系改革的需要。就目前来说,我国事业单位在体系方面的改革已经进入了重要环节,在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事业单位与相关的管理部门间的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随着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吸收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并且,事业单位的业务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在专利技术,还是在地产等资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参与的各种经营和投资活动更加丰富。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3.较国内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落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内容的制定上较之前的会计准则而言,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会计准则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共包含1项基本原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2个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对目前我国各个领域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予了更加科学的诠释,几乎涵盖了我国领域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其中,不仅有人们关注的金融、保险等领域,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农业领域也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详细诠释,而且特殊类行业或业务也被纳入到了新会计准则的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财务报告问题也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规范。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在处理经济业务上也更加灵活,针对会计准则中没有涉及到的业务,可以按照一般业务准则对其进行处理。从前文可以看出,为了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早在2006年,企业单位就已经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却在2012年。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前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数据不准确。会计工作涉及到诸多信息数据,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报表了解到单位的经济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发展道路,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高要求,它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极强的责任心,对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记录,必须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就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说,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转变,收付实现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收付实现制无法将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准确的体现出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导致了固定资产和其他项目的预算不能统一,因此,在改革前,事业单位一直处于会计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信息混乱的局面。
2.资产负债表存在漏洞。事业单位在某段时期内的财务信息都是通过资产负债表体现出来的,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的时点性报表。但是,改革前的会计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均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我们知道,“收入”和“支出”体现的是事业单位动态财务信息,与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不吻合,因此,资产负债表也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
3.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会计考试不科学。任何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会计,这就决定了会计员的就业率高,而且,会计工作的薪酬高,工作相对稳定,种种优势推动了我国会计资格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会计资格考试门槛较低,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会计问题。在我国,针对会计资格的考试中,考试重点主要是支出、资产、债务等方面,对“在建工程”方面的科目还是一片空白,这就导致了会计人员在没有达到会计工作的要求后,就直接上岗,而“在建工程”在事业单位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无论是设备的购入还是安装等,均属于“在建工程”,因为,这些设施在事业单位中被归于消耗性资产,因此,在进行会计计算的时候,并不将其计算到“固定资产”中,在会计资格考试中,并没有将这一项纳入到考试重点中,在这种状况下,一旦会计人员上岗,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必然出现问题。
三、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地位的转变
1.财务报告体系得以完善。在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报告體系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财务报告体系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全面性、真实性和前瞻性。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主体财务报告与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的财务报告体系,将详细的内容记入主体财务报告体系中,将补充说明内容记入辅助财务报告体系中。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建立起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通过上述体系,事业单位就可以就财务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和分析,此外,财务报告体现的内容能够为事业单位今后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新增权责发生制。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在企业单位还是在事业单位中,都存在着“职、责、权”不分明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无人负责。将权责发生制纳入到事业单位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矛盾。因此,事业单位要完善权责发生制,并以此为核心,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责任,而且为财政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3.新增基建会计。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编制时,应将基建资金、事业活动资金等内容纳入其中,并将基建拨款收入、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劳动价格等作为一级会计科目,对其进行准确核算。在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完成后,将上述科目转为固定资产时,事业单位会计可通过基建会计编制的工程支出表对基建资金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掌握,将明确的支出数额记录到固定资产账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效、准确的信息报告系统,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结语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准确地反映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事业单位要明确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内容有效落实。新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而且为今后事业单位进行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信息,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更好更快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能量。
参考文献:
[1]郝志臣.关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的若干思考[J].现代商业,2013(36).
[2]李唯实.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讨[J].东方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