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比喻,数学知识的隐形翅膀
2015-05-30高召琴
高召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能会将公式、定理、概念生搬硬套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僵化。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呢?我们可以利用“比喻教学”,挖掘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例子,接着利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将知识点简洁生动地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将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一、情境创设形象比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时,经常会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种方法叫做“产婆术”。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学生有自我总结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教学。学生在氛围中,不会感到拘束,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再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利用形象的比喻展现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关于0的问题时,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在一个王国里,有男人有女人,有一个国王,其他人都是他的子民,他们平平淡淡地生活着。这时候来了一个奇特的生物,它不能与这些人拥抱,只能握手。教师然后再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再解释:0就是那个奇特的生物,男人相当于正数,女人相当于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他是独立的。为什么不能拥抱呢?拥抱相当于乘法,一乘就只剩下0了,而握手就像加法,不会让王国里的人消失。利用比喻,化理为趣,彰显数学的趣味所在。通过情境创设,比喻运用,问题导入这三步骤,让机械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概念性的知识理解,化枯燥抽象为有趣
数学最常见的是公式定理、概念。但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抽象的数学定理会难以理解。因此,教师把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生动的事物,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比喻”。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首先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有一天天气特别热,八戒不知道在哪儿弄了个西瓜。拿回来的时候,沙僧说:“我们四个人,正好分四份。”八戒不乐意了:“我拿的西瓜,为什么和你们一样?我要多一点。”唐僧说:“那分五份,给你两份吧。”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小怎么比较呢?小学生对于故事、卡通是很感兴趣的,利用这个特点,将比较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生活问题,将概念性的知识比喻成熟悉的卡通人物或神话故事。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很多学生弄不清,在测试时各种答案都有。如,0.1和0.i比较大小,教师可以把他们都比作白骨精,变换了模样,要找到它本来的样子。0.i这个小数可以写成0.111111……将“原形”打出,就很容易辨别了。
三、运用生动的比喻词 ,解释难懂的数学概念
比喻是一门艺术。在运用比喻的时候,选择生动的比喻词,能够将内容妙趣横生地表现出来,将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东西。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比喻词去解释新概念。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情境:今年年初,我家养的母鸡几天就孵出了20只毛茸茸的小鸡,它们犹如一个个淡黄色的球。这时候邻居家又给了我10只刚孵出的小鸡,有3只是麻色的,7只是黄色的。并让同学们做个表格,将这些刚孵出的小鸡归归类。将数字赋予实际意义,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将比喻运用到新的概念教学,在数学试题中,也可以运用比喻手法,让学生容易理解题目,在解题的同时拓展思维。例如,在教学到“百分数的应用”中的“成活率”时,教师可以举例: 今年养了20只公鸡,结果隔壁邻居家的一条狗,叼走了3只,还剩几只呢?存活了多少?存活率是多少呢?教师在讲解题目时,也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来讲解,学生会更乐意听讲。比喻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有兴趣去听讲,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巧妙运用形象比喻,进行价值观教育
数学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价值观教育。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比喻来教育学生:分数就好比是一个人,分子就像是一个人的实际本领,如果实际本领越强,分数才会越大,然而分母就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价,越是自傲实际数值就越小。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授给学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艺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事物。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新知识。在运用形象比喻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