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
2015-05-30岳川云鹏
岳川云鹏
摘要: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信贷风险,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现状提出贷后风险监控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对企业总体情况的把握缺乏广度和深度、贷后监控环节薄弱、贷定量风险分析不足等6方面问题并分析了引发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上升的原因。基于商业银行贷后的风险,本文提出了银行贷后对企业的四点管理优化措施,从贷后管理精细化和组建贷后资产管理专业团队两方面深刻阐明了现在及以后商业银行贷后对企业进行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及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管理精细化
一、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第一,无法有效对企业运营的整体进行把握,表现在对企业的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其复杂多变性和经济主体的不完备性,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普遍存在和异常复杂。所以,企业要从银行进行贷款,就需要银行多方面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项信息,包括其管理水平、股权结构、财务制度等等,把能够对信贷资产构成威胁和影响因素都综合一起,再进行评估,在源头上有效降低自己贷款后所承受的风险较高,也为自己正确评估提供更详实的评估依据。不过,根据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存在一些情况使得对企业的信息了解不到位,一是商业银行很难搜集到借方企业的详细财务数据,只能通过其提供的数据和自己查阅的数据进行分析,二是商业银行本身无法对借方企业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式、行业政策变化等信息足够了解,所以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无法科学预测。
第二、贷后监控环节薄弱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近些年来,贷后风险监控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贷后监控无量化指标评价和考核,没有独立的专职贷后监管机构,导致贷后风险监控与信贷业务迅猛发展不协调、贷后监控效率低下、相关规定制度适用性差等问题,同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使得货后监控中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完善和解决。从大量的风险贷款产生的案例分析,一些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环节失控现象较为突出,存在“六不”现象,即贷后监控不及时、贷后监控不认真、贷后监控不真实、贷后监控不深入、发现问题处置不力、监督不到位。
第三、定量风险分析不足也是贷后风险监控的技术性难题。在对风险识别和评估上,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量分析法对信贷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包括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和学历,财务管理经验、数学能力等各项综合。在具体工作中,定性分析法在使用上进入门槛较低,便于信贷人员操作实施,因此很多银行常做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定量分析,凭借个人经验和企业的表象进行判断,而在具体的风险测评上缺乏数据支持,无法做到对风险的科学预测。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讲,特别是中小类型的银行,在风险分析中不注重对企业的定量分析,那么就把自己信贷风险增加很多,同时也不能做到最风险控制的要求,信贷管理无法获得科学的技术性支持,要化解其风险就比较困难。
第四、政策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普遍存在的。目前,各个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以及办法,而且数量较多,但在信贷管理方面,每一个商业银行出台的管理办法都较空洞,缺乏具体操作细节,更不要想做到各个商业银行精细化和差异化,所以,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的信贷管理政策水平有待提升,同时一些银行也在致力于改善这种贷后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之处,不过就整体而言,贷后管理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内容制度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
第五、问责和激励机制缺失也是难以落实贷后风险监控的核心问题。后续审计发现,商业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发现问题不追查事故责任人,不对其后果进行处理,个别人员经常被查处还经常触犯,使得贷后管理在商业银行体系里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信贷管理权责模糊,奖赏制度不清晰,让信贷工作没有激励机制,信贷人员做得好也不一定会获得奖励,做得不好也不一定会有惩罚,这让员工的积极受到打击,也让信贷管理工作变得被动,无法促使工作人员去主动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在信贷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无论是员工综合绩效考评还是信贷业务专项考评,国有商业银行都更注重对信贷业务考评,对于信贷后的管理指标设置较少,或者可以说是对于出现风险难以控制后造成的损失无明确处罚规定。所以,在各项资源配置跟贷后管理相脱离的时候,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让信贷基层人员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增量业务市场营销和拓展之中,贷后管理工作则被弱化。
二、引发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上升的原因分析
(一)重贷轻管观念普遍存在,贷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当前商业银行在贷后监管过程普遍存在的原因。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主要收益来自于贷款后产生的利润,没有贷款,利润就无法保障,如果不加大信贷投入,那么就会影响其经济收益,而贷后管理并不会直接为其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有了这种思想,使得贷后管理变得非常被动和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上到总行下到分支机构对于贷后管理的认知在发生改变,但整体上还处于相对肤浅的层面,贷后管理对自身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到位。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信贷工作人员将信贷业务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加大对信贷市场的开发和对营销方式的注重,同时,贷后管理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收效并无市场开拓来得直接快速,这也让信贷工作人员在对贷后监管上缺乏工作积极性,也不够重视。还有一点就是信贷工作人员对信贷风险观念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在他们眼里,所谓的优质客户就是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单位、还款历史记录优良的企业单位、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单位等等,都认为只要这些重要的优质企业单位不存在贷后违约的发生,那么贷后风险就会很小,这样一来,贷后监管工作往往被大家所忽略了。
(二)银行信贷资金监控难度加大,业务、客户资源方面的竞争加剧。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对外打开国门,外资银行纷纷进入国内抢占金融市场,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展开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下银行对优质客户的条件和授信标准开始降低,这也使得信贷业务的风险在无形中被增大,信贷资金在贷后的管理工作中增加了很多难度。企业单位为了躲开银行的审核监控,就会在多家银行进行开户,也会用企业子公司的名字在多家银行开户,使得同一个企业通过“母公司”较大程度上控制着公司的财务部门,通过“某一笔应付款项”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进行复杂交错的资金流动,使得银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阅,也无法真实的获取资金的最终流向哪里。
三、银行贷后管理优化措施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总的来说还不够系统、精细,仍然是信贷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转变贷后管理观念。商业银行各级领导和信贷人员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贷后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好贷款是管出来的、好效益也是管出来的”,克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思想倾向,培养和树立科学的、先进的、健康的信贷文化理念。解决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业务拓展和基础管理的关系,将贷后管理各项职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贷后管理水平,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持续、快速发展。要认清商业银行正面临不良贷款和预期非应急计贷款快速反弹的严峻形势,要认清商业银行管贷能力还比较落后的严峻形势,要切实转变贷后管理是一种被动风险管理的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出击,变事后管理为超前管理,逐步形成贷后管理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对贷后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管理理念中,精细化管理第一次提出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认为精细化管理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注重细节、过程和质量,要求在企业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精益求精,对于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进行细化和分解各个步骤,并要求在各个环节中加强制度管理工作,让管理效果达到最佳。对于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风险预警系统的精细化,而信贷风险的形成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受到时间、政策、自然因素等影响。银行要加强对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把控在风险形成的各个环节并很好的利用,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做到对贷后的风险管理形成预警、控制和贷后跟踪。一是要重点突出对借方的考察,关注借方的风险信号,如借方市场份额占比下滑,国家有关政策发生调整,企业项目停建、公司经营情况变坏、应收账款和贷款增多、公司经营目标差距实现较大等等。二是要对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的企业加强督促,要求其通过企业改制或债务重组等多个途径实现还款,银行方面也可以主动介入到实际兼并、改制等重要改变中,参与企业相关方案的制定、讨论、完善和优化,组织债务清偿工作有序进行。三是要对恶意讨债的企业进行严厉措施,要及时通过法律渠道维护商业银行自身的权益,防止资产流失和出现无法挽回的现象。
第三,明细贷后客户监督流程。信贷经营作为循环式的链条,一般会经历由建立银企关系到发放贷款,再进行收息还本,最后再度合作的过程。因而,这样的过程决定了贷后管理必须是动态管理,应实行贷后回访和客户重大事项报告,并注意信息的及时反馈,避免数据不实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要求贷款负责人不能仅根据搜集的财务报表进行判断,而要进行深入实际的跟踪调查,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回访,及时反馈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的要求,全面掌握和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经济政策的影响。另外,应特别重视企业项目建设进度、资金流动、重组改制、保证人情况和抵押物变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把握客户的基础上控制风险,掌握贷后管理的主动权。
四、结论
本文从商业银行贷后环节入手,对贷后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并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贷后管理不仅仅是贷后的事情,贷后管理人人有责,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实贷实付原则,开展全流程管理,把贷后管理的组织、内容、考核融入到整个信贷流程之中。贷后管理的目标也不仅仅是保证贷款的安全,要通过贷后管理,提高新增贷款审批质量,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使客户认识到银行进行贷后风险管理不仅是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有助于客户自身的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2.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区域差异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71273020)资助;
北京市教委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中关村创新示范区引领京津冀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项目编号:TJSHS201510011001)。
参考文献:
[1]许远. 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倪海青. 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2,07:79-83.
[3]杨铮. 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4.
[4]宋万君.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几点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7:91.
[5]张仁辉. 试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J]. 经济师,2010,04:193.
[6]张树林,张婷婷. 中外银行贷后管理比较分析[J]. 北京金融评论,2012,04:263-269.
[7]张树林,张婷婷. 中外银行贷后管理比较分析[J]. 北京金融评论,2012,04:263-269.