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资本新蓝海
2015-05-30玄虎成
玄虎成
文化产业自2012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正式列入十八大报告,到2014年国家陆续发布的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已更加稳固,也不断提升着市场信心和投资热情。文化产业投融资在2014年实现井喷式增长,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新增51支,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事件所涉及的资金规模就超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为194起,涉及金额269.73亿元文化产业,单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涉及金额达1.39亿元,规模显著增长。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使得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文化产业,正成为资本新蓝海。
北京市按照“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增速为9.1%,高于GDP将近1.5个百分点;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底,本市文化及相关企业已达到17.1万户,同比增长15.8%;文创从业人员109.7万元,同比增长2.2%。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档的形势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从投资方面看,在投资形势整体趋紧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2014年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其中,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高涨,完成投资194.2亿元,占总量的60%。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载体,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长期或短期文化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通过促进文化企业落户、集聚大量文化资源、完善生产服务设施、利用市场行政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定区域,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及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因此受到市场的疯狂追逐,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多了一些泡沫和虚火。利用利好政策来圈地,然后卖地、租地的文化产业园区盈利模式不仅广受诟病,同时也在显现出“坐吃山空”的窘境。
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探索产业平台与园区生态的建立。基于成熟的产业服务基础,完成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升级,园区运营主体的角色转变,互联网思维等新概念与园区运营的整合,出现了各种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中,新的探索为文化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良性运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作者单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